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宪法所组织的共同体具有自足性,因而是根本法;其他法律部门所调整的社会生活领域不具有自足性,因而是部门法。以此立论,介绍了宪法与民法之关系的相关误解,针对性地探讨了二者关系的正解:宪法不是公法,而是统摄公法与私法的根本法;"根本法"与"部门法"功能各异,相互诉求、同等重要;民法典中既有民法规范,也有宪法规范;历史论据不仅具有时间之维,也具有逻辑之维。

  • 标签: 宪法 民法 关系 误解 正解
  • 简介:我国对占有制度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物权法》中涉及占有规定的法条也只有5条,与其他编相比,显得过于单薄。立法的单薄显示出研究的薄弱,为了更好地促进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必须对占有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占有制度的价值这一基础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占有制度是民法这一部门法中重要的制度,要研究占有制度的价值,首先必须了解占有制度在民法中的价值。

  • 标签: 占有制度 价值 物权变动 风险负担 平等法
  • 简介:美国的公民法治教育因其卓有成效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国内关于如何在社区这一社会基本单位实施公民法治教育的研究并未全面展开。通过全面梳理、分析美国社区公民法治教育的经验,能够为我国社区开展公民法治教育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基于已有资料深入剖析了美国社区公民法治教育的历史沿革、支持体系与实践方式,结果显示:美国社区公民法治教育经历了从空白到再发展的过程,移民大量增加与国民认同成其触发点;追溯历史,韦伯、杜威等大家的哲学理论成其支持,而当今又有法律、政策、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上至州治理结构,下至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法学院的社区法律诊所。最后,基于法学和教育学角度的解读,对我国开展社区法治教育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社区教育模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美国 公民教育 社区法治教育
  • 简介:尽管日本有关和解的定义规范明文规定了存在纷争和互让这两项要件,但通说和判例并不坚守。和解具有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效果,即确定效。在和解与错误的关系上,学说和判例均采取类型化的做法区别对待。关于和解制度的体系定位,少数有力说认为没有存立的必要,但多数意见基于纷争解决的普遍意义主张维持现状,即仍将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有名契约规定在民法典债权编契约分则的最后。

  • 标签: 和解 效力 错误 体示
  • 简介:本文从人们对各种法律学说及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法律动机或法律要求,对公民权利,义务的认识及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对“法律意识”作了探讨,又从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者,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和普通公民碱个角度,探讨了应如何增强法律意识的问题。

  • 标签: 公民 法律意识 国家机关领导者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普通公民 依法治国
  • 简介:近年来关于民法典的制定在学界讨论甚为激烈,民法作为私法的母法,在私法体系的构建中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文章分别概述了我国古代固有民法、清末修律、民国旧法统等时期固有民事立法概况或言民法因素,归纳其表现的特点,分析固有民事立法得失,总结立法经验,进一步探讨中国固有民法对今天民事立法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固有民法 清末修律 民国旧法统 特点 价值
  • 简介:摘要:见义勇为是我国政府所提倡的良好风尚,其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意义重大,理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法律应当对这一行为进行全面保护。但是从实践来看,我国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却并不全面,甚至一些时候见义勇为行为人会受到反面非议,遭受来自心理和物质双方面的伤害,因此社会上普遍对见义勇为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凸显出我国政府对见义勇为法律规范进行完善的必要性。

  • 标签: 见义勇为 民法保护 执行度 传统美德
  • 简介:法治信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法治信仰如何对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都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从必要性来讲,法治信仰是公民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从战略性来讲,公民法治信仰的提升是国家法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法治信仰赋予法律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培养公民法治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 标签: 公民 法治信仰 价值内涵
  • 简介: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大陆法系国家式的民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只是它的民法表现在其他形式的法律中而已。这就使得英美法系国家的民法在特征上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截然不同。那么,英美法系国家民法的特征是什么呢?对此,人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讨。本文拟主要通过法源和内容两个角度的比较,探讨并说明英美法系国家民法的特征。  一、英美法系民法之法源(形式)上的特征英美国家的民法主要是判例法,19世纪末叶以来,成文法也受到重视。在英美国家,民法渊源(形式)包括判例法中的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分述如下:1.普通法。普通法是英国判例法的一种,于11世纪开始萌芽,13~14世纪正式成形,是英国最古老的法律制度。当时英王把收税官派往全国各地,后来演变成巡回法庭,以解决当地的一些民间纠纷。当时,各巡回法庭解决民间纠纷时的主要依据是当地习惯,后来这种以习惯为根据的判例在伦敦汇集起来作为统一标准适用于全国。在判例中,常形成文字隽永、意义深沉的格言式语言风格。如在有关所有权的判例中规定:“无论何人,不得以大于自己所有之物给人”、“占有乃所有...

  • 标签: 法特征 系民法 英美法系民
  • 简介:<正>一、导论如果说长久以来法学理论对规则的重视已经导致了对人的遗忘的话,可能显得有些耸人听闻。赫伯特伯爵在"理性的人"一文中写到:"英国普通法不厌其烦地虚构出一个神话般的人物——理性的人。他是一种理想,一种标准,是我们要求优秀公民具备的品德的化身。……在构成英国普通法的令人迷惑的博学的审判中旅行或长途跋涉,不与理性的人相遇是不可能的。理性人总是替别人

  • 标签: 经典文本 法国民法典 法学阶梯 查士丁尼 法律行为 德国民法典
  • 简介:2001年出台的《婚姻法》修正案对1980年《婚姻法》作出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仍存在不少制度上的空白和缺陷。2001年民法法典化工作开始,婚姻法作为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对其制度进行完善。而离婚制度则是重中之重,本文着重分析了准予离婚制度的法定条件和离婚的损害赔偿制度这两个问题。

  • 标签: 民法法典化 离婚制度 法定条件 损害赔偿
  • 简介:占有是《物权法》所明确规定的制度,刑法中并没有规定占有,但是占有又是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刑法上占有问题的研究绝大数是将民法的占有与刑法的占有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或者只沉浸在部门法领域中,孤立地考虑占有的问题。从维护法秩序统一性的角度出发,对比民法与刑法在占有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以及对象上的异同,有利于消除立法和司法对于民法占有和刑法占有之间的误解。

  • 标签: 占有 占有意思 法秩序
  • 简介:民法上的自助行为,指权利人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在情况紧迫而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援助时,凭借个人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实生扣押、拘束或者其他措施,而为法律和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在我国的现实行活中,自助行为时有发生。然而,由于我国民法对自助行为根本未作规定,因此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所以,在立法上对自助行为加以明确的规定也就成为必须。自助行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共同构成了民法上私力救济的内容,而私力救济乃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二者均为保障民事权利得以实现的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自助行为迄今为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大致概括为:被许可--遭禁止--附条件地被许可。在古代,由于社会的法

  • 标签: 自助行为 请求权 私力救济 正当防卫 债务人 我国民法
  • 简介:民法院的称谓在我国存续已久,但从法律历史及法律翻译的角度来看,该称谓井不科学。英语court对应的汉字,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应当是法庭或法庭建筑物。从历史上看,西方文明也只存在法庭、司法诉讼广场,而不存在类似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而且.人民法院的称谓还有其弊端,夹带了封建糟粕和文革遗弊,例如,我国法院按照行政组织那样设置院长职位,而美国则是首席大法官。因此,应当纠正人民法院的名称,改称法庭。

  • 标签: 人民法院 COURT 法庭 翻译 法律历史
  • 简介:在法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严密的逻辑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实际,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从常规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式教学法。在具体的民法学教学过程中把民法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阐述的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把枯燥的法学理论与鲜活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积极开展针对民法学教研过程中的案例式教研运用的现实意义以及具体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民法学 案例研讨教学法 探究
  • 简介:汶川大地震带给国人太多泪水与伤痛,“多难兴邦”要求痛定思痛。天威不可测,但灾后重建中,对人祸所致损害,如何追偿:对民法欠缺之处,如何完善等都是汶川大地震留予我们的民法思考,正所谓“惩前必后,来者可追”。

  • 标签: 民法 地震 灾后重建 追偿
  • 简介:最近几十年,心理学实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法学研究中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合同法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考察禀赋效应对默示条款的影响,也用实验方法研究影响违反合同的几个因素中哪个因素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侵权法领域,实验被用来验证后视偏差和结果偏差等心理因素对侵权法因果关系判断的影响,并且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试图消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在决定侵权赔偿数额时,人们也研究了禀赋效应对陪审团确定赔偿数额的影响。最后,实验也被用来研究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影响因素,比如测试案件的伤害程度和被告的财富以及陪审员的个人心理因素是否会影响陪审员的决策。

  • 标签: 实验方法 禀赋效应 后视偏差 惩罚性赔偿
  • 简介: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采总则——分则结构的各国民法典中,民法总则的内容大同小异。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吸收当代民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民法典总则的内容应包括:(1)一般规定;(2)权利主体;(3)权利客体;(4)法律事实;(5)权利保护。在民法典总则中,不宜设取得时效和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

  • 标签: 民法总则 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 法律事实 权利保护
  • 简介:民法上的占有制度具有罗马法、日耳曼法“混合体”的特点。罗马法在占有与所有权关系的基础上,将占有作为财产法的补充及调和性制度,从占有心素构成入手,通过“诚信”、“善意”将道德因素引入占有制度,并通过占有保护方式上的多变性,满足罗马人基于物尽其用的公共政策及稳定社会制度的需要。日耳曼法以利用为核心的占有观念,由此形成多重占有以及由此导致财产交易方式上的特点,“以手护手”制度由此形成并成为现代民法交易制度的基石。占有溯源对于明晰我国物权法有关占有的种类及保护方法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该制度及法的价值追求进行背景性解读及分析。

  • 标签: 占有 罗马法 日耳曼法 善意 取得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