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固定治疗床值的摆位技术可否降低胸腹部肿瘤的调强放射治疗(即IMRT)的摆位误差。方法随机抽取威海市立医院(三甲级)使用直线加速器进行胸腹部肿瘤调强治疗的患者40例,并且每位患者在进行第一次治疗之前都要进行锥形束CT扫描,并与计划系统的定位CT图像相匹配,进行首次摆位后以及摆位误差纠正后左右、头足和腹背三个方向上治疗床值的获取,并且该数值做为基准,着重为调强放射治疗提供了移床的数据。当对全部患者进行第十次治疗前再次锥形束CT,并匹配定位CT图像,进行计算,并分析第十次摆位的误差。结果四十例患者在左右、头足和腹背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2.17士1.36)mm),(3.24士1.51)mm和(2.35士1.13)mm。结论使用固定床值摆位技术能够明显降低左右和腹背方向的误差,并为患者摆位时的治疗床值作参考,大大的简化了摆位的过程,有效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锥形束CT扫描 放射治疗 摆位方面的误差 固定治疗床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通道技术的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6例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PIPELINE可扩张微创通道下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统计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置钉优良率及手术优良率;②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VAS)、矢状位Cobb角、椎体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及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1个月。其中手术时间(95.3±15.3)min;术中出血量(97.1±21.5)ml;住院天数(10.5±1.8)d,置钉优良率100%。术后3天的疼痛VAS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疼痛VAS与术后3天比较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的椎体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椎体压缩率与术后3天比较有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与术后3天比较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复查的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椎管占位率与术后第3天比较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为87.5%。结论基于通道技术的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

  • 标签: 微创 通道技术 椎管减压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的趋势下,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信息化改革的第三次变革。利用信息传感器,按约定的协议,将物体与网络连接,实现物物之间的信息交换,达到智能化识别、监管就是物联网技术。企事业单位的后勤固定资产具有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大、分类复杂、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后勤管理部门能及时准确反映出资产的动态变化,这些都对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以RFID标签为管理线索,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保定资产出入安全,从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流失、降低固定资产维护成本。

  • 标签: 后勤 物联网技术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出入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高压输电线路逐年增多,由人工进行输电线路巡检的传统方式逐渐落后。采取新型的固定翼无人机进行线路巡检的新方法,不仅能解决人工巡检方法的种种困难,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更能提高线路的安全管控水平,成为将来电力巡检工作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固定翼无人机 巡检 输电线路技术 应用
  • 简介:以火棘果实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固定化醋酸菌酿造火棘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相同的前提下,采用固定化醋酸菌发酵具有较高的产酸速率,比游离醋酸茵发酵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醋酸菌酿造火棘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接种量10%,酒精度7%。所制得的火棘果醋醋香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香气自然、协调,是一种市场开发潜力良好的保健果醋。

  • 标签: 固定化 醋酸菌 发酵 火棘果醋
  • 简介:目的:探讨给椎弓根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3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经椎弓根AXIS钢板螺钉固定技术,并结合动力位X线片及CT确证寰枢椎稳定程度,记录每一例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13例病例疼痛均明显减轻,唯旋转功能较差;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钢板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有效方法,安全性好,但技术要求高,需谨慎操作。

  • 标签: 固定技术 临床应用研究 经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钢板螺钉 寰枢椎不稳定 2002年12月
  • 简介:摘要日益减少的化石资源以及其严重的大气污染促使人类积极寻找其他清洁能源,太阳能作为新型绿色能源,已经通过光伏、光热等途径大规模应用。光伏电站具有建设周期短、工程量大、气候条件差、地质情况复杂等特点,本文就荒漠地质固定式光伏电站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电站开始建设至结束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关键工序施工经验、提供施工难点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光伏电站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伴随着近几年国内工业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对环境部门水污染专项控制工作有着较高的技术应用要求及标准。在水污染专项控制工作当中,微生物的固定化处理技术具备着较多的应用优势,对水污染专项控制工作快速高效地开展可起到极佳的辅助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查阅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信息,做出整理归纳,简要概括了处理技术简介,并对其在当下水污染专项控制工作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地研究,望能够在今后水污染专项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该项技术核心的应用优势,促进水污染专项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微生物 固定化 技术 水污染 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微生物固定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它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因而将其用于水污染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生物固定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微生物固化技术 水污染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 在我院进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 76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治疗)与观察组(热塑体膜治疗)各 38 例,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相比,热塑体膜固定的精准度更高,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放射治疗的最终效果。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固定技术,实验组接受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左右、头脚、前后的摆位误差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施以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效果显著,有助于误差现象的减少,精确度的提高,继而帮助患者获取良好的放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体位固定技术 热塑体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需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乳腺托架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观察组采取楔形真空袋、体架与热塑体膜三者联合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并利用CBCT影像系统行拍片验证,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右、上下、前后各方向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左右、上下、前后各方面摆位误差超5mm的发生率分别为0.00%、4.65%、0.0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95%、30.23%、25.58%,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行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经改进后的新型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可有效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减少摆位误差超5mm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固定翼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视觉目标识别技术作为增加无人机安全飞行的保障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固定翼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其识别设备收集周边环境的信息,从而引导做出相对应的动作指令以达到相应功能。本文针对固定翼无人机的识别设备内部技术框架进行相关算法模拟,分析其运行流程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可以更好的帮助固定翼无人机实现自我调节。

  • 标签: 无人机 视觉目标识别 算法模拟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围绕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展开,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引入云计算这一概念,探究云计算这-新技术在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以及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云计算技术 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 应用 意义
  • 简介:二维码作为一种高容量、高安全性、成本低廉的国际信息科技时代前端的电子标签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空间。本文分析了二维码技术在水文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 标签: 二维码 固定资产管理 水文 特点 问题
  • 简介:摘要:分析了屋顶光伏电站的常规安装方法。提出了光伏电站屋面钢结构柔性防水施工。阐述了锚固装置、钢丝绳、光伏支撑底座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方案和安装方法,并介绍了质量控制要素。

  • 标签: 柔性防水屋面 光伏模块 光伏电站 光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1例寰枢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男14例,女7例;年龄28~66岁,平均42.5岁.齿状突骨折10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类风湿关节炎致寰枢椎不稳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失稳.患者术前JOA评分4~14分,平均9.1分.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螺钉84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有5例出现静脉丛出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1%.骨折的齿状突均完全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化,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短节段固定,操作相对安全方便、融合率高等优点.

  • 标签: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