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唐代墓志谈郑氏家族刘心健唐代墓志内容丰富,是研究当时社会的原始史料,对于了解当时名门大族的世系谱碟,更具有独特的价值。近来就郑氏族源问题阅读了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一书,颇有启发,兹将其中60多篇郑氏墓志中有代表性的20余篇,摘录整理出来,略...

  • 标签: 州刺史 墓志铭 《唐代墓志汇编》 荥阳县 郑氏 河南县
  • 简介:熟练掌握近体诗的分析方法,是提高本科生对近体诗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分析法以及杨载的“起、承、转、合”法与金圣叹的“前解后解法”。

  • 标签: 唐代律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起
  • 简介: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学者徐松撰著的《唐两京城坊考》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该书纂辑史料丰富,考订精审,详细记述了唐两京(长安、洛阳)的城池规模、宫殿布局、坊宅寺观、风土人情及水陆交通等。自出版后,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说它是'关于唐代长安与洛阳的资料具有绝对权威而集大成的书籍'(《长安与洛阳》)。因而是研究唐代两京的必备参考书。近世以来,大量的唐人墓志出土,志文中不少的唐代坊宅为《唐两京城坊考》所未著录,将这些资料集中整理,以便于对两京的建筑布局讲行更深入细致的考察,自有其重要意义,平冈武夫先生曾说:'假若就每个坊,把在

  • 标签: 平冈武夫 唐两京城坊考 两京 东都 古代都城 周绍良
  • 简介:在源于西方的现代法学和传统中国的法律之间可以作谨慎、互动的学术冒险,这不止是形势使然。也是基于不同法律文明的社会功能和人类本质要求的相同和相近。沿着现代法学的视线,可以透视到唐代经济、民事法律中一些共同的和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相对于西方,体现出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间、整体与个体、权力与权利、公与私两极主从式的一元化结构。其功能表现为一种社会控制法,价值上表达了传统中国特有的文化理想.于今不乏启发意义。

  • 标签: 现代法学 民事法律 法律文明 两极 权力 权利
  • 简介:<正>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二《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中提到:“经费之大,其流有三.军食一也,军衣二也,内外官月俸及诸色资课,三也.”由此可见军衣消费在唐代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很难知道唐代军队衣装的实际情况,但是敦煌文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这些文书,或许我们能够增加对唐代军衣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具体地了解到唐代服饰的某些侧面,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 标签: 敦煌文书 唐代服饰 衣物 军队 重要地位 士兵
  • 简介:敦煌莫高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迹.通过考察,领略到了莫高窟艺术的辉煌及其绚丽的画面效果.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唐代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技法和制做特点.

  • 标签: 莫高窟壁画 表现技法 形式
  • 简介:胡适的《尝试集》,向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中国新诗、白话诗的开山之作,是五四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批战绩之一。这种说法初看起来原也无甚大误,然而假若不在“白话诗”之前加上“现代”或“近代”之类限制词的话,恐怕著有《白话文学史》的胡博士本人都不大敢于首肯,因为白话诗原是“古已有之”的东西,并非由他首次发明。

  • 标签: 白话诗 《尝试集》 白话文学 东西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新诗
  • 简介:唐代多民族共融共存,互相交流融合,产生了大量少数民族碑刻。主要有单种民族文字碑、汉文与民族古文字碑、多种民族古文字碑及少数民族汉文碑等种类,蕴含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边疆史、少数民族史、少数民族文化等研究价值,可以弥补传世文献中少数民族的内容记载少、缺乏公正等缺陷,为民族古文字碑刻文献及语言文字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唐代 少数民族 碑刻 文字
  • 简介:自从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不仅清理出大批宗教典籍及一些儒家经、史、子、集。还发现了一些俗文学写本,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久已绝迹的东西,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和不少的曲折,学者们才为它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名称,公认这是唐代的所谓'变文'。最早是王国维,他把这些讲唱体裁的作品,泛称之为'通俗诗'及'通俗小说'。后来,罗振玉将之整理刊布出来,正式命名为'佛曲'。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中国文学史 佛曲 罗振玉 讲经 八相变
  • 简介:谣谚是人民群众的语言,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经验的媒介。中国文学传统观念中的民谣指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式完备的民歌,是合乐之曲,即乐歌。《毛传》曰:'曲合乐曰歌。'~①如《诗经·国风》中收集之民歌。另一种为与乐歌相对之徒歌,形式较前者简短,对声律的讲究亦不如前者。清朝杜文谰《古谣谚》所收之谣为后者。本文所讨论的民谣亦是以徒歌为主要对象。谚是一种俗语,《说文》认为,谚是一种

  • 标签: 世风略 唐代世风 谣谚唐代
  • 简介:赋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唐代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人丁为本”的税收制度。唐玄宗时,为了弥补国家财政不足,在租庸调制以外,又将地税和户税定为常税,赋税制度开始由“以人丁为本”向“以资产为宗”过渡,开创了我国赋税改革的新思路。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确立了我国“以资产为宗”的赋税制度,这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 标签: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以人丁为本 以资产为宗
  • 简介:解试赋是地方政府确定贡举人选的手段和试项之一。解试赋包括县试赋和州府试赋两个环节,其中现存县试赋仅1例,州府试赋12例。在现有试例中,京兆府试赋相对丰富详瞻。

  • 标签: 唐代 解试
  • 简介:胡腾舞是北朝异域艺术传入中原的特色舞种之一,其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对苏思勖墓、陕棉十厂唐墓及宁夏盐池唐墓壁画乐舞图像分析,进一步证明唐代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得胡腾舞在传播过程中大量吸收了中原宫廷乐舞等文化元素,其服饰搭配和舞蹈动作更接近于中原宫廷乐舞,西域舞蹈的风格逐步弱化。目前学界对于考古图像中的胡腾舞、胡旋舞等舞种划分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仅以旋转和腾踏作为胡腾舞和胡旋舞的区分标准有些过于模糊。

  • 标签: 胡腾舞 考古图像 图像动作分析
  • 简介:摘要唐代宫廷音乐是我国古代音乐音乐史上一次绚烂多彩的印记。筝作为时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民族乐器,它与唐乐的结合令人有无限的遐想。本文通过剖析唐代宫廷燕乐的发展和形式,力图找出筝在唐朝时期的发展以及应用。

  • 标签: 唐朝 宫廷音乐
  • 简介:唐代南阳地区为东、西两大政治中心和南北两条漕粮之道的交通枢纽,境内驿道有四条:(1)商山路。自长安经商州入境,沿内乡、菊潭、临湍诸县至邓州,南与襄州接;(2)顺阳路。自临湍县至丹淅口;(3)三鸦路。自邓州经南阳、向城二县至鲁阳关出境北抵洛阳;(4)方城路。自南阳经方城出境,或至汴州,或至洛阳。

  • 标签: 唐代 南阳地区驿道 商山南阳道 顺阳路 三鸦路 方城路
  • 简介:唐代的屈骚接受,包含着屈原其人与其文两个接受向度,分为三个阶段.除中唐时期注重的是屈骚的情感与形式外,初唐时期与晚唐时期都以道德为重而与现实政治发生直接的联系,呈现出一个由实用而返回实用的发展轨迹.屈原与其作品的接受,由初唐时期的肯定其人而否定其文,到晚唐时期对人与文的全面肯定,中唐时期的屈骚接受是一大转折,韩愈和柳宗元在其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消解了前辈的道德批评,深化了对屈骚的文学价值的认识,使"风""骚"同源之说真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 标签: 唐代 屈原 接受反应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价值
  • 简介:中国古人常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有关女性的题材,中国历代均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品留存于世。尤其是在中国的仕女画一域,很多画家皆以此而闻名。

  • 标签: 仕女画 画家 绘画作品 题材 唐代 古人
  • 简介:摘要张力理论是阿恩海姆艺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对绘画中张力与运动的关系作过讨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通过具有张力的绘画形式所表现出的运动感在人们心里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同样,张力在建筑设计中同样是实现建筑运动感的形式语言之一。建筑虽然是静态的,但建筑师赋予建筑一种强烈的视觉艺术感染力,在“力”的作用下赋予建筑有生命的运动感,使建筑充满韵律感,让我们在“不动”的建筑中感受到“动”。本文从唐代建筑的视角理解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分析唐代建筑中的“张力”表现。

  • 标签: 张力 阿恩海姆 唐代建筑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