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各类颅内动脉进行分析。结果68例痊愈52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者7例,死亡9例。结论按照颅内动脉的自然病史和发展规律,对动脉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强化,对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脑动脉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动脉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分析两组脑动脉患者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脑动脉患者的治愈率(7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5%),研究组的死亡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含量均明显的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比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治愈率较高。

  • 标签: 脑动脉瘤 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即使动脉颈部的CAP仍有可能诱发血栓而闭塞载动脉[2],1例术中无CAP进入载动脉而术后1周载动脉闭塞,并以CAP行动脉模型栓塞实验[2

  • 标签: 动脉瘤模型 栓塞动脉瘤 模型研究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 2018年 9月 22日~ 2019年 9月 23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动脉患者,将 56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和观察组(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28例 /组。将两组脑动脉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 MMP-2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脑动脉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2.86%)高于对照组( P<0.05) ;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脑动脉患者治疗后的 MMP-2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五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应用在脑动脉患者中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康复和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动脉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传统开颅手术 ;MMP-2水平 ;并发症发生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cerebral aneurysm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2, 2018 to September 23, 2019. 5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cranio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vascular embolization intervention), 28 cases /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MMP-2 level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92.86%)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ve data of MMP-2 level,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use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rehabilit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致密栓塞的临床因素。方法125例单发破裂颅内动脉,按栓塞结果分成致密栓塞组(92例)、非致密栓塞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对影响动脉致密栓塞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密栓塞组与非致密栓塞组间单临床因素比较,动脉部位、形态、大小及FisherCT分级、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情况、栓塞时间、栓塞材料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部位、形态及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栓塞材料等与动脉致密栓塞与否有关(P〈0.05)。结论致密栓塞是颅内动脉血管内治疗的关键,颅内动脉部位、形态及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致密栓塞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致密栓塞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枪查,均碌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产。结论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的主要方式:除了对Ⅰ~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脑内动脉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对其诊治包括尽早诊断,术前处理,病因治疗及术后处理等多方面。动脉破裂出血属神经外科急症,并需多科协同治疗。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治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intracranialaneurysms,AN)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样突起。发病率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但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总病死率约为40~5O%。90%以上的动脉发生在Willis环前半部,10%以下发生在后半部;多发生于血管分叉处。动脉的早期研究,国内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就其临床诊断水平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颅内动脉及其影像学超声、X射线技术、MRA技术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 简介: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Borst最早于1983年报道将该技术用于临床,一期手术死亡率达8%~20%。该手术难度大,国内报道甚少。象鼻手术主要适应症是升主动脉及弓部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病变的动脉,以及DeBakey

  • 标签: 象鼻技术 I型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多发性动脉,共44个动脉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24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8个,前交通动脉6个,基底动脉3个,其他部位3个。一期手术处理2个动脉13例(其中微创手术7例,栓塞手术6例),二期手术者7例。结果优良13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DSA显示动脉消失。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是安全和可行的。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相辅相成。尽可能一期处理所有动脉,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微创外科治疗
  • 简介:对14例颅内动脉栓塞术的病人术前做好护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并及时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满意,均未出现并发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假性动脉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所选病例是2010年1月到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假性动脉患者共计有86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组和特殊组,各为43例;基础组予以CT检查后进行治疗,特殊组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治疗,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效果。结果:特殊组诊断符合率为97.67%,总有效率为90.70%,基础组诊断符合率为81.40%,总有效率为72.09%;特殊组诊断符合率和总有效率比基础组高,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假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例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岁。腹痛、腹胀表现1例,左上腹部搏动性包块1例,查体发现1例;2例合并门脉高压症,女性患者均有2次妊娠史,1例左上腹触及搏动性包块,3例患者均行腹部强化CT检查。1例行介入支架腔内隔绝+腔弹簧圈栓塞术;1例行开腹脾动脉切除+脾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未输血;1例行开腹脾动脉切除+脾切除+脾静脉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约400 ml,输注红细胞6 U,血浆600 ml。3例均治疗成功,无围术期死亡发生。介入治疗者随访2年3个月,无不适。手术者1例随访6年,预后较好,另1例失访。结论直径>5 cm的真性巨大脾动脉罕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标签: 动脉瘤 脾动脉瘤 临床方案 治疗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在破裂前多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早期确诊率较低。颅内动脉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但若动脉出现破裂,则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较高。血管内介入栓塞是颅内动脉的主要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对于复发后的颅内动脉治疗属于相关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其方向涉及到复发原因、治疗方式、复发后治疗指征等。本次研究将对此方向已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 标签: 介入栓塞术 复发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intracranial aneurysm, IAs)检出率日渐增高,而且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会影响IAs的自然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转归,成为IAs患者管理中的难题。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极大拓展了IAs的治疗范围和增高了IAs的治愈率。然而,如何平衡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出血风险成为当前IAs血管内治疗的一大挑战。因此,为促进IAs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颅内动脉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就IAs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制定了颅内动脉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抗血小板药对未破裂动脉动脉破裂后再出血以及SAH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IAs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出了明确建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抗血小板聚集药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脑缺血
  • 简介:摘要主动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无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但手术的风险较高,并发症也较多,因此,深入研究主动脉的发生机制并针对机制开发防治主动脉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稳定且能够模拟主动脉发病进程的精准动物模型是主动脉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的基本保障。目前主动脉的建模方法较多,各有特色,本文就主动脉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优缺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瘤 动物模型 病理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扁桃体周围脓肿穿刺术后继发颈动脉假性动脉的患者诊治过程。患者男,23岁,因“扁桃体周围脓肿穿刺术后6 d,术后出现咽痛、吞咽痛、呼吸困难加重2 d”就诊。经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为颈内动脉假性动脉,之后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并成功治愈,随访3年患者无咽痛及出血,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