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3年8月28日因"检查发现右第2前肋骨肿物9天"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局部隆起,触诊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大小约5cm×4cm×4cm。外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壁见一约6.4cm×4.0cm×5.0cm软组织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软组织密度影 均匀强化 增强扫描 斑点状 局部隆起
  • 简介: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常常需要体外扩增软骨细胞。骨但是,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过程中常发生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而丧失细胞表型,导致再生软骨中1II型胶原、氨基葡萄糖(GAG)合成减少,易发生退变。区目前有关去分化的具体机理尚未阐明,但以往的研究表短明去分化主要与体外扩增的软骨细胞缺乏细胞与细胞外结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之间有效的信号刺激有高关[2-3]。

  • 标签: 整合素类 软骨细胞 细胞去分化 软骨
  • 简介:摘要由炎症、创伤、肿瘤疾病引发的软骨损伤、骨关节炎呈逐年增加趋势,软骨损伤往往同时伴随软骨下骨的损伤,骨软骨损伤其自身修复能力极差,甚至无法自身修复,随着研究的深入,骨软骨损伤越来越受到广泛研究者的关注。虽然目前对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治疗手段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未达到满意效果;通过使用生物支架、种子细胞与信号分子构建的工程组织,可能是解决骨软骨疾病损伤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软骨修复 骨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腰椎 软骨结节 椎间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1例19岁男性髌骨软骨母细胞瘤患者,尽管有文献报道病灶刮除术具有复发风险,但更多文献证实行该种手术的患者大多能获得良好功能和较低复发率,治疗收益远大于风险,因此笔者对该病人采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患者男,19岁,因"左膝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就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

  • 标签: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 病例报告 病灶刮除植骨术 复发风险 病灶刮除术 患肢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肋软骨骨折的超声显像诊断资料。结果:正常肋软骨声像图表现为表面光滑,边缘回声稍强的条带状回声,其后方略有回声衰减,若内部有细密的点状回声可呈磨玻璃状;肋软骨骨折的早期超声表现为肋软骨表面不光滑,皮质不连续;可探及肋骨断端间的间隙,呈无回声;有的错位明显的可成角畸形。结论:超声诊断检查在临床上对高度怀疑有肋骨骨折的患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肋软骨骨折 超声诊断 肋软骨
  • 简介:摘要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suppurativeperichondritisofauricle)是指耳郭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软骨因血供障碍而逐渐坏死。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可致耳郭畸形,应积极配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脓肿形成后,脓液聚集于软骨膜和软骨之间,继之软骨缺血坏死,耳郭支架破坏而致耳郭畸形。

  • 标签: 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关节软骨满足了人们行走、跑跳等运动需求。关节软骨一旦受损,难以修复,随着病情进展发展为骨关节炎,最终致使膝关节置换。临床上常采用一些非手术方法控制病情进展,比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富血小板血浆;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尽管临床结果显示非手术治疗在早期止痛、营养软骨均有一定效果,但软骨的先天特点限制了保守治疗的效果。目前恢复受损的软骨及延缓关节软骨损伤进展仍是临床面临的挑战。目前,针对此病的治疗向多方位发展。基于此,本文中就针对膝关节软骨损伤康复治疗进展展开了相应论述。

  • 标签: 膝关节软骨损伤 康复治疗 进展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纺明胶聚己内酯(GT/PCL)纳米纤维气凝胶(NFA)结合软骨细胞外基质(ECM)对兔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静电纺丝法制备GT/PCL电纺,高速研磨后制成短纤维溶液,取新鲜牛关节软骨制备ECM,将短纤维溶液与ECM溶液(1 ∶10)混匀后冻干,制备GT/PCL/ECM(NFA)三维支架。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仪对GT/PCL、ECM、GT/PCL/ECM支架的组成成分、微观结构、溶胀率、孔隙率、抗压强度及降解率进行表征,将支架与软骨细胞共培养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选择1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5只)和ECM组(B组,5只)和复合支架(GT/PCL/ECM)组(C组,5只),建立软骨损伤模型后B、C组植入支架材料。术后3周时对三组动物采用半定量整体MRI成像评分系统(WORMS)评分评估膝关节软骨修复情况;处死动物后对各组膝关节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协会组织学评分标准(ICRS)行大体评分,HE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行ICRS组织学评分。结果三种支架扫描电镜下均呈现多孔三维结构,FIRT光谱显示GT、PCL已成功引入,电纺GT/PCL NAF的结构松散无法进行材料学表征。GT/PCL/ECM支架的溶胀率为(1 092.0±32.2)%,高于ECM支架[(933.6±16.3)%](P<0.01);GT/PCL/ECM支架孔隙率为(92.3±2.9)%,高于ECM支架[(85.9±2.2)%](P<0.05);ECM支架抗压强度[(2.7±0.1)kPa ]与GT/PCL/ECM支架抗压强度[(2.4±0.1)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支架降解率高于GT/PCL/ECM支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PCL/ECM支架细胞毒性评级为Ⅰ级,生物相容性较好。3周时C组WORMS评分为(49.0±11.4)分,较B组[(40.0±6.7)分] 、A组[(24.0±6.5)分]明显升高(P<0.05或0.01);ICRS大体评分C组为(7.4±1.1)分,较B组[(4.6±1.1)分]、A组[(3.0±1.2)分]明显升高(P<0.01);ICRS组织学评分C组、B组分别为(6.8±0.8)分、(4.2±0.8)分,较A组[(2.8±0.8)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GT/PCL/ECM(NFA)支架具有与天然软骨相似的组织结构,并在物理特性和生物相容性方面优于传统ECM支架,为软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促进了胶原再生,从而加速软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软骨损伤 细胞外基质 明胶 聚己内酯
  • 简介:摘要探讨聚左旋乳酸(PLA)可吸收软组织提拉整形带(商品名微拉美)辅助鼻中隔软骨及耳郭软骨在鼻整形术的应用效果。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深圳宝丽医疗美容门诊部用微拉美辅助鼻中隔软骨及耳郭软骨行鼻整形45例,男1例、女44例,年龄21~32岁,平均24岁。取患者自体鼻中隔软骨延长鼻中隔,抬高鼻尖,微拉美制成2~3 cm条状,缝合加强固定,自体耳郭软骨作为鼻尖修饰移植物,膨体聚四氟乙烯填充鼻背。45例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术后随访1~7个月,患者均对效果满意,鼻部形态美观,无不良反应。微拉美辅助鼻中隔软骨及耳郭软骨加强固定,可提高手术整体效果。

  • 标签: 可吸收软组织提拉整形带 鼻中隔软骨 耳郭软骨 鼻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4周龄Sprague-Dawley(SD)幼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CRF组(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连续灌胃6周后处死幼鼠,X线测量胫骨长度,组织学切片测量比较胫骨生长板宽度,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率;体外培养正常对照组和CRF组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至第3代,应用TUNEL技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应用荧光双染技术观测软骨细胞线粒体与自噬溶酶体共定位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标志蛋白线粒体外膜转位酶(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20,Tom-20)和自噬标志轻链蛋白-3(light chain-3,LC-3)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F组幼鼠胫骨长度较短[(27.32±5.81)mm比(35.43±3.61)mm,t=5.226,P<0.001],生长板相对宽度较窄(0.56±0.19比1.00±0.21,t=6.744,P<0.001),软骨细胞凋亡率较高(17.2%±4.8%比5.1%±3.4%,t=6.505,P<0.001)。CRF组体外培养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11.8%±6.2%比3.1%±1.2%,t=4.357,P<0.001),荧光双染技术结果显示CRF组软骨细胞线粒体与自噬溶酶体出现明显的共定位现象,CRF组软骨细胞LC-3蛋白(t=8.944,P<0.001)及Tom-20蛋白(t=6.708,P<0.001)表达均少于正常对照组,电镜结果显示CRF组软骨细胞内出现较多的自噬囊泡吞噬线粒体并降解的现象。结论CRF幼鼠胫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出现增高现象,导致线粒体减少,引起软骨细胞凋亡、数量减少,最终导致胫骨发育不良。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线粒体 自噬 生长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OA)患者胫骨平台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集落的形成及对膝OA发展的意义。方法根据国际骨关节炎协会(OARSI)人关节软骨组织学等级评定系统获取0~1级、2~3级、4级三组软骨标本,制作组织学切片观察软骨细胞集落形成;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集落中软骨细胞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情况;获取0~1级、4级两组软骨标本,提取过渡层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第三代,观测24 h增殖率及细胞生长状态。两组间数据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结果OARSI等级0~1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完整、细胞数量多、过渡层软骨细胞无集落形成,2~3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破损、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过渡层软骨细胞无集落形成,4级组软骨组织浅表层消失、过渡层出现明显软骨细胞集落;集落中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减少,Ⅹ型胶原和MMP-13表达明显增多。体外培养0~1级组过渡层软骨细胞24 h增殖率较4级组低(8%±4%比16%±6%,t=3.722,P=0.002),细胞无明显集落样生长,而4级组软骨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结论膝OA早期软骨组织浅表层存在时、过渡层软骨细胞增殖率低不形成集落;膝OA中期软骨组织浅表层缺失、过渡层软骨细胞增殖率增高并形成集落,集落中的软骨细胞呈现肥大化改变。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软骨细胞 集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骨,下翻截骨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骨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骨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骨加同侧膝关节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软骨构建能力。方法取瘢痕切除术后丢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提取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支架复合,CDMP1软骨诱导液(CDMP1终浓度为100ng/mL)进行诱导培养2周,设为诱导组(n=10);将常规培养液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阴性对照,设为非诱导组(n=4);将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阳性对照,设为软骨组(n=4)。分别于4周和8周后取材,进行各组湿重、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HE染色、Safranine-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体内培养4周、8周后各组湿重、GAG含量测定显示,诱导组均高于非诱导组(P〈0.05)。体内培养4周后,诱导组HE染色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诱导后出现软骨细胞陷窝结构;Safranine-O染色结果示,GAG均匀分布于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部分瘢痕成纤维细胞基质中COLⅡ阳性表达。8周时,诱导组的类软骨结果相对4周时更加成熟,更加符合软骨结构分布。结论在CDMP1诱导下,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材料复合,在体内可以形成类软骨组织,具备一定的成软骨能力。

  • 标签: 瘢痕成纤维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 诱导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