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2019.1~2020.1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74例, 2019.1~2020.1,采取随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 37例)、研究组( 37例),分别接受常规形式的通气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情况方面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通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临床指标方面研究组 PaO2、 PH、 Sa02高于对照组, PaCO2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各项气血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有助于患者治疗,推荐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行镇痛联合镇静治疗,配合相关护理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有效进行。方法收集93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患者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照组28例的患者未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54例顺利脱机拔管,44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7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死亡4例。28例患者中11例顺利脱机拔管,5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9例,发生肺部感染15例,死亡8例。结论采用镇痛联合镇静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诊疗水平,剂量比单用减少75%以上;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的患者,避免患者由于各种反应减弱发生意外,提高监护质量水平。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治疗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蒸馏水、0.2%洗必泰、生理盐水三种溶液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中(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89例,将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分组,每组63例患者,分为A组、B组与C组,分别使用蒸馏水、0.2%洗必泰、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与棉球擦洗。比较三组患者的口腔pH值、口腔溃疡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结果试验前,蒸馏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蒸馏水组分别与0.2%洗必泰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洗必泰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蒸馏水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VAP发生率与0.2%洗必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蒸馏水组与0.2%洗必泰组口腔溃疡发生率、VAP发生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蒸馏水口腔护理防止了口腔溃疡的出现,降低了VAP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蒸馏水 0.2%洗必泰 生理盐水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45-01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生命,解除喉梗阻所致呼吸困难,改善病人通气功能的主要措施,随着人工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挽救了许多呼吸衰竭病人生命,而此类病人病情危重,全身营养状况差,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危重病人的并发症及改善其预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肠外(TPN)与肠内(EN)两种,在危重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工作中已经观察到,肠内营养无论在预防感染和代谢并发症还是减少肠道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机械通气病人因不能经口进食,常需留置鼻胃管进行鼻饲。由于人工气道的影响,插胃管过程及鼻饲过程均有其特殊性。关键词机械通气;鼻饲;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209-021.方法发病后肠鸣音恢复且无肠内营养支持禁忌者,选用适当型号的硅胶胃管鼻饲流质饮食,从胃管内滴入营养液500mL/d~1000mL/d,开始速度50mL/h,病人能耐受,则可加速,最终速度为100mL/h~120mL/h。2.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肺部感染是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18%~60%,病死率可达50%。为了有效降低肺部感染,本科护理组对患者实施更全面更合理的护理干预,使该患者在持续半年多的机械通气过程中近半年无明显肺部感染。现将护理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供临床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机械通气 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转运系统行机械通气的268例患儿在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在转运前运用STABLE模式处理评估患儿、转运中对病情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转运后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接护理,观察和了解转运患儿一次转运成功率,二次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和入院后2小时内的死亡率。结果机械通气转运患儿共268例,245例患儿一次转运成功,其余23例患儿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NICU;在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小时内死亡患儿共6例,一次成功转运率达91.4%。结论经过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规范护理为危重新生儿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 转运
  • 简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传统机械通气常合并气压伤而影响预后.我们在机械通气中应用肌肉松弛剂卡肌宁及麻醉镇静药异丙酚可明显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气体交换及其内环境.

  • 标签: 临床应用 肌肉松弛剂 机械通气 治疗 危重哮喘 异丙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为50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B组患者为30例,进行有创正压通气。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应的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5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3例,治疗有效率为86.0%,B组治疗有效例数为22例,治疗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在通气过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气,30例患者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0.0%。A组患者通气过程中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0%。结论选取合适的机械通气方法对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 标签: 内科 急诊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我院内科急诊收治的128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观察组采取有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8.4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内科急诊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管食管瘘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机械通气最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气管食管瘘并发症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了解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出现气管食管瘘的危象原因。根据情况与医师协作熟练处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全身营养,做好各种引流的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气管食管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用于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入选后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5.00%vs72.50%,P<0.05),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更低(5.00%vs22.5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是进一步提升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推荐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50例ICU机械通气所导致肺部出现感染的患者,对这50例ICU机械通气而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导致患者经机械通气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溶血性链球、肺炎链球、铜绿假单胞以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萄,与其他致病病菌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引起患者因机械通气而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中采用肠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各46例,探究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其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支持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其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其肱三头肌皮的褶皱程度以及上臂的臂围均无显著变化,探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较为重要,在保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的同时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外营养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危重支气管哮喘常突然发作,进展快。可因严重的低氧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而导致死亡。在采取积极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建立人工通气进行机械通气,为一般治疗争取抢救时间,而机械通气又多采用低潮气量,慢频率进行辅助呼吸。同时加用呼气末正压,以防气压伤发生。现就最近在我院治疗的2例危重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的抢救体会。

  • 标签: 机械通气 危重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及心率(HR)等等旨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02、PaC02、SaO2、SBP、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急诊抢救的优选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