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棒固定融合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后翻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9例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8~81岁[(70.7±6.0)岁]。损伤节段:T9 1例,T11 3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L3 2例,L4 1例。翻修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5例感染行感染病灶清除钉棒固定融合术,9例进行性后凸畸形行截骨矫形钉棒固定融合术,5例神经功能障碍行椎管减压钉棒固定融合术。记录翻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感染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Cobb角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6个月[(32.7±8.3)个月]。翻修手术时间为135~320 min[(226.3±75.6)min];术中出血量为350~1 500 ml [(825.5±230.6)ml]。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螺钉松动。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WBC[(7.3±0.9)×109/L、(6.6±0.7)×109/L]、ESR[(42.5±13.7)mm/h、(26.8±9.5)mm/h]、CRP[(37.3±16.3)mg/L、(17.8±8.6)mg/L]均较术前[(9.2±1.7)×109/L、(88.7±19.2)mm/h、(58.7±22.9)mg/L]下降(P<0.01)。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4.8±1.2)°、(7.3±1.6)°]较术前[(29.3±5.2)°]均明显改善(P<0.05)。2例术前ASIA分级C级和1例ASIA分级D级患者至末次随访均恢复至E级,2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至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1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腰背部VAS由术前(7.5±0.8)分降至(2.1±0.5)分(P<0.05),ODI由术前(60.7±15.2)%降至(19.9±5.9)%(P<0.05)。结论对于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钉棒固定融合术结合感染病灶清除、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减压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以及Cobb角度数方面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椎体成形术方案进行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7.9±7.8)岁。病变位于左、右侧各5例。所有患者均有输尿管结石相关手术史。术前血肌酐中位值71(68~610)μmol/L,其中2例为孤立肾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分别为206μmol/L和610μmol/L。术前行泌尿系B超、CTU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等检查对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患侧肾盂分离为(3.1±0.7)cm;上段狭窄7例,中段狭窄2例,多段狭窄1例;输尿管狭窄长度为(3.2±0.7)cm。10例均全麻下行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术中游离并纵行切开狭窄段输尿管,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3.0~4.5 cm、宽1.0~1.5 cm的颊黏膜,修整后与狭窄段输尿管镶嵌吻合修复输尿管狭窄。结果本组1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99.2±27.4)min,术中出血量(101.5±54.7)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4.5(3.0~7.0)d,术后住院时间(7.9±1.9)d。术后1周患者发音吐字清晰,进食无障碍。术后1~2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11.3±4.2)个月,影像学检查见患侧肾积水明显改善,患侧肾盂分离中位值1.8(0~2.2)cm。术后复查血肌酐中位值82(66~235)μmol/L,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血肌酐明显下降。结论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进行评估。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 颊黏膜 输尿管成形术 重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接受HIFU睫状体成形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前房角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视力(logMAR)与术前1.76±0.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6,P=0.983),术后眼压逐渐下降(F=85.903,P<0.001)。随访期末,32只眼中手术完全成功者19例,部分成功者10例,失败者3例,成功率为90.63%(29/32)。术后3个月的前房角各参数(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及虹膜内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的夹角)与术前各参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者10只眼(31.25%)、结膜充血者24只眼(75.00%)、一过性高眼压者2只眼(6.25%);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或眼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疗法。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青光眼,闭角型 眼压 睫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UCP治疗的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28例28眼,患者在可耐受最大剂量用药情况下眼压仍≥21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术前眼压和视力,将患者分为8扇区组17眼和10扇区组11眼。记录UCP手术持续时间,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和术后3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眼部疼痛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UCP治疗时间为3~7 min,平均(4.30±1.26)min。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32.96±10.49)、(25.89±7.25)、(24.50±6.23)、(24.07±6.59)和(24.32±6.52)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45.82±8.8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1.271,P=0.270),2个组手术前后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4.388,P<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2,P=0.07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2.602,P=0.001),2个组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701,P=0.139),其中各时间点8扇区组BCVA均好于10扇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8扇区组和10扇区组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分别为3(2,3)种和3(2,4)种,术后3个月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0(0,1)种和0(0,0)种。术后3个月术眼疼痛等级评分为1(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24,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术后3个月疼痛等级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39、-3.127,均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 967.15±186.06)个/mm2,术后3个月降至(1 861.08±206.63)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17)。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球结膜水肿充血、角膜水肿、头痛、眼部疼痛、前房炎症反应等,未见低眼压、黄斑水肿、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CP治疗无手术切口,8扇区和10扇区均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缓解患者眼部疼痛,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眼压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手术组1年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二尖瓣成形术病因学特点、成形方法、成形效果、手术入路及术后早期结果,分析收治各类二尖瓣疾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在单手术组完成的二尖瓣手术共209例。二尖瓣手术占同期本组全部手术53.6%。男100例(47.8%),女109例(52.2%);年龄11~85岁,平均(53.5±15.2)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21例(57.9%),Ⅲ/Ⅳ级88例(42.1%)。其中二尖瓣成形术152例(72.7%),二尖瓣置换术57例(27.3%)。结果152例二尖瓣成形术中采用全胸腔入路117例(77%)。术中应用成形环145例(95.4%),其中Physio Ⅱ成形环118例(81.4%),应用Gore-Tex人工腱索89例(58.6%)共145条,瓣叶成形15例(9.9%),缘对缘技术2例(1.3%),交界成形34例(22.4%),腱索及乳头肌劈开15例(9.9%)。退行性变成形率100%,风湿性心脏病成形率48.1%。术后1周左右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91例(59.9%),轻度反流58例(38.2%),中度反流3例(2.0%)。术后全因死亡2例(1.3%),无成形效果不良再次手术患者。结论本中心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已成为收治二尖瓣疾病首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比例下降,退行性二尖瓣病变具有极高的成形率,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由于其特殊的病理解剖特点,成形率相对较低。大部分二尖瓣成形术可经全胸腔镜方式完成。由经验丰富的术者应用二尖瓣成形环结合Gore-Tex人工腱索能够取得满意的成形效果。

  • 标签: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成形环 成形率 人工腱索 全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转移瘤致椎体后壁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的65例转移瘤致椎体后壁骨折患者的资料。男21例、女44例;年龄(70.3±10.8)岁(范围46~90岁);原发肿瘤:肺癌25例,乳腺癌14例,消化系统癌症11例,泌尿系统癌症13例,淋巴瘤1例,卵巢癌1例;部位:T2椎体2例,T5椎体1例,T6椎体1例,T8椎体2例,T9椎体1例,T10椎体5例,T11椎体4例,T12椎体15例,L1椎体12例,L2椎体8例,L3椎体8例,L4椎体4例,L5椎体2例。根据术前CT影像测量椎体后壁破损的面积为s,测量完整椎体后壁的面积为S,后壁破坏率R=s/S,根据R值的大小将椎体后壁破损程度分为:Ⅰ型(R≤25%)21例、Ⅱ型(25%<R≤50%)22例、Ⅲ型(50%<R≤75%)14例、Ⅳ型(R>75%)8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骨填充网袋成形术的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8个月。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2±0.99)分、(4.14±1.06)分、(4.11±0.97)分、(4.3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0,P<0.001);ODI评分分别为69.45%±4.15%、36.65%±3.72%、36.84%±3.38%、37.78%±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88,P<0.001);ADL评分分别为(71.31±12.81)分、(79.85±9.14)分、(78.92±8.95)分、(78.31±8.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0,P<0.001)。Ⅰ~Ⅳ型VAS、ODI、ADL评分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发生渗漏,渗漏率为17%(11/65)。随R值的增大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相应增加,其中Ⅰ、Ⅱ型渗漏率为0、Ⅲ型为7.1%(1/14)、Ⅳ型为38%(3/8)。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神经根症状或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结论骨填充网袋成形术能改善伴椎体后壁破损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恢复一定的功能。椎体后壁破损的程度对手术的疗效无影响,但随着椎体后壁破损程度加大,发生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风险相应增加。

  • 标签: 脊柱 骨折 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异丁烯酸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脱细胞牛心包补片进行结膜囊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结膜囊狭窄12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改良脱细胞牛心包间皮细胞组织补片组(观察组)和传统牛心包补片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60眼)。所有患者均行结膜囊移植成形术,术后1周、1、3、6个月观察植片色泽外观及溶解情况,并询问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脱细胞牛心包补片间皮细胞组织与周围结膜边缘融合在一起不能分清,色泽外观与正常结膜易区别,术后3个月植片色泽与结膜近似,术后6个月植片成正常结膜色泽外观,无结膜囊狭窄现象发生。对照组有植片溶解脱落与结膜囊狭窄等现象。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P=0.010)。结论改良脱细胞牛心包间皮细胞组织补片治疗结膜囊狭窄效果良好。

  • 标签: 补片,心包,牛,脱细胞,改良 成形术 狭窄,结膜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后10年以上的随访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TIP术初次治疗尿道下裂的362例患儿临床资料。患儿中位年龄为15个月,年龄范围为8~84个月;中位尿道缺损长度为1.5 cm,尿道缺损长度范围为0.5~3.0 cm。根据阴茎脱套后腹侧弯曲的程度进行区分,患儿阴茎弯曲度<15°为轻度下弯或无下弯,15°~35°为中度下弯,>35°为重度下弯。本研究中,轻度下弯或无下弯的患儿有254例,中度下弯的患儿有108例。根据阴茎腹侧弯曲矫正后尿道开口的位置进行区分,开口于冠状沟至阴茎根部远端的患儿为轻中度尿道下裂,开口于阴茎根部至会阴的患儿为重度尿道下裂,其中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有302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有6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TIP术治疗,对中度下弯的患儿辅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术后复查随访,记录患儿尿道狭窄、尿道瘘以及阴茎弯曲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0年以上,随访时间范围为10~15年,随访患儿年龄范围为11~24岁。随访期间共251例患儿返院完成尿流率检查,其中10.0 % (25/251)的患儿手术后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MFR)低于正常值。关于MFR降低的情况,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25.0 %(15/60)比5.2%(10/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儿尿道瘘发生率为9.4%(34/362),其中重度尿道下裂的患儿尿道瘘的发生率为8.3%(5/60),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尿道瘘的发生率为9.6%(29/302),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尿道狭窄发生率为2.5 %(9/362),其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10.0%(6/60)比1.0%(3/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茎再弯发生率为7.5%(27/362),27例中12例重度下弯,15例轻度下弯;其中手术前中度下弯患儿的再弯发生率达18.5%(20/108),手术前轻度下弯或无下弯患儿再弯发生率为2.8%(7/254),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例MFR低于正常值的患儿中,9例为尿道狭窄,12例为阴茎重度下弯,其余4例仍在随访观察中。34例尿道瘘及9例尿道狭窄患儿均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7例阴茎再弯的患儿中,12例重度下弯者均进行了唇黏膜-包皮耦合尿道延长手术,其余15例轻度下弯的患儿随访观察中。结论TIP术式主要适合于伴轻度阴茎下弯或无阴茎下弯的轻中度尿道下裂。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阴茎弯曲 长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5月到 2018年 2月的 7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护理,早期体位护理组开展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度;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护理前后收缩压、呼吸和心率;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结果:早期体位护理组满意度、收缩压、呼吸和心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住院时间、心脏疾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失眠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心脏疾病患者实施早期体位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早期体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局麻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的有效护理。方法对26例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体位训练,术中体位摆放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有效预防术中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均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完善的术前护理,术中施以舒适恰当的护理措施,加强骨水泥注射期的护理观察,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安全。

  • 标签: 老年人 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中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自膨支架在颈动脉分叉狭窄支架置入术(CAS)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远端过滤脑保护212例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植入闭环支架(闭环支架组),170例患者植入开环支架(开环支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远端过滤脑保护装置回收困难的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12个月内狭窄处血管超声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和舒张末期流速评估狭窄程度以及治疗后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和治疗前后NIHSS评分各层次、12个月颈动脉狭窄程度、治疗后30天内及31天至12月终点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过滤脑保护装置回收困难和术后24小时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且合理选择支架,植入自膨式开环支架除术后24小时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和远端过滤脑保护装置回收困难外,两种类型自膨支架在CAS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动脉支架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窝沟龋齿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窝沟封闭术,观察组运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封闭剂的2年保留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5%,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龋齿2年内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1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可以广泛的运用在儿童窝沟龋齿中,有效的提升封闭剂保存率,减少龋齿发生。

  • 标签: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窝沟龋齿 儿童口腔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男2例,女5例,平均33岁。均为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吻合口狭窄。结果7例患者均扩张成功,直视下见狭窄段完全扩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取出双J管,随访1年,复查B超、CT,肾盂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梗阻消除,腰痛等症状消失。结论直视下输尿管镜球囊扩张对治疗肾盂成型术后并发的吻合口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创伤轻微,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肾盂成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肾盂成形术 球囊扩张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泪腺脱垂的重睑手术方法。方法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剪薄睑板前眼轮匝肌,暴露眶隔膜,祛除眶隔内脂肪及多余皮肤,将脱垂的泪腺回纳入泪腺窝,缝合固定,形成自然的重睑外形。结果43例患者经泪腺脱垂复位固定联合重睑成形术后,形态自然满意,随访3个月至2年,效果良好。结论对于泪腺脱垂患者,应将脱垂的泪腺回纳入泪腺窝,如果有泪腺增生,则可以部分切除,在不影响泪腺功能情况下形成自然美丽的重睑外形。

  • 标签: 泪腺脱垂 重睑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一2014年12月收治的OVCFs而施行椎体PKP治疗的患者,分为局部麻醉组及全身麻醉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前期血压变化、骨水泥注射后期血压变化、骨水泥渗漏、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数、是否相邻椎体骨折、术前VAS评分、术后3天、1月、3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等情况,分析两种麻醉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189例患者,术后随访12-69(36±8)个月,局部麻醉组88例,全身麻醉组101例,两组性别、年龄、是否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术前、术后同时间段VAS评分无差异,而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射期间血压变化、骨水泥渗漏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但局部麻醉下患者骨水泥渗漏较多,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率高,治疗应首选全身麻醉。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麻醉
  • 简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高达10%~17%,而无症状颈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也可达2%。提示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治对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金标准” 外科治疗 支架成形 内膜切除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代食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优点。方法对36例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成形术,管状胃与食管机械吻合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36例病人中,无胸胃瘘、返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症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治疗中,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症、返流性食管炎、胸胃瘘、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管状胃 并发症 食管癌切除术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的延长,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首位导致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以上,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颅外颈动脉狭窄,随着介入治疗材料及产品的改进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采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开展,必将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方面扮演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

  • 标签: 介入治疗技术 颅外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支架成形术 疾病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 18 例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预防等。结果:对 18例患者进行随访经 24 ~ 52 个月,均顺利通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脊柱椎管内肿瘤手术复杂,肿瘤手术切除危险性大,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 椎板成形术 脊髓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