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状缝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剥除方法的比较。方法对五年来采用点状缝扎和传统剥除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各80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术后1个月小腿溃疡愈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具有优势。结论采用点状缝扎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简单有效、痛苦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点状缝扎 传统方法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留置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近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反复插管的痛苦及医疗费用。回顾性分析124例需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治疗的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对策。本组局部血肿或出血5例,血、气胸1例,气管胸膜损伤0例,喉部血肿或喉返神经损伤0例,空气栓塞0例,留置导管位置不良1例,腹膜后血肿1例;不同穿刺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不同,颈内静脉并发症发生率6%(5/82),股静脉为7%(3/42)。颈内静脉置管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临时血管通路的首选,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并症的部分危险因素是可以预见,及早预防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近期并发症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3h、术后6h以及术后24h认知功能。结果术前及术后24h,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h、术后3h、术后6h的认知功能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会导致老年患者术后短期内产生认知障碍,与吸入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比较快,有利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骶管复合静脉麻醉与喉罩-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择期手术(疝气,隐睾,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精索鞘膜积液)患儿120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40例。观察术中患儿生命体征、肢体运动、喉痉挛、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PA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Ⅰ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多于Ⅱ、Ⅲ组(P〈0.01),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结论骶管复合静脉联合喉罩-七氟醚麻醉不但可以缩短苏醒时间,而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骶管阻滞喉罩七氟醚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严密观察置管处的皮肤变化,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教会患者家属如何自我管理。结果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使用寿命为平均保留时间,为(402.1±401.8)天。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延长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置管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14例,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107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预防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107例划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与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0.28%(11/10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0.65%(7/107)低于对照组(20/107)18.6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性的重要保障,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95例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手术前、手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卧床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机械护理和药物护理等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和护理方法,最终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调查发现,在经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有2例患者发生了细致深静脉血栓,有效地减少了下肢深静脉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对患者进行实施护理以及药物预防结合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法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塑胶握力球预防肿瘤患者PICC致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科及普外科行PICC化疗或治疗的肿瘤患者5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250)和对照组(n=250)两组,对照组进行徒手握拳锻炼,观察组使用塑胶握力球锻炼,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14例出现了血栓性静脉炎,占5.93%。观察组有3例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占1.21%。结论使用塑胶握力球可预防肿瘤患者PICC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 标签: 塑胶握力球 PICC 血栓性静脉炎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胃肠镜检查的病人2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组)和B组(单纯丙泊酚组)。两组均无明显麻醉禁忌症签定知情同意书。观察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心率、血压、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抑制率、肢动率和术中知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能有效减少检查过程中肢动和患者术中知晓率,能更好的起到镇静镇痛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由于及时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同时进行预防宣教,减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位干预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将在我院实行妇科腹腔镜的23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降低了与体位相关的一些并发症,改进体位,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显著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下肢静脉血栓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与外套管根部打折率的关系,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减轻患儿及家属的身心痛苦。方法将某院儿科选取的住院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实施静脉留置针置管且穿刺一次性成功患儿,总计20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实验比对,将针头不完全插入儿科静脉可以有效降低与针头座相连的针头套管部分的收缩率,延长针头保留时间。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置入长度
  • 简介:摘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挽救急性心力衰竭的一大有效工具。目前VA-ECMO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经股动脉插管进行灌注,体外血流与心脏射血方向相反,这样会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左心室扩大胀满,不利于心功能恢复。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左心减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左心减压技术现状,分析了各种左心减压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静脉-动脉膜肺氧合管理中左心膨胀的预防和解决办法,探索可能的更好的方法,以期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心力衰竭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减压 左心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