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诊疗纳米医学(Theranosticnanomedicine)是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这种以多功能纳米诊疗剂构建的集医学诊断和原位治疗于一体的新技术,有望在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 标签: 多功能 诊疗 稀土 诊治 肿瘤 纳米医学
  • 简介:以环己烷为溶剂,正钛酸四丁酯(TnBT)水解后的产物为前驱及十二胺(DDA)为表面活性物质,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粒径小、在油相中分散均匀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仪(FT—I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锐钛矿,粒径为7.9—20.4nm,产物中有胺基(-NH2)峰,证明DDA吸附在颗粒表面。文章还对TiO2纳米颗粒合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二氧化钛 溶剂热法 合成 油溶性 纳米颗粒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铝掺杂氧化锌(ZAO)纳米粉体。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Al2O3掺杂对ZnO物相结构和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离子的掺杂并没改变ZnO的晶体结构,AP+对Zn2+的替位掺杂使晶格发生畸变,衍射角偏离,随Al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晶体的平均粒径减小。对ZAO纳米粉体样品的红外吸收特性分析表明:随Al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红外吸收出现蓝移。理论分析得出适当调节ZAO载流子浓度可以制备低红外发射率材料。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铝掺杂氧化锌 晶格畸变 红外特性
  • 简介:介孔材料是一种比表面积高、孔道规则有序、孔径尺寸在2~50nm之间的新型纳米材料,介孔薄膜材料作用于石材后没有裂缝的产生,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重点介绍了介孔氧化硅涂层材料和介孔硅钛复合涂层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展望了这两种介孔材料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介孔材料 石质文物保护 介孔氧化硅涂层 介孔硅钛复合涂层
  • 简介:论述了热分析动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着重从常用的热分析动力学方程、激活能的求解、反应机理函数的获取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并以Zr55Cu30Al10Ni5大块非晶合金为例,探讨了热分析动力学的具体应用,包括晶化激活能的求解和动力学机理函数的确定。

  • 标签: 热分析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大块非晶合金
  • 简介: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研究生余倩。在导师孙军教授、肖林教授和该研究中心教授马恩、单智伟的悉心指导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李巨、丹麦瑞瑟国家实验室黄晓旭博士合作,对微小尺度金属单晶材料中的孪晶变形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的强烈影响。

  • 标签: 材料力学性能 西安交通大学 尺度效应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变形行为
  • 简介:利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烧结工艺探讨了铁粉粒度和增强体粒度对铁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纯铁粉烧结材料的力学性能随铁粉粒度的增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SiCp/Fe复合材料恰恰相反,其性能随铁粉粒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随SiC增强体粒度的增大而先提高后下降,当粒度约为15μm时复合材料各性能相对较好。

  • 标签: 铁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粒度
  • 简介: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PVA/SA/GT的三元复合凝胶微球,用于盐酸四环素的包载和药物的释放研究。选择5:5:2、5:5:3和5:5:4三种比例制备的微球,研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的条件(空白微球对照)下,GT量和pH变化对释药性能扣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5:4比例相变的微球的释药性能和降解性能都最好;模拟胃液较模拟肠液能加快微球的降解,进而加速微球的释药速率;是否载药对微球的降解性能无影响,但是微球的降解会加速微球的释药速率。

  • 标签: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明胶 盐酸四环素 缓释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的全彩色大面积平板显示器模型,该显示器的阴极和栅极位于同一个平面上,阴极和栅极之间的沟槽用激光束刻蚀形成,工艺简单,实验得到的电子传输比可以提高到29.3%。

  • 标签: 平面型场发射显示器 碳纳米管 电子传输比
  • 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并构筑出可方便形成三维导电网络的同轴“纳米电缆”结构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取得系列进展,并在Energy.Environ.Sci.上发表了综述论文。该课题组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高效、稳定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最近,他们研究发现,同轴“纳米电缆”结构可有效解决电极材料不能同时高效传导锂离子电子的问题。他们成功制备出结构形貌可控的

  • 标签: 复合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性能 分子纳米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简介: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在电化学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石墨烯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 简介:引言热固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而常被应用于高性能应用领域。环氧树脂通常具有卓越的性能:耐热、耐潮、耐化学腐蚀,高韧性,绝缘和高机械强度,以及对多种基质良好的粘接性。环氧树脂具有的多种优异性能使之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面包覆,粘合剂,涂料,复合材料,层压板,半导体的封装材料,

  • 标签: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二元胺 偶氮苯 性能应用 固化 基团
  • 简介:采用改变Zn、Sn、NaCl含量的方式,借助机械球磨法制备了Al、Zn、SnNaCl有机结合的Al-Zn-Sn-NaCl材料,研究了Zn、Sn、NaCl掺杂对铝合金水反应水解制氢的制氢速度的影响,并对其组织结构以及反应产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Zn、Sn的加入有利于该系列合金化学活性的提高,尤其是Al+7%Zn+7%Sn+20%NaCl(质量分数)材料,氢气产量为336mL/g,产氢速率为11.2mL/(min·g)。

  • 标签: 铝合金 制氢 机械球磨
  • 简介:Fe3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在钢表面制备Fe3Al基金属间化合物涂层能有效提高基体在高温下的抗氧化、耐腐蚀、耐摩擦和抗冲蚀性能,其抗硫化性能甚至优于不锈钢。相比于同等功能的陶瓷涂层,Fe3Al涂层基体有更好的相容性。综述了Fe3Al基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涂层性能及影响因素,涂层制备的主要工艺方法和技术特点,主要包括热喷涂、堆焊、激光合成等。

  • 标签: 金属间化合物 FE3AL 涂层
  • 简介:利用相转化工艺制备了两类化学结构不同的两性离子聚酰亚胺超滤膜,并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两种膜的断面形貌和表面亲疏水性。通过多次循环超滤实验显示,这两类两性离子聚酰亚胺超滤膜的抗污染能力明显优于参比的聚酰亚胺超滤膜,特别是不可逆污染明显减少,实现了超滤膜的稳定运行。

  • 标签: 两性离子 聚酰亚胺 超滤膜 抗污染
  • 简介:通过添加适量的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高氯化铵质量浓度下在Q235钢基体上低温电镀Ni-P合金的工艺参数。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NiSO4·6H2O40g/L、NaH2PO2·H2O30g/L、H3BO315g/L、NH4Cl32g/L、添加剂T10.12g/L、添加剂T20.03g/L、添加剂T30.1g/L、施镀温度45℃、电流密度0.015A/cm2、pH=4。最佳工艺条件下所获镀层的EDS分析表明,镀层由靠近基体部位到镀层表面部位,P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为6.61%→7.18%→8.73%。随着离基体距离的增大,镀层显微结构由晶态向微晶转化,最后为完全非晶态。

  • 标签: 电镀 NI-P合金镀层 正交试验 非晶
  • 简介:以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出了具有良好性能的PBT/纳米钛系化合物复合功能聚酯,并对其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钛酸正丁酯的添加量小于2%(质量分数)时,聚合反应稳定且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同时纳米钛系化合物在原位聚合产物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不会对纺丝性能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而且单根纤维强力达到了3.5cN/dtex。用该复合功能聚酯制得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 标签: PBT/纳米钛系化合物 功能聚酯 原位生成
  • 简介:采用非欧盟禁用不溶性偶氮染料制备一种新型的显色防伪纸。在纸浆中加入固体色酚颗粒,抄纸后在纸基表面上喷上一层色基的重氮盐溶液,干燥。制备出的纸张在滴加酒精后会显现出红色斑点。通过对色基红B、色酚AS-BO(偶合后显红色)用量的控制,以优化出不溶性偶氮染料在纸张上防伪显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显色后的纸张进行白度、色差和物理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使用红色基B和色酚AS-BO抄造出的纸张具有良好的防伪效果,添加色基和色酚后纸张的主要物理性能变化不大。

  • 标签: 偶氮染料 色酚 色基 防伪纸 纸浆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