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29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例的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施行一期修补手术的15例患者无修补口瘘发生,均治愈.单纯T形管引流治愈5例,施行二期重建7例,均治愈.其中食管胃弓下吻合2例,无吻合口瘘.颈部吻合5例中,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瘘口周围引流,换药后愈合.保守治疗2例纵隔型患者亦获成功.全组无一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与正确治疗是成功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关键.

  • 标签: 自发性食管破裂 诊断 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因腹痛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门诊就诊的同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的2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分别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采用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差别,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45例患儿中83例(33.9%)患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3,P=0.748>0.05);患儿年龄越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24,P=0.020<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显著相关,(OR =1.121,95%CI :1.021~1.232,P=0.017<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腹痛患儿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 标签: 腹痛 儿童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措施。方法3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针对自身症状态及机体耐受情况给予基础治疗、用药指导及腹水引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专业、全面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为(62.57±29.58)μmol/L,血清蛋白水平为(28.15±5.34)g/L,血钾水平为(4.25±1.33)mmol/L,血钠水平为(124.25±1.47)mmol/L;其中显效19例(61.29%),有效11例(35.48%),无效1例(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症状时,可针对患者病情特征,合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作专业、个体化处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治疗措施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5年1月到6月儿科门诊处方,对处方中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药品金额为44.88元,使用输液的处方和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占处方总数的63.7%和88.9%.每张处方使用药品品种的中位数为4种,用药3种~6种的处方占66.0%.呼吸系统疾病占儿科门诊病人的88.4%,在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中,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较合理,激素药物有过度使用的情况,值得关注.结论: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

  • 标签: 用药分析 儿科处方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药品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药源性精神异常的文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精神异常的表现、发生时间及处理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40例患者中,60~89岁年龄段发生精神异常的比例最高;引发精神异常的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2.14%;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居多,占87.14%。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对药源性精神异常的警惕性。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精神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腮腺腺样 囊 性癌调强放疗 临床特点, 评价疗效、不良反应特点,总结放疗经验。 方法: 调取既往收治的 38 例经调强放疗配合手术 治疗 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 病历 资料,描述性统计临床特点,评价预后。 结果: 男女比 1.11 : 1 ,平均年龄( 46.3±3.1 )岁, 40 ~ 60 岁占 44.74% ;左侧 23 例,腮腺深叶 15 例, 自觉症状 2d ~ 7 年,平均( 1.1±0.4 )年,自觉近期生长加速 6 例 ; 活动度差 15 例,质地硬 18 例,边界清楚 37 例,疼痛 25 例,粘连 28 例,有淋巴结转移 2 例,形态不规则 32 例, T1 期 16 例、 T2 期 14 例、 T3 期 5 例、 T4 期 3 例;腮腺浅叶切除术 11 例、腮腺全叶切除术 10 例、腮腺癌根治术 17 例;随访时间 5 个月~ 6 年,平均随访( 3.2±1.1 )年, 3 年随访生存率 82.61% 、 5 年生存率 67.78% ,局部复发率 21.05% ,转移率 15.79% , T1 、 T2 死亡率 7.89% ,随访( 3.3±1.3 )年, T3 、 T4 死亡率 87.5% ,平均随访( 1.3±0.8 )年。 结论: 腮腺腺样囊性癌多为中年人,自觉症状可长可短,肿瘤恶性征明显,需行手术治疗,可配合术后调强放疗, T1 、 T2 期预后较理想,复发率、死亡率、转移率均较低, T3 、 T4 期预后较差,调强放疗对于抑制转移、复发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应积极配合综合治疗。

  • 标签: 腮腺腺样囊性癌 调强放射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江苏省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心2007年收到的818份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严重ADR的药品种类以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和抗肿瘤药为主;医疗机构报告了729(89.12%)、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共上报了89例(10.88%)。结论应重视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全方位的严重ADR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 标签: 药品 不良事件 监测 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组织类型、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T)、区域淋巴结转移(N)、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等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组织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CEA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类型、血清CEA.

  • 标签: 结肠癌 预后因素 CEA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近期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2年9月至2009年9月于行手术治疗的512例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吻合口瘘37例,骶前出血5例,造口坏死1例,造口旁疝2例,造口回缩1例,输尿管损伤3例,切口感染18例。结论预防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直肠癌 并发症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329例,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5.64%。感染部位:呼吸系统44例,占58.67%;泌尿系统14例,占18.67%;消化系统7例,占9.33%;皮肤软组织4例,占5.33%。结论改善空气质量,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神经内科 监测 抗生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肋骨骨折X线检查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X线检查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0例肋骨骨折患者首次X线检测确诊196例、占93.33%,未发现肋骨骨折14例,占6.67%。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肋骨骨折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肋骨骨折合并症诊断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确定准确的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投照条件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 标签: 肋骨骨折 X线 漏诊
  • 简介: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也可能因机体对有关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而导致肝损害[1].近年来,随着新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以及患者就医率的提高,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本文总结了解放军88医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临床医生及药师对药物性肝病病因和预防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损害 肝病 药物
  • 简介:【摘 要】中医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手段,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医也因其对疾病能够标本同治,同时对人体的副作用小的特点广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现代的婴幼儿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对于中草药的应用是中医在治疗时的一大特点,柴胡就是中医医疗体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中草药,本质上属于早本植物类,它的药用部位主要是经干燥处理后的狭长叶柴胡的根或者是伞形科植物柴胡。中医理论认为柴胡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药用价值,和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将对柴胡的成份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中医 柴胡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