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抽签发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加尼麦角林、倍他司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甚而上再给予柴陈泽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消失程度及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愈率显著(疗效达100%),复发率降到3%。

  • 标签: 柴陈泽六汤 SMR-IV眩晕诊疗系统 尼麦角林 倍他司汀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耗氧量、肌酸磷酸激酶(CK)和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入组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诊断为AMI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6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排除溶栓禁忌,对照组患者予支持治疗、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50万U和口服阿司匹林300g等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治疗后持续观察心肌耗氧量情况、肌酸磷酸激酶和ST段变化率(ST段在用药后降低的与用药之前的比值)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经治疗后5d,两组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心率、心肌耗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开始时几乎无差异(P〉0.05),而在16h、20h、24hCK值分别为23.32±7.73,17.45±7.44和8.47±3.4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酶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峰值前移小于16h。结论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确实可靠。

  • 标签: 尿激酶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3D-Viewer撑开系统建立工作通道经多裂肌间隙行腰椎管狭窄扩大减压。结果本组100例,每个椎间隙的手术时间约45~100min,中位数65min,术中出血50~200ml,中位数100ml,无一例患者出现死亡或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在直视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楚的优势,是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3D-Viewer撑开系统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 简介: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ADHF)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DHF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41~78岁,平均(61.5±19.4)岁。随机分为联合组、左西孟旦组和rh-BNP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6h、12h、24h、48h、72h,记录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SaO2)及24h尿量、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2h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脑钠肽(BNP)水平。同时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在治疗后6h、12h、24h、48h、72h,3组呼吸频率和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24h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h-BNP组和左西孟旦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6h、12h、24h、48h、72h呼吸频率降低,24h尿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在治疗后72h的LVEDD及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较左西孟旦组和rh-BNP组LVEDD及LVEF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72h的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联合组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肝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等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均未出现用药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左西孟旦联合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较单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安全可靠。

  • 标签: 左西孟旦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肾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ofmicrocirculatory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h以上)15d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84例,择期行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以IMR=25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EnSite-Velocity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PS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PSVT患者随机分组为X线导航组及EnSiteVelocity导航组各30例,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及RFCA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射线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X线导航组相比,EnSiteVelocity导航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X射线量时间显著降低(P〈0.01)。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SiteVelocity导航RFCA治疗PSVT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可减少X线透视时间。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ENSITE VELOCIT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加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关节后外侧入路,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取带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于凿除后缘部分骨皮质的股骨颈骨折的后方,然后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3月后扶拐下地功能锻炼,治疗25例血运损伤较重的移位股骨颈骨折。结果25例经1.5~5年(平均2年6个月)随访,股骨颈骨折均在6个月~1年内愈合。其中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另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并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早期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提供了血运丰富的骨瓣,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股方肌蒂骨瓣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剂量递增放疗至74GY联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以及患者是否从中受益。方法22例没有手术切除的III期患者入组,放疗第1天开始化疗,放疗期间予同期化疗2周期,放疗结束后继续巩固化疗2周期。化疗方案全部采用TP方案(泰素135-175mg/m2,卡铂AUC=5~6,3~4周为一周期)。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递增至64-74GY(2GY/次/日,5次/周),以出现3级或以上的放射急性反应为限制剂量递增的标准。结果20例(91%)患者放疗剂量安全递增到74GY,有19例(87%)患者至少完成3周期化疗。总有效率70%(14/20),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50%。3/4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15%(3/20。其中2例放射性肺炎,1例放射性食管炎)。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递增至74GY联合化疗治疗是可行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可接受的毒副反应,期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递增,化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的患者中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发生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以及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同时张力性水泡形成率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关节软组织损伤所致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甘露醇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可有效促进局部肿胀消退和疼痛的消除,明显降低局部张力性水泡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关节软组织损伤 肢体肿胀 甘露醇 低分子右旋糖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沉指标为(45.6士5.8mm/h)、C-反应蛋白指标为(21.6士3.0mg/ml)、类风湿因子为(53.2士10.4u/m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雷公藤多苷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健康状况的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予以探讨。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经P<0.05。结论将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类风湿性 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改善无复流回复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内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84例,其中男性197例,女性87例,平均年龄53.76+-10.34(38至78)岁。将患者分为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组201例,未使用替罗非班组8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造影特征、介入治疗、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级出血时间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和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脏原因再住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无复流的发生和心肌再灌注,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西宁地区 无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