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9岁,体检发现右侧肋骨占位,胸部CT示右侧第4肋骨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呈灶泡样改变。患者无明显胸痛、胸闷等临床表现,既往无外伤史,一般状况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行单孔胸腔镜下肋骨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尚可,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右侧第4肋骨浆细胞。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扩散征象。

  • 标签: 骨肿瘤 浆细胞瘤 肋骨 诊断
  • 简介:颅内动脉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5%左右。病因多为先天畸形,其次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等。发病的高峰年龄多在50-55岁,女性发病率要比男性高一些。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脉窦破裂在临床并不常见,但其预后凶险不易控制,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通过手术封堵缺口,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因此积累该病的诊断经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缩短确诊时长、为尽早手术争取时间意义重大。另外术前准备护理及术中引导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术后长期护理情况、评估预后的康复过程也十分重要。本文将从主动脉窦破裂的概述、治疗方式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窦 主动脉疾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序列上保守性差,功能上具有一定保守性[1]。根据lncRNA在基因组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如下五类:1、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large intergenic lncRNA),2、内含子区长链非编码RNA(intronic transcript),3、正义链长链非编码RNA(sense lncRNA),4、反义链长链非编码RNA(antisense lncRNA),5、双向长链非编码RNA(bidirectional lncRNA)。LncRNA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介导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调控其下游基因的表达;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转录本形成双链结构,干扰编码基因转录本的剪接或者形成内源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3、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调控该蛋白的活性或者组成核酸-蛋白质复合体;4、与特定蛋白质锚定后,改变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5、进一步代谢成小分子RNA,如miRNAs和piRNAs等[2-4]。

  • 标签: 胶质瘤 miRNAs 诊断 预后 标志性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该研究通过观察外敷散结膏联合乳茸胶囊口服与单纯口服乳茸胶囊治疗乳腺纤维疗效比较,旨在探索应用方便,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的新方法。方法 将106例乳腺纤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给予散结膏外用联合乳茸胶囊口服,对照组50例,单纯口服乳茸胶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3.21%对有 效率为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乳核散结膏,乳腺纤维瘤,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炎性假的临床病理结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肺炎性假患者30例,对照组肺炎性假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组肺炎性假患者采用CT+MRI诊断,对比两组肺炎性假患者的病理分型、诊断灵敏度。结果:观察组肺炎性假患者在CT+MRI诊断下机化肺炎型、纤维组织细胞型、淋巴浆细胞型病理分型结果分别为12(40.00)、8(26.67)、10(33.33),对照组肺炎性假患者在CT诊断下机化肺炎型、纤维组织细胞型、淋巴浆细胞型病理分型结果分别为9(30.00)、7(23.33)、8(26.67)。观察组肺炎性假患者在CT+MRI诊断下诊断灵敏度为100.00%,对照组肺炎性假患者在CT诊断下诊断灵敏度为80.00%,对比结果差异显著(Χ2=8.430,P<0.05)。结论:CT+MRI诊断下肺炎性假患者的病理分型结果更加准确,诊断灵敏度更高,CT+MRI诊断在肺炎性假的临床病理分析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临床症状 病理分型 诊断灵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MDCK细胞是从犬肾中提取的贴壁细胞,在疫苗生产中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其高致性是流感疫苗生产中的主要争议。本实验目的为筛选单克隆细胞系中低致性的细胞系。方法:利用建立的单克隆细胞系,用软琼脂克隆实验筛选低致性的MDCK细胞。结果: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克隆数,选择出致性较低的MDCK细胞系。结论:获得致性较低的MDCK细胞系,为后续制备流感疫苗提供基础。

  • 标签: MDCK细胞 致瘤性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1例手指血管周细胞。患者女,64岁。因发现右手掌环指内侧黄豆粒大小肿物5年就诊。超声检查提示患者右手环指掌指关节内侧低回声结节,大小1.0×1.0×0.6cm,内见条状彩色血流显示,呈动脉频谱。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符合血管内血管周细胞。本病例旨在提高超声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血管周细胞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超声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垂体神经内镜辅助下鼻蝶垂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7月~ 2017年 7月我院收治的 60例垂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切除手术)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鼻蝶垂体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创伤面积小、手术时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临床上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垂体患者进行鼻蝶垂体切除术治疗,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还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 标签:   垂体瘤 神经内镜 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雷帕霉素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Kaposiformhemangio-endothelioma,KHE)及丛状血管(tuftedangioma,T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共5例KHE及TA患儿纳入研究,病变累及颈部、躯干及四肢。4例曾经传统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雷帕霉素单个疗程为3个月,具体治疗方案为:每天口服0.1mg/Kg。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观察随访患儿一般情况、可能的副作用,以及病灶改变和血小板情况。结果雷帕霉素治疗后,5例患儿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灶颜色减退,体缩小,质地变软等消退迹象,血小板计数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药物使用过程中,仅出现轻度的副反应。停药3个月后,所有患儿均未出现症状反复。结论雷帕霉素单药口服治疗KHE及TA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短期服用安全性尚可。

  • 标签: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 丛状血管瘤 卡梅现象 雷帕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囊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8月-2013年1月期间3例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三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结论球囊辅助下介入栓塞治疗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以达到良好的结果。

  • 标签: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 球囊辅助下 血管内栓塞术
  • 简介:  【摘要】目的 了解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 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后病死率( 8.82%)明显低于对照组( 35.29%),且存活患者残疾率( 52.94%)显著优于对照组( 85.2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硬脑膜网状切开 急性脑肿胀 脑外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TBM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脑脊液生化指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体温正常时间、头痛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脑脊液WBC计数恢复时间、脑脊液蛋白含量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TBM可以较快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脑脊液生化指标,取得显著的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早产与足月对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选择40名化脓性脑膜炎早产儿作为研究的实验1组,选择40名化脓性脑膜炎足月儿作为研究的实验1组,都应用美罗培南加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和脑脊液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实验1组相比,实验2组患儿治疗和脑脊液的恢复情况都是比较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与足月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与早产儿相比,足月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情况以及脑脊液的恢复情况是相对较好的,临床中要加强干预和研究,以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早产与足月 化脓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