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疾病多以30岁-60岁的中年群体为主,在脑血管意外疾病当中,颅内动脉瘤发病率占据第三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占比是5-20/100000人,34%左右的患者都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对于此类疾病应该加强临床防治工作,本次就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期间实施瑞马唑仑的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主要以科室接收的病例进行筛选,共计是66例,患者入院时均给予各项检查,以检查结果和患者实际状况制定治疗方法,全部给予介入治疗,在给患者治疗前执行麻醉诱导,使用药物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库溴铵,治疗期间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及瑞芬太尼,以瑞马唑仑使用剂量对患者实施分组,每分钟体重每千克0.3 μg,确定是低剂量组,每分钟每千克给予0.45 μg,归为中剂量组,每分钟每千克控制在0.6 μg,纳入高剂量组。对此次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结果:各小组患者HR、SpO2 、EtCO2各指标无显著区别;相比较来讲,栓塞时,高剂量组患者MAP 显著降低,手术结束30分钟,该组患者的MAP 为升高状态。每个小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方面无较大的区别;对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进行评估,低剂量组剂量相对偏低(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期间,麻醉维持药物的选择,运用瑞马唑仑能够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处于稳定状态,保持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瑞马唑仑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科技也日新月异。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医学科技在总体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上尚有较大差距。高等学校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我国医学国际竞争力的需求所在。如何创新医药学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医学生科研素质,提升医学生科研能力,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相比于统招博士生的培养体系,八年制医学教育面临着训练时间短、标准相对低、管理不够规范等多方面问题。有效加强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医药学教育管理者的关注与重视。

  • 标签: 临床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学 医学科研能力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对单次给药后,依普利酮在健康志愿者体内代谢物依普利酮酸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单次服用不同剂量依普利酮片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依普利酮的代谢物依普利酮酸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25、50、100mg依普利酮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4.2±1.6)、(4.5±2.3)、(5.1±1.3)h;Cmax分别为(151.5±38.36)、(203.9±60.49)、(543.0±139.8)ng/ml;AUC(0-30)分别为(756.7±300.4)、(1103±363.0)、(2660±638.0)μg.h/L。结论在25~100mg给药剂量范围内,依普利酮片在体内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 标签: 依普利酮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浆 药动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 全麻诱导前电针刺激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效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于本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使用芬太尼、丙 泊酚及维库溴铵诱导全麻。实验组在全麻的基础上行诱导前行电针刺激,对照组不是实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期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 P<0.05 ),自由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躁动呛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麻诱导前电针刺激对维持患者血液流动力学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患者不良反应也比较邵,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手术 针刺符合全麻 血流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Sepsisshock死亡率高、诊断缺乏金标准的问题,应用床旁重症超声通过将门静脉主干肝内段血流,肝动脉血流检查嵌入RUSH流程(优化RUSH流程)与传统RUSH流程比较,探讨其在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研究方法重症超声是重症医生重症病理生理临床思维的延伸,RUSH流程的内涵是覆盖血液从左室泵出到回流至右房所经过的血管通路及靶器官。观察两种流程Sepsisshock患者7天死亡率,28天死亡率的相关关系,探寻一种提高Sepsisshock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的优化流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71.65±14.81在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心率,乳酸值,感染源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7天,28天死亡率H组小于G组,(P<0.05)。分布性休克时,门静脉直径在正常值范围内,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3.85±1.99小于正常值15±20cm/s。第一肝门肝固有动脉处取血流频谱,最大血流速度14.45±3.23明显小于正常值82.2±20.8cm/s,直径小于正常值0.33±0.07cm。结论在Septicshock早期诊断中,重症超声优化RUSH流程较传统流程RUSH能更好的指导血流动力学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脏术后小儿患者临床上采用维生素K1导致血压低,心率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比提出预防和急救措施,为临床合理应用维生素K1提供参考。结论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临床医生及护士应该对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维生素K1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胸腰椎骨折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例,将其分为一般组和实践组,一般组行常规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实践组行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及麻醉效果。结果给药15min时,实践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更小,麻醉有效率(97.30%)明显更高,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全身麻醉中,能让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实现更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临床效果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潮气量与呼吸暂停麻醉法联合低PEEP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肾结石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为小潮气量(6ml/kg)联合呼吸暂停通气组,观察组为小潮气量(6ml/kg)、呼吸暂停联合低PEEP(5cmH2O)组,比较初次呼吸暂停前与恢复正常呼吸后1min内,患者心率、血压变化以及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变化。结果恢复呼吸后,观察组内比较心率及平均动脉压、Ppeak及Pmean与呼吸暂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偏慢(P<0.05),平均动脉压偏低(P<0.05),观察组Ppeak及Pmean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术中行小潮气量(6ml/kg)、呼吸暂停联合5cmH2O低PEEP处理,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前提下,可更好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护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肺损伤。

  • 标签: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输尿管软镜手术
  • 简介:低血压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对产妇的循环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可诱发术中的应激反应。本文旨在通过观察预注小剂量麻黄碱后,产妇术中血压、心率及血清皮质醇的变化,来探讨麻黄碱预处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循环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产妇 血清皮质醇 麻黄碱 血流动力学 预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舒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中对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讨论组各32例,分别给予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统计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HR、MAP、DBP、SBP指标在T1和T0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R、MAP指标在T2、T3、T4时,均与T1时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讨论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两组患者的DBP、SBP指标在T2、T3、T4时,均与T1时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讨论组与对照组在T2和T3时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麻醉诱导中使用舒芬太尼,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导致的心血管反应。

  • 标签: 舒芬太尼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在诱导麻醉前,给予对照组氯化钠溶液,给予观察组右美托咪定。对比各时间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1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而在T2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T3时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T4、T5时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间给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冠心病 麻醉诱导期间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水囊压迫结合欣母沛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68例产后出血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2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水囊压迫治疗,观察组结合水囊压迫与欣母沛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h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DBP和SBP水平比对照组低,而HR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产后出血 水囊压迫 欣母沛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选择并部分符合瑞芬太尼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在T2、T3、T4时段,实验组的MAP、HR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T2、T3、T4时段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不会明显影响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能让其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腰椎间盘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7例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中37例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氧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病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状态、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病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血氧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血氧状态 血流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下肢手术患者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手术患者,“双盲法”分腰硬组(35例,腰硬联合麻醉)、阻滞组(35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比较DBP、HR及CVP指标无差异,P>0.05;较腰硬组,阻滞组SBP指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探究右美托咪定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与对照组(31例,舒芬太尼),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血流动力学: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2组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麻醉效果: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手术完成,观察组麻醉效果均高于对照组,t值=28.382、17.996、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头晕发生率对比,χ2值=6.36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行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醉,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环泊酚、丙泊酚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麻醉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环泊酚组(予以环泊酚麻醉)、丙泊酚组(予以丙泊酚麻醉),各组分别40例。结果:两组插管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环泊酚组疼痛、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少于丙泊酚组(P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环泊酚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通心络+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对象60例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后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为传统组(n=30)、试验组(n=30)两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与联合通心络,并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023年5月。结果:试验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酸甘油使用量等改善情况,均呈更优显示(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联合使用通心络+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建议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通心络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行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术患儿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后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和不同时间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 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4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在手术开始时( T2)、手术开始 5 min( T3)、手术结束即刻( T4)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于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苏醒期躁动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