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行为干预理论+疼痛分级护理对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计划行为理论干预和疼痛分级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术后恐动症发生率,疼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恐动症发生率、恐动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得分、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创伤性的患者术后采用疼痛分级护理与计划行为理论相结合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降低术后疼痛,减少或避免术后恐动症的发生。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恐动症 计划行为理论 疼痛分级护理
  • 简介:背景:模板测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的应用包括髋臼侧模板测量和股骨侧模板测量,有胶片模板测量和数字化测量两种形式。各家报道的测量准确度不同,但少有分析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目的:探讨胶片模板测量的准确性,并分析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原因。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某手术组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126髋)做研究对象。术前分别由组内1名住院医师和1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单独完成髋关节的模板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同手术实际使用假体进行比对。同时考察患者身体体重指数(BMI)、下肢长度、髋臼覆盖和健侧测量是否是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结果:住院医师组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测量髋臼假体相差1个型号以内的符合率分别为88.89%和93.18%,相差2个型号以内为98.41%和98.86%;股骨假体相差1个型号以内符合率为89.68%和93.18%,相差2个型号以内为98.41%和100%。两组测量结果组内相关系数(ICC)髋臼侧为0.893、股骨侧为0.977。BMI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19,P=0.835,股骨侧相关系数r=0.008,P=0.927。下肢长度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39,P=0.785,股骨侧相关系数r=0.028,P=0.779。髋臼覆盖和测量偏失结果之间髋臼侧相关系数r=0.087,P=0.332。髋臼侧患侧测量较健侧测量准确度高(t=-4.094,P=0.000);股骨侧患侧测量和健侧测量没有统计学差异(t=1.391,P=0.169)。结论:术前胶片模板测量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BMI、下肢长度及髋臼覆盖和测量准确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髋臼侧患侧测量较健侧测量准确度高,而股骨侧患侧测量和健侧测量没有差异。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模板测量 胶片 身高体重指数 髋臼覆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晚期宫颈癌近距离后装治疗,二维计划和三维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了19名接受了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二维和三维近距离计划。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除直肠外,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的危及器官受量明显小于二维近距离治疗计划(P<0.05)。结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近距离治疗技术能更好的实现靶区覆盖,保护正常组织。

  • 标签: 晚期宫颈癌 近距离治疗 剂量学对比
  • 简介:【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而农村人口增长趋势也在不断加大。为了有效控制农村人口的数量,提高农村人口的质量,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要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作用。文章结合实际简述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作用。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颈外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术后患者静脉高营养通路得以维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l月~12月行颈外深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778例次的临床资料,找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为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静脉高营养质量,确保静脉高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十分重要。颈外深静脉导管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高营养治疗中重要的血管通路方式,回顾性分析静脉高营养支持患者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出现非计划性拔管68例次,其中因导管堵塞拔管32例次(47.1%);因穿刺处渗液拔管18例次(26.5%);因皮肤湿疹样改变拔管10例次(14.7%);因导管滑出拔管8例次(11.7%)。所有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经对症处理,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相关防范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静脉高营养治疗质量。

  • 标签: 导管 颈外深静脉 静脉高营养治疗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预防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00例),选取时间-2015年8月10日至2016年10月11日,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将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在常规护理中),将两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发生患者有5例、未发生患者有45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导管护理风险评估,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情况,促进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较快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导管护理风险 肝胆外科 非计划性拔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理论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6月未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理论前收治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常规组,选择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理论后收治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统计并对比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情况。结果实验组7个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相对常规组均显著下降,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胃管、中心静脉管、尿管、总非计划拔管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理论,能够显著减少非计划拔管,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理论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行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病人非计划性下机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此期间一共进行290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发生193次作为A组,计划性下机发生97次作为B组。采取医院自制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发生的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手术室影响因素。结果:非计划性下机的单因素影响因素有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稀释方式,aPTT,PT,机器型号,治疗模式,枸橼酸、血流、以及脱水速度(P<0.05)。非计划性下机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有血小板计数,PT,稀释方式,血流速度以及机器型号(P<0.05)。结论:对于患者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此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此预防发生非计划性下机。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ICU 非计划性下机 计划性下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尿管留置整改护理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尿管留置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8)给予隔离物阻挡联合约束带双固定护理措施,对照组(n=48)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UEX次数、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总时间以及患者、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UEX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隔离物阻挡联合约束带双固定护理,可有效降低UEX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既能降低护士的压力,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隔离物阻挡联合约束带双固定 非计划拔管 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在预防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12我院收治的 60例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情况、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在预防早期脑出血烦躁患者非计划拔除尿管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拔除尿管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家属的会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尿袋及尿管的固定法 早期脑出血 烦躁 非计划拔除尿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风险理念的肿瘤护理计划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困扰温度计(DT)得分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理念的肿瘤护理。对比两组DT得分及生命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DT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风险理念的肿瘤护理计划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困扰情况,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风险理念 肿瘤护理计划 乳腺癌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非计划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干预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预防措施缺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医护一体化干预后非计划拔管预防措施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结直肠癌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计划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3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3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90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190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190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的自护能力、心功能指标。结果:研讨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经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研讨组患者自护能力显著提高,心功能指标评分优势,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有效干预,增强了患者的自护能力,积极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康复,值得运用。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 自护能力
  • 简介:背景:精确的术前计划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目的:对基于三维数据的术前计划指导THA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例拟行THA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髋部CT薄层扫描。术前以Mimics17.0软件对所有髋部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髋部三维模型;利用Rhinoceros4.0软件生成180°半球型三维CAD髋臼杯模型,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模拟髋臼假体安放,预测臼杯大小、臼杯外展角、旋转中心位置,预测结果与术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三维软件进行术前计划,85%(17/20)的臼杯预测型号与实际型号一致,15%(3/20)相差一个型号。术前预测的臼杯外展角39.40°±4.18°、髋臼旋转中心位置的水平距离(82.89±5.17)mm和垂直距离(47.38±6.95)mm,与术后实际外展角39.77°±4.76°、水平距离(82.14±5.80)mm和垂直距离(48.32±8.40)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三维数据的THA术前计划,能提高臼杯型号选择和植入位置的准确性。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计划 三维 髋臼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用根因分析法分析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找出根因后进行整改,构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通过循证方法对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现状、原因、处理措施进行相关证据检索,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为对照组,运用病人管道管理制度落实并进行整改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8月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为观察组,运用根因分析法查找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找出根因并进行整改,最终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结果 观察组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素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与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初产妇采用基于分娩计划书导向下助产士参与式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自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接治的7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产妇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 ,n=34)和实验组(基于分娩计划书导向下助产士参与式人性化护理干预,n=38),对比两组分娩情况、分娩自我效能。结果 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而其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分娩计划书 初产妇 自我效能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划生育服务对人工流产后患者避孕节育知识与避孕措施正确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接诊的200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需要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避孕节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避孕措施的正确使用率均整体更高。结论:针对人工流产后的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服务,能使其避孕措施的正确使用率以及避孕节育知识的知晓率均得到的提升。

  • 标签: 计划生育服务 人工流产后 患者 避孕节育知识 避孕措施正确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在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对患者舒适度以及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4 例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2 例。 对照组实施留置胃管的常规护理,研究 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舒适护理,对比两 组的舒适度、 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舒适度为 9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 2.3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普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留置胃管 舒适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预防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均留置导管,对照组予以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予以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预防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较高,可有效降低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风险评估 肝胆外科术 非计划性拔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痴呆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化的护理模式,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出现的非计划性拔管概率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

  • 标签: 精细化护理模式 老年痴呆患者 外周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性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