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肾胶囊对长时间血液透析患者的参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60例肾衰竭患者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肾胶囊。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RRF、24h尿量、IL-1β与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RF、24h尿量、IL-1β与IL-6水平的变化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的对比(P<0.05)。结论延肾胶囊能够对血清IL-1β与IL-6的增加进行有效的抑制,实现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目标。

  • 标签: 延肾胶囊 长期血液透析 残余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喉上神经(SLN)的保护方法,以避免或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行甲状腺精细化操作手术治疗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04例,年龄9~78岁。行甲状腺全切5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58例,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29例;其中二次手术者10例,行Ⅵ区清扫者18例。术中RLN显露者121例,未显露者20例。结果本组1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RLN暂时性损伤5侧,占2.56%(5/195),给予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配合发音训练,3个月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RLN显露组占2.5%(3/121),未显露组占5%(1/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05)。无一例并发RLN永久性损伤和SLN损伤。结论熟悉RLN、SLN与甲状腺的正常解剖与变异情况,应用被膜解剖技术精细操作,术后可以避免神经的永久性损伤。一旦发生神经损伤,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喉返神经损伤 喉上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管患者在化疗中的血管影响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白血病患者,统计患者的化疗过程中血管的损伤情况,总结血管损伤的影响因素,提出护理措施,优化护理过程。结果86例化疗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2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1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1%。结论化疗过程中血管损伤的因素众多,要做好每一步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血管情况良好,以继续接下来的化疗。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血管保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度烧伤病人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重度烧伤病人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病人入院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0.2mL/R静滴,其它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均用张力计法测定用药前和用药后的12h胃粘膜pH值。结果两组入院时pH值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于用药后12h胃粘膜pH值接近正常。对照组上升不明显。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度烧伤病人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病人 保护作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 胃肠道 入院 重度烧伤
  • 简介:近年来,由于“医疗消费”一词被引入商品消费领域,便导致越来越多的患者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与医院打起经济索赔官司。患者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是无可非议的,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应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医疗纠纷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及弊端。

  • 标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医疗纠纷 自身利益 商品消费 医疗消费 法律保护
  • 简介:目的观察基因重组CuZn.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1500、6000、24000U/kg;另设生理盐水作对照组。各组动物固定时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24h后处死动物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环磷酰胺可以诱发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微核,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微核率均有所降低沪〈0.05)。结论SOD具有对抗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作用,即对环磷酰胺引起的遗传物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微核 抗氧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手术难度不断提高,手术时间也相应延长。麻醉和手术期间体温降低现象较为常见,病人在手术中由于手术室环境温度过低,手术部位暴露的时间过长,术中需要输入大量低于体温的冷液体及手术切口使用大量冷无菌液的冲洗和冷湿敷料的使用等,都是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病人舒适度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对运用调节手术室室温,运用输液加温装置,使用3MBairHugger充气型保温毯等一系列保温措施,对实施保温措施的手术病人舒适度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术中保温 舒适度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行会阴保护无侧切法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共160例选择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参照组应用会阴侧切。研究组应用会阴保护无侧切。结果两组患者在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性生活恢复时间相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下床时间、护理依从性、会阴疼痛情况方面优于参照组,两组相比较,差距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应用会阴保护无侧切法阴道分娩,不会增加阴裂伤情况,而且对产妇产后疼痛程度低,更有助于产后性生活恢复,保证生存顺利程度。

  • 标签: 初产妇 阴保护无侧切法 阴道分娩
  • 简介:目的 观察水芹酸碱提取物(简称水芹提取物,QT)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和退黄降酶作用。方法 应用CCl4致动物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以组织肝功能、肝病理改变为判断指标,对QT的保肝作用和退黄降酶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肝功能检测结果表明,QT500mg*kg-1能显著降低CCl4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BITIL)的含量(P<0.05)。肝组织切片镜检证实,QT能减轻中毒小鼠肝细胞损伤。结论 水芹酸碱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有较好的保肝和退黄降酶作用。

  • 标签: 水芹酸碱提取物 化学性肝损伤 保肝作用 退黄降酶 小鼠 四氯化碳
  • 简介:摘要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血糖水平升高,血液中糖类物质增多导致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并且此疾病多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激素分泌作用发生障碍导致体内糖类代谢紊乱,脂类物质代谢紊乱。此外,糖尿病会引发各种复杂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其中,体内能够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最主要是胰岛素。胰岛素含量本身不足或是缺少相应胰岛素受体,都会导致机体患糖尿病。并且,胰岛素分泌不足又会引起糖类代谢障碍、脂类代谢障碍、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以及抗氧化活性酶活性抑制。与此同时,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高糖环境可以促使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而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因为氧化应激反应。葡萄糖在长期高糖的环境下自身氧化会增加,蛋白质糖化作用增强,从而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在清除氧自由基的还原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够生成还原后的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水及氧气。因此,机体在糖尿病情况下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下降,无法及时清除大量氧自由基,从而使氧化应反应增强。然而,胰腺又是对氧化作用耐力最弱的一个,容易受到氧化应激作用的危害而损伤,从而损伤胰岛B细胞。因此,研究糖尿病机体中对胰腺的保护作用尤为紧要。

  • 标签: 糖尿病 胰腺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临床护理保护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该院呼吸内科负责护理工作的人员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护理组40例,对照组40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保护效果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保护满意度92.50%,对照组护理保护满意度为70.00%,两组护理保护满意度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组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00%,对照组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0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临床护理保护措施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人身保护有积极作用,能够降低护理人员的受感染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效果,保证身体健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 标签: 临床护理保护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阑尾手术护理中手术切口层保护器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采取阑尾炎患者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敷料、观察组则使用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对两组应用效果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71.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应用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阑尾炎手术护理中应用手术切口层保护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避免术中渗透的发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切口层保护器 阑尾炎手术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对脑卒中躁动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20/06-2020/10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48例脑卒中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干预相同时间。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明显(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明显好于对照组3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对脑卒中躁动患者疗效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 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小鼠脑出血后抗炎作用。研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B、C、D、E和F(对照组)、G(空白对照组),共7组,每组8只。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甘草酸二铵20ml/kg,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于脑出血造模后6h、1d、2d、3d、7d行相应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F组小鼠模拟脑出血模型并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并于实验组相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G组小鼠只进行相应手术操作并于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于实验组对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处死后固定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GFAP免疫蛋白检测.结果甘草酸二胺组在与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GFPA表达方面相比较明显降低,各组间相比较P均<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对小鼠急性脑出血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的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小鼠脑出血 炎症反应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简介:背景:单细胞纳米包裹技术是用极薄(<100nm)纳米膜包裹单个细胞的一项新技术。被纳米包裹的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目的:综述单细胞纳米包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中英文检索关键词为“singlecell,nano-coating,nano-encapsulation,cell-in-shellstructure;单个细胞,纳米覆盖,纳米包裹”,最终纳入5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多聚电解质的层层自组装技术具有过程简单、可调节,能形成性质多样的纳米膜等特征,已成为最广泛应用于合成单细胞外有机纳米膜的技术。应用多酚类物质的广泛黏附性及某些有机物能在细胞外自聚集的特性,也可形成性能较好的有机纳米包裹。除此之外,利用仿生矿化技术及利用某些无机物能直接在细胞表面结晶的性质,可在细胞表面形成无机纳米包裹。被纳米包裹的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单个细胞催化、细胞治疗、细胞保护、细胞生物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在未来的研究中,被包裹细胞的用途将更多地指导纳米膜材料的选择。

  • 标签: 单个细胞 细胞包裹 纳米膜 纳米包裹 纳米覆盖 层层自组装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热打击小鼠复温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以及丙二醛(MDA)的变化趋势以及异丙酚对上述指标的干预效应,探讨异丙酚对热打击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42℃热打击组,对照组动物始终置于常温(25±0.5)℃,相对湿度(35±5)%环境下;42℃热打击组置于仿真高温气候舱内,舱内温度(35.5±0.5)℃,相对湿度(60±5)%,记录小鼠直肠温度(Tc),当热打击小鼠Tc达42℃移置(25±0.5)℃,(35±5)%相对湿度环境下复温随机分为0h、3h、6h、12h组(n=3);异丙酚、脂肪乳组于热打击前15min、100mg/kg腹腔注射;ELISA法检测血清中SOD、ROS以及MDA含量。结果热打击小鼠血清中SOD浓度在复温后3h开始降低,至复温后12h其值达最低,而血清中ROS与MDA浓度均在复温后3h开始升高,至复温后12h其值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打击小鼠血清中SOD浓度与ROS、MDA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使用异丙酚预处理小鼠,可以明显上调热打击小鼠血清中SOD表达,降低ROS和MDA水平,与热打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可以通过上调热打击小鼠血清中SOD表达,降低ROS和MDA水平,从而促进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恢复发挥抗氧化损伤效应。

  • 标签: 小鼠 中暑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氧 丙二醛 异丙酚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的医疗水平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康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科工作特殊,存在很多涉及患者隐私的问题,因此,康复科的护理应针对隐私可能被泄露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降低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纠纷,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文章就康复科患者的隐私类型、隐私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患者隐私保护措施进行阐述。

  • 标签: 康复科护理 患者隐私权 保护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别建立假手术组20只,吡格列酮干预组20只以及模型组20只,心脏缺血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吡格列酮以及生理盐水,分析三组大鼠心脏缺血30min心脏梗死面积、再灌注2h肌酸激酶(CK)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心肌缺血30min,比较aar/lv,吡格列酮干预组及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无差异(P?0.05);比较aar/lv、nec/lv及nec/aar,吡格列酮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再灌注2h后,假手术组、模型组LDH及CK活性均不如吡格列酮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明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吡格列酮在临床的应用机制。

  • 标签: 吡格列酮 大鼠 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