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高龄白内障患者共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实验组实施小切口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w视力情况为0.49±0.1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w视力情况为0.71±0.14,经对比实验组术后1w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存在对比价值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可采取小切口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白内障 高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有活动出血的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8至2016年8月,选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有活动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通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和止血率,以及发热、感染、穿孔、周围循环衰竭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即时止血率(96.0%)和有效止血率(91.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和58.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16.0%、9.5%、3.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34.5%、38.0%、19.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有活动出血的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止血效率高,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肾上腺激素 胃镜 钛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米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作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组进行药物联合治疗,即小剂量米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小,血红蛋白值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小剂量米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值、有了明显改善,有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剂量 米非司酮 戊酸雌二醇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吉西他滨三个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发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行膀胱灌注化疗,35例行丝裂霉素灌注,40例行吡柔比星灌注,32例行吉西他滨灌注。分析三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丝裂霉素组11例复发(31.4%),吡柔比星组10例复发(25%),吉西他滨组5例复发(15.6%),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丝裂霉素组10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4例出现血尿,2例患者出现皮疹。吡柔比星组患者1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5例出现血尿,无患者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吉西他滨组6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血尿,1例患者出现皮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初发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在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79例,编入AMI组,同时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为健康者中按照配对原则选取79例患者编入AMI组。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中心实验室高敏肌钙蛋白(CLT-hscTnT)和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结果组间比较上,AMI组患者在3h内cTnI值与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其余时间检测点上AMI组患者cTnI值明显高于AMI组(P<0.01);组内比较上看,AMI组患者不同时间检测点上cTnI值不完全相同(F=699.70,P<0.01),具体为3h与6h的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其余两相邻时间点上cTnI值具有明显差异(P<0.01),总体表现为cTnI随时间逐渐升高;而在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F=1.19,P>0.05)。cTnT检测值从入院后检测含量一直升高,阳性率也在不断提高,不同时间浓度测定有明显提高。而在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T值差异无显著性(F=1.29,P>0.05)。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相似,在无法开展CLT-hscTnT检测情况下,而开展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则比较方便。结论急诊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cTnI检测具有方便、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度。

  • 标签: 床边检测 敏感性肌钙蛋白I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用小剂量米司酮、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小剂量米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戊酸雌二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平滑肌评分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控制出血时间、止血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是(8.34±1.27)mm、(6.25±1.64)mm,控制出血时间分别是(4.67±0.22)天、(6.34±0.51)天,止血时间分别是(1.63±0.64)天、(2.46±0.12)天,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7.5%、75.0%,相较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好,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戊酸雌二醇、小剂量米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剂量米非司酮 戊酸雌二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小剂量米司酮、戊酸雌二醇联用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1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常规组患者实施戊酸雌二醇的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戊酸雌二醇和小剂量米司酮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血红蛋白、止血时间用时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血红蛋白、止血时间用时和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行戊酸雌二醇和小剂量米司酮的联合治疗,疗效极其地显著,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剂量米非司酮 戊酸雌二醇 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小剂量米司酮联用戊酸雌二醇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进行患者的分组,给予43例对照组患者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43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小剂量米司酮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控制出血时间跟完全止血时间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小剂量米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的治疗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子宫的出血时间,值得临床应用跟推广。

  • 标签: 小剂量米非司酮 戊酸雌二醇 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科类院校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认知度以及乳房自检意识的情况。方法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昆明医科大学市场营销、公共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专业2014级至2016级共20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结果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对乳腺癌的认知情况和自检意识都不同于理论且通常低于理论认知和意识。结论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女大学生虽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部分乳腺癌知识,但在预防乳腺癌上不会真正的有所行动,所以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实际自检意识还有待提高。

  • 标签: 医学院校 非医学专业 女大学生 认知度 自检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小剂量米司酮药物治疗联合戊酸雌二醇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30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随后采取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单纯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15例。其中单纯用药组患者采取单纯的戊酸雌二醇药物治疗,而联合用药组患者则需要采取小剂量米司酮、戊酸雌二醇联用药物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止血时间、FSH、LH、E2以及P水平等情况显著优于单纯用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司酮药物治疗联合戊酸雌二醇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戊酸雌二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不同止血方法运用于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2014年8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以不同止血方法为依据分组A组(40例,予以热凝止血疗法)、B组(40例予以注射止血疗法)、C组(40例予以止血夹止血疗法)、D组(40例予以热凝、注射、止血夹联合止血疗法),同时观察、比较4组临床疗效。结果D组总有效率97.5%,均比A组87.5%、B组82.5%、C组82.5%高,(P<0.05);A/B/C组总有效率比对,发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D组治疗满意率92.5%,明显高于A组80.0%、B组77.5%、C组82.5%,(P<0.05);治疗后对入选患者展开3~6个月追踪随访,无1例伴发并发症。结论临床对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展开专业治疗时,需首选内镜下止血疗法,尤其是联合疗法的效果更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止血 非静脉曲张 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41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患23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各个时段的眼压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三个月的视力情况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术后眼压升高慢,视力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模型不同时段前列腺TNF-α、IL-1β、IL-2和IL-10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45d组、60d组和90d组。建立模型,ELISA法测细胞因子含量,光镜观察。结果(1)模型组表现为CNP病理学变化。(2)45d、60d和90d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d、60d和90d大鼠TNF-α、IL-1β、IL-2和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90d大鼠与45d、60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d大鼠高于45d、60d组(P<0.05)。结论CNP大鼠前列腺TNF-α、IL-1β、IL-2和IL-10含量增多,且随着造模时间延长炎症愈严重。

  • 标签: 前列腺炎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和开胸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以及术后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Ⅰ/Ⅱ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开胸、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Ⅰ/Ⅱ期NSCLC时,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胸腔镜 开胸 肺叶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采取左西孟旦干预的效果,并且研究HIF-1α活化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左西孟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SV(45.21±3.87)、CI(2.64±0.20)、CO(4.68±0.34)、LVEF(49.37±3.27)、NTpro-BNP水平(900.24±100.35)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SV(36.24±3.66)、CI(1.97±0.30)、CO(3.54±0.21)、LVEF(38.27±4.01)、NTpro-BNP水平(1352.54±253.4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应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左西孟旦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与体征,缓解患者心肌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广泛研究的价值。

  • 标签: 左西孟旦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冠心病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HIF-1&alpha 活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71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另外71例观察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内各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前与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Hcy与hs-CRP水平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2例(2.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23例(32.39%),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后者相对来说不良反应更少,应用更为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具体影响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11日至2017年3月1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67例2型糖尿病伴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对照组82例,实施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85例,实施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HOMA-IR(2.48±1.36)、HbA1c(6.32±0.42)%、2hPG(7.45±1.65)mmol/L、FBG(6.32±0.15)mmol/L、FINS(9.58±2.36)mU/L、InHOM-βF(5.41±0.45)、ALT(35.12±6.85)U/L、AST(34.58±5.21)U/L、TC(4.12±0.85)mmol/L、TG(1.25±0.33)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施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 标签: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