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助对此病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瞳孔及眼底改变、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等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因初诊时视力下降不明显及眼底检查正常而漏诊,延误治疗,仅5例早期明确诊断,经积极治疗,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头面部外伤特别是眉弓外侧或前额颞部外伤,伤后视力下降程度不明显,有眼部亮度及色觉异常改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相对性瞳孔传入性障碍,并早期作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视野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视神经的损伤,避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 标签: 间接视神经损伤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工作实施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急诊部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院急救的主要实施措施,以及相关护理工作的作业要点。结果本组60例患者当中,痊愈出院的患者比例为95.00%(57/60),3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00%(3/60)。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及时的院急救以及转运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的临床抢救有效率,降低抢救无效的死亡比例,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切术中采用器械吻合的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院实施低位直肠癌切除并器械吻合术的34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34例顺利完成手术,发生术后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7例。术后每日排便次数住院期间平均4.3次,2个月后平均2.5次,3个月后趋于正常。局部复发率为11.8%(4/34),5年存活率为67.6%(23/34)。结论低位直肠癌切除器械吻合术可以保存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是腹膜反折及以下直肠癌的最佳术式选择。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前切除术 器械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救治的46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由救护车接入院作为观察组;12例由家属自行送入医院作为对照组,深入思考院急救流程的规范应用,具体包括正确评估病情、现场急救护理、安全转运等步骤。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治疗效果,病死率等情况。结果经院急救护理流程救治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有效救治时间明显好于自行就诊的患者,而病死率明显低于自行就诊的患者。结论院急救护理流程规范应用可以缩短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流程 急性左心衰 疗效
  • 简介:摘要免费孕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作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事关提高人口素质的一级预防工作。同时也赋予计划生育护理人员新的使命和责任,护理人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新的挑战,在孕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标签: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胃癌状态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逐渐成为监测胃黏膜病变的一个重要血清标志物,血清PG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黏膜腺体的外分泌功能,有助于胃癌及胃癌疾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本文将其与胃癌状态的相关性加以综述。

  • 标签: 胃癌 胃蛋白酶原 胃癌前状态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红外线静脉查找仪(以下简称静脉查找仪)在院急救工作中的帮助。方法夜间静脉穿刺置管时采用手电筒或静脉查找仪帮助完成穿刺工作,记录对比静脉穿刺操作各阶段的时间和情况,然后从夜间使用静脉查找仪帮助实施穿刺的人群中抽取50人作为观察组;从使用手电筒照射帮助实施穿刺的人群中抽取50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操作情况。结果使用静脉查找仪帮助穿刺大大提高了夜视条件下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使院急救工作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静脉查找仪 夜视条件下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宫腔镜检查治疗宫颈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3例宫腔镜检查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03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术前1小时阴道壁下1/3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mg,对照组术前未给药,两组手术中均给予静脉麻醉。结果宫腔镜检查治疗术前1小时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mg,用药方便、作用安全、为有效软化宫颈的方法。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宫腔镜检查治疗 软化宫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急诊的院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院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院急救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住院时间 死亡率 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0例献血者献血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10月至12月500例献血者献血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为425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者为75例,其中首次献血者125例,再次或多次献血者375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114/38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72/1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淘汰率为16%(80/500)。结论在献血,对所有献血者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者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者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 标签: 献血者 健康检查 献血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密集贯穿缝合无需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分析20例密集贯穿缝合法加囊肿壁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分析。结果20例行密集贯穿缝合法加囊肿壁切除的患者切口均于术后14天内愈合,随访1.5年~5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密集贯穿缝合加囊肿壁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可靠,不易复发,且术后不需加压包扎,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密集贯穿缝合 囊肿前壁切除 耳廓假性囊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饮食行为与其营养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龄儿童饮食行为和促进身体健康提出的策略。方法在市内选择1766名中3到6岁的幼儿园的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重或偏胖的儿童与其不挑食偏食、常吃甜食和西式快餐有关;营养不良的儿童与其不吃早餐、挑食偏食有关(p<0.05)。结论1766名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欠佳的发生率均较高,改善儿童的饮食习惯才可提高儿童的健康状况。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饮食行为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于2006年1月~2012年1月行直肠癌切除术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有10例(6.7%)发生吻合口漏,8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行横结肠造瘘治愈。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使用吻合器、术后保证吻合口的良好血供及加强术后护理是预防发生吻合口漏的关键,采用横结肠造楼及TPN配合抗感染、引流管引流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龋病患病情况与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闵行区30所幼儿园的3054名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龋病患病率为42.19%;儿童的年龄、儿童每月伙食费、饮料喜欢程度、晚上有无吃甜食的习惯、睡前有无刷牙5个因素与儿童龋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加强对家长及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宣传科学的饮食方式可有效的预防儿童龋病发生。

  • 标签: 龋病 相关因素 回归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护理疗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2017年本院近视眼手术12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其心理特征,予以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保证近视眼患者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得到理想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SBK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三年的社区中心卫生院的急救网络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对于进行转诊后成功得到抢救的心血管患者的病例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了一种以院急救网络作为根本起点的一个链式急救系统,这种系统将会提升社区心血管的急症的成功的一个必要的保证。通过运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为急救网络建立的平台,可以解决很多患者面临的实效性问题,与此同时,借鉴先进的急救方面的网络运行的好的经验,有效地将这些问题解决,是未来医疗急救发展的主要方向。

  • 标签: 院前急救 网络 心血管急症 救治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移措施在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筛查出贫血患儿529例,依据健康教育措施的差异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家长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将健康教育措施移至孕期展开,对比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实施后小儿贫血发病率、小儿末梢血中铁、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观察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相关认知评分(8.55±1.03)、贫血注意事项了解(8.12±1.11)分、小儿缺铁性贫血综合征了解程度(8.98±0.11)分、缺铁性贫血并发症及护理措施(7.85±1.11)分;健康教育实施项目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施教育后小儿贫血发病率仅为7.5%,末梢血中铁、锌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8.06±0.57)mmol/Lmmol/L、(78.95±9.19)μmol/L;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措施移,提前实施,对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前移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