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呈上升趋势。超声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各种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层出不穷.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技术能分别描述甲状腺结节血流灌注和硬度情况,是二维超声的有效补充。超声引导下粗针及细针穿刺活检技术能进一步明确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明显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当前最新发展起来的超微血管和萤火虫成像,可无创检测结节微小血流信号及更好的显示结节内的微钙化,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标签: 多模态超声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用于脑出血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引流量、手术时间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P>0.05),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治疗,降低医院感染,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脑出血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血液透析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对透析护理的满意度;血液透析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对透析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A组高,P<0.05;B组血液透析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显著比A组好,P<0.05;B组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比A组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高,可有效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减少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26例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患者,对这26例患者实行了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其中24例为术前B超诊断为切口妊娠,2例宫颈妊娠。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其中23例手术成功,成功率为88.0%,这23例患者在手术结束3天后进行常规的清宫手术,实行者种清宫手术时的出血量在15~70ml之间。2例患者栓塞术后待血HCG下降至1000miu/L后,行腹腔镜手术。结论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可以有效的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不仅可以快速的杀死子宫内的胚胎组织,还能有效减少清宫术时的出血量,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动脉 化疗栓塞 剖宫产切口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不同病理性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在不同病理性质的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价值。结果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证实55例为良性,22例为恶性;其中良性和恶性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了92.73%(51/55)、90.91%(20/22)。结论经过相关试验得知超声诊断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而且诊断结果准确,以便于医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超声诊断 不同病理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双氧水声学造影在诊治输卵管炎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输卵管通液术操作常规,使用1.5%双氧水进行宫腔注射,在阴道超声下严密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同时了解子宫、卵巢形态及盆腔情况。结果87例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双氧水声学造影后,其中47例因不同原因另行腹腔镜检查,对于子宫、卵巢、输卵管的检查结果,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双氧水声学造影可初步了解输卵管通畅性、有无形态异常(输卵管积水)和周围组织粘连情况,有助于不孕患者明确腹腔镜指征,从而协助临床诊治。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而且还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输卵管 双氧水 声学造影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细微骨折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准确做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2年05月~2012年10月来就诊的外伤患者50例,常规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应用16排的螺旋CT进行扫描后经过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以及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显示为细微骨折。结果45例患者经过MPR及SSD成像后均能清晰显示骨折图像,5例患者一周后复查显示细微骨折。结论根据螺旋CT重建后可对四肢细微骨折作出明确得诊断。临床值得推广应用。骨折在外伤中非常多见,通常明显的骨折经X线平片检查后结合临床的表现很容易诊断,但是一部分部位的微小骨折、特别是四肢大关节的细微骨折普通X线检查很难发现。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螺旋CT以及一些先进的影像学后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非常清晰地显示细微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可以使骨折得到及时的诊段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这样也能够减少由于骨折引起的并发症,为探讨和分析螺旋CT用于细微骨折的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准确的做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螺旋CT重建 细微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宫角妊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妊娠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特征。结果26例宫角妊娠患者,超声正确诊断20例,符合率为76.9%(20/26)。4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给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阴道超声 宫角妊娠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ICU护理人员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工作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术前访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要优于参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参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ICU护理人员对心脏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工作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提高遵医行为,同时也改善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心脏手术 术前访视 ICU护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A组未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另选取2012年1~6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B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B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67%)明显低于A组风险事件发生率(2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B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A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3.3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建立护理风险责任制,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护理风险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管理风险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观察组。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明显减少医院的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因素的干预性和预见性得到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患者满意度 护理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肺癌辅以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伴发孤立性肺结节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组患者入院后以动态CT增强扫描对病变进行明确和诊断,同时行病理检查,且两种检查方式时间间隔在7d之内,根据检查结果统计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经病理形态学验证,本组52例患者早期肺癌、肺结核、肺炎伴发者依次为44例、6例和2例;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早期肺癌42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将动态CT增强式扫描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早期肺癌患者行动态CT增强式扫描,方便快捷,且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动态CT增强式扫描 CT 早期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5例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检出186例,阳性率为72.9%,其中单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50例,软斑66例,混合性斑块47例,硬斑23例。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估测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常规检查。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颈动脉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盆腔MRI检查对宫颈癌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41例宫颈癌患者,在临床分期后采用盆腔MRI检查,所有患者均于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将两种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盆腔MRI检查宫颈癌分期的价值。结果Ⅰb病理7例,MRI分期Ⅰb7例,符合率100%,临床分期诊断为Ⅰb4例,Ⅱa3例,符合率57.14%;Ⅱa病理分期22例,MRI分期Ⅱa20例,Ⅱb2例,符合率为90.91%,临床Ⅱa17例,Ⅱb5例,符合率为77.27%,Ⅱb病理分期9例,MRI分期Ⅱb8例,Ⅱa1例,符合率为88.89%,Ⅲb、Ⅳa分别为2例与1例,符合率100%;MRI分期符合率大大高于临床分期,两种分期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MRI检查宫颈癌分期及阴道受累、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对病变范围评估的理想手段。

  • 标签: 盆腔MRI 宫颈癌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状腺肿瘤采用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CT检查诊疗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诊断资料,分析两者之间一致性。结果40例患者之中,经术前CT诊断出甲状腺癌患者21例,19例患者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病理组织诊断出甲状腺癌患者2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18例,二者符合率分别为95.5%、94.7%。结论甲状腺肿瘤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可较准确的判断良恶性,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率较高,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可给予关键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螺旋CT 甲状腺肿瘤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月9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用西药房药品常规管理,实验组45例用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每周平均药品品种发错的次数、药名相近药品发错的次数、剂量、剂型以及规格发错的次数、过期药品发出的次数;护理前后疾病症状视觉模拟评分;西药房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程度、疾病症状视觉模拟评分、西药房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每周平均药品品种发错的次数、药名相近药品发错的次数、剂量、剂型以及规格发错的次数、过期药品发出的次数、西药房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实施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效果确切。

  • 标签: 西药房管理 药品合理分类 药品监管制度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需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次全子宫切除术式,观察组行子宫三角形切除术,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多数患者仍保留少量月经,且在下腹隐痛、性生活下降、更年期症状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术后FSH明显增高(P<0.05),E2明显降低(P<0.05)。结论子宫三角切除术基本不影响卵巢功能,且对患者性生活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具有既能去除疾病有可保留子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三角形切除术 子宫次全切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1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西医疗法,给予观察组中医针刺疗法。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和QL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中医针刺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早、中、晚期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研究对象,均在围产期采用经腹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定位追踪,回顾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与产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腹超声对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为60.00%,经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优于经腹超声检查,但在围产期联合应用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追踪胎盘前置状态能有效提高定位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围产期 前置胎盘 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管理对血站献血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在本血站进行献血服务的200例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的全面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之间抽血报废率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抽血报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输血后并未出现大量不良反应,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血站献血服务中实施全面护理管理,能够保障输血者安全,提高血液质量,医疗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管理 血站 献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