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中采取18F-FDGPET/CT显像对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患者病例47例,对其分别进行18F-FDGPET/CT显像和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而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鉴别诊断准确性。结果统计得知,18F-FDGPET/CT显像确诊为恶性积液者30例,良性者17例,病理结果为恶性积液32例,良性15例。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腹腔积液性质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腹腔积液 性质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联性,为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术式分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统计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病理性质,分析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5mm的PLG患者,应积极加强临床监测或应用保胆取息肉治疗;然而当息肉直径为5mm≤d≤10mm时应采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对阻断息肉癌变有着积极作用。当息肉直径大于10mm时,应果断行胆囊切除术,及时清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胆囊息肉直径 病理性质 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FDGPET-CT、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判断的准确性。方法以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6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检查手段不同,分为PET-CT组(34例)及经皮肺穿刺组(28例)。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1)62例孤立性肺结节中,42例为恶性,18例为良性结节,平均直径为2.3士0.75cm。(2)经皮肺穿刺肺活检准确率高于18F-FDGPET-CT(96.43%vs82.35%,P<0.05)。结论18F-FDGPET-CT、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判断的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PET-CT 经皮肺穿刺活检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特征的临床医学,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大多与皮损形态特征为依据。课堂教学是医学院校理论教学的重要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 标签: 皮肤性病学 课堂教学 激发 学习积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代替多次静脉穿刺采血,提高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成功率。方法试验组患儿留置静脉留置针并用10ml注射器从肝素帽采血,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多次静脉穿刺采血,对两组患儿的采血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除2例(5.3%)患儿因血管较细出血缓慢外,其余均能顺利采血;对照组2例(9.1%)患儿穿刺8次,6例(27.3%)患儿穿刺7次,14例(63.6%)患儿穿刺5次。试验组采血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静脉留置针并用10ml注射器采血,既保证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静脉留置针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EV1/FVC及其下降值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860例反咳嗽、胸闷、喘息的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FEV1/FVC低于70%的关系。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FEV1/FVC比值明显低于阴性组(56.36±12.86,78.65±7.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与FEV1/FVC及其下降值密切相关。并且此值可由于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

  • 标签: 支气管激发试验 阳性率 气道高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