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磁共振成像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时间飞跃序列(3D-TOF)检查,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回顾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价值。结果 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侧、健康侧三叉神经最大长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三叉神经脑桥夹角、桥小南角池截面积、三叉神经横截面积较健康侧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3D-FIESTA+3D-TOF检查联合诊断神经血管压迫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较高,漏诊率、误诊率均较低。3D-FIESTA+3D-TOF检查联合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神经责任血管分布情况同手术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采取磁共振3D-FIESTA、3D-TOF检查准确性较高,可以观察患者患侧具体病情,判断责任血管,建议广泛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 时间飞跃序列 神经血管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客体,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分别从日常用药、病房管理以及知识宣讲等方面着手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对于观察组,则基于常规护理之上进行优质护理。结果:对照组中,出现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皮肤感染的患者分别有5例、3例、3例、6例;实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感染,1例出现了尿路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更低,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计算,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72%、88%,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减少了患者身体各项感染情况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优质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介入手术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团队的协作和护理配合。本文发现实施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手术的团队合作与协调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团队结构和流程,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同时,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加强护理协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脑血管 介入手术 团队合作与协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研究的进展。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年龄≥60岁)120例,参照标准的心血管反射试验(CART)分为CAN组和非CAN组,并将RDW分为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比较各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CAN检出率为46.67%(56/120)。与非CAN组比较,CAN组年龄偏大、病程偏长、高血压比例、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N组RDW[(14.40±1.56)%]水平显著高于非CAN组[(12.29±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ValsalvaR-R比值、深呼吸心率差值、(立-卧)心率差值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卧-立)舒张压差、(卧-立)收缩压差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DW水平增高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CAN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CAN检出率较高,且RDW水平增高与CAN发生关系密切,可能是CAN发生的高危预测因子,临床应当加强RDW的检测,以评估CAN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中医针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所选入患者为9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45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则以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整体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中医针灸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神经外科病人在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且提出了可行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4.7-2020.8月份收治到的神经外科患者600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分析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后感染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总结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和病症特点,分析了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在其临床中的效果,旨在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工作经验。方法:选择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17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整理特征。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02%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66.28%;对两组患者随访结果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快,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在难治性高血压临床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 临床研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以及神经外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与神经外科综合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实施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虹吸段进行支架植入介入法、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植入。并分析介入治疗与神经外科治疗的相互作用。结果 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治疗15例患者:均正常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进行植入支架介入法的21例患者:有20例经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且未并发症发生情况,1例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症状,无其他并发症。颈内动脉虹吸段行支架植入介入法的4例患者:2例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情况,且恢复正常,康复出院;2例患者于术后3小时进行支架植入介入法于动脉的供血部位进而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对于缺血症状的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以及神经外科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神经外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术后进食困难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神经外科术后出现进食困难的10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6.00%);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进食困难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与营养状况。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 进食困难 针对性护理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导尿女性患者漏尿产生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根据留置导尿期间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分别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对两组留置导尿后4周、8周、12周的漏尿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对比。结果:留置导尿后4周和8周,两组漏尿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留置导尿后12周,观察组漏尿总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7.14%,P<0.05。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对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导尿女性患者漏尿产生积极影响,并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 留置导尿 漏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对其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38例为对象,以随机对照为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n=19、常规护理管理)与综合组(n=19、综合护理管理),对比两种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1.神经功能:采取不同护理管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mRS均有明显改善,但综合组效果优于常规组;2.生活能力:两组患者MBI、ADL均有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效果优于常规组,数据代入统计分析后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综合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其自主生活能力,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老年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病情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展开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入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212例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 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婚姻及工作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在性别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职业因素上,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且P>0.05。结论 要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展开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尤其是心理障碍的患者,诊疗的途径要以合理、安全和高效的为主,因此良好的家庭支持,对于促进和提升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具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性的提升患者的临床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门诊 中老年 心理障碍 临床病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5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是痛觉过敏、自发疼痛、感觉异常等,临床调查显示血糖控制与该疾病存在密切关系,糖尿病的患病时间越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越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增加患者痛苦,同时还可加经济负担,降低生命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更为充分,主要认为该病的发生机制包括血管损伤、氧化应激、多元醇旁路代谢亢进、脂代谢或者糖代谢紊乱等。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为基础,给予患者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抗凝、改善微循环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本文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根据疾病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并展开以下综述。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髋部骨折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舒芬太尼镇痛,试验组41例,行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髋部骨折患者股神经阻滞能够显著提升麻醉镇痛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股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方式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西医非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对比治疗有效率与症状消失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的治疗方式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明显,能够以更短时间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关节与组织,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穴位按摩 中药熏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4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8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手术类型、切口等级、手术时长、麻醉方式、不同危险指数SSI发病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1%;危险指数等级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随之增加(χ2=23.481,P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手术部位 感染 目标性监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随机选取入我院接受眩晕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等分组法,两组患者数量分别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均为15天,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67.44%,对照组为48.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9.0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65%;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39.5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疗效较好。

  • 标签: 眩晕 辨证治疗 西医常规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4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8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手术类型、切口等级、手术时长、麻醉方式、不同危险指数SSI发病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1%;危险指数等级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随之增加(χ2=23.481,P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手术部位 感染 目标性监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方式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西医非手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对比治疗有效率与症状消失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的治疗方式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明显,能够以更短时间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关节与组织,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穴位按摩 中药熏蒸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