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52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26,接受常规护理),1组为研究组(n=26,接受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具有积极意义,可切实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肢体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我院接收的62名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名。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系统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不良情绪情况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不良情绪更少,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系统性健康教育 脑血管病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52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26,接受常规护理),1组为研究组(n=26,接受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偏瘫肢体康复护理训练具有积极意义,可切实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肢体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COPD患者开展呼吸运动康复操结合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接诊的COPD患者74例,接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与常规组(37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呼吸运动康复操结合延续性护理,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后FVC、FEV1、FEV1/ FVC、CAT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FVC、FEV1、FEV1/ FVC均明显高于常规组,CAT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COPD患者应用呼吸运动康复操结合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呼吸运动康复操 延续性护理 COPD患者 肺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涉及对象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计80例,涉及时间区2021年03月-2022年08月,涉及患者辨识依据:系统等量分配辨识法,对照组资料库(40例,搭配常规操作模式),观察组资料库(40例,搭配运动康复护理)。辨识组间结果,分析不同护理操作对患者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影响。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参数结果明显改善,P

  • 标签: 运动康复护理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骨伤康复治疗在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选取2020.3-2022.3月期间,本院接诊治疗的98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数字分组,患者被划分成两组,分别是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9例,前组,对患者开展常规西医治疗,后组,则开展中医骨伤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基于显效、有效、无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从数据分析可知,参照组,其治疗有效率80为%,研究组,其治疗有效率为95%,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JOA评分与VAS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JOA评分与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骨伤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骨伤康复 老年骨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脑瘫实施运动康复治疗改善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以2021.01~2022.05为期限,受试者为60例病例,经双盲法分为30例/组,以甲乙为组名。甲组实施常规运动指导,乙组实施运动康复治疗。比较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及疗效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干预1年后GMFM评分较干预前提高,而乙组患儿的评分值较甲组患儿更高(P<0.05)。乙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较甲组患儿更高(P<0.05)。结论:小儿脑瘫实施运动康复治疗后可极大的改善其运动功能,且利于其病情恢复,可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小儿脑瘫 运动康复 运动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踝关节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65例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接受综合性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通过观察指标、统计学方法等手段进行评估。结果 康复组患者在康复期间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康复组中,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力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性康复护理对于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力量和稳定性。因此,推荐在踝关节损伤的康复中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以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踝关节损伤 功能障碍 综合性康复护理 物理治疗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尘肺病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通过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为尘肺病的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00名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康复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肺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等;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6分钟步行距离由治疗前的(320±50)米提高至(430±60)米,生活质量评分也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在相应指标上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期间,康复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尘肺病患者接受肺康复治疗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本研究为尘肺病肺康复治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尘肺病患者 肺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以及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3D打印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3D打印髋关节置换术特点的个性化康复锻炼指导。对照组则仅接受传统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估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缩短,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此外,研究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结合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对3D打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 标签: 3D打印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锻炼 护理效果评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于缺血性脑卒中上实行中药汤剂和中医康复疗法结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选择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对照组(中药汤剂治疗)和观察组(中药汤剂+中医康复疗法),探讨其成效。结果 在疗效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BBS、FM分值高,而NHISS分值低,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于缺血性脑卒中上实行中药汤剂和中医康复疗法结合的效果显著,提升预后。

  • 标签: 缺血性脑卒 中药汤剂 中医康复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术后功能及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与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比较心功能(LVEF、LVEDD、LVESV)、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结果: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V,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靶器官重建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术患者实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改善心功能,降低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介入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心功能 缺血性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保科门诊中应用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测及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儿保科门诊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13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66例,研究组在纠正月龄后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并予以对症早期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干预,纠正月龄3个月时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神经系统异常及各功能区发育情况检查。结果研究组经神经行为检测及早期干预后,纠正月龄3个月时早产儿神经系统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早产儿各功能区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神经行为检测可有效检测早产儿神经发育情况,并及时予以予以早期干预,可保障早产儿神经系统及各功能区正常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行为检测 早期干预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督灸治疗在早期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选择柳氮磺胺砒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督灸治疗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能够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数据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督灸治疗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生理疼痛改善情况非常明显。

  • 标签: 督灸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老年患者治疗中,实施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22年1月开始,结束时间为2023年5月,选取研究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老年患者,共42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并保持人数一致。分成的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分别接受常规营养治疗、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基于此,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状况,两组的白蛋白、体重指数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研究得出,实施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胰腺炎老年患者而言,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发生高血糖、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体现出较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老年患者 重症胰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与单纯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患者标准为此时间区间内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选择患者例数为72例,划分标准为:随机平均分组法,每组患者均为36例。对照组:单独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联合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完成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效率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更低。两组差异十分明显,(P

  • 标签: 前列地尔 胰激肽原酶 早期糖尿病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期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早期中医护理。结果:在Portmann评分方面,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满意度97.91%,对照组满意度80.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期间,行早期中医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早期中医护理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通过掷硬币分组法,将200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分为100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对比血糖指标和动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动静脉血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动静脉血栓。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护理 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采取高频彩超与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抽选8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同时分别接受高频彩超、核磁共振(MRI)和高频彩超与核磁共振(MRI)联合诊断,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高频彩超诊断准确率为81.61%,核磁共振(MRI)诊断准确率为91.95%,高频彩超与核磁共振(MRI)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8.85%,核磁共振(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高频彩超诊断,高频彩超与核磁共振(MRI)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高频彩超诊断和核磁共振(MRI)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03、14.668、4.717,P

  • 标签: 高频彩超 核磁共振(MRI) 早期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