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基于急诊绿色通道的一站式护理服务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急诊绿色通道的一站式护理服务。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分诊时间、标本检验时间以及接受CT检查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施护前NIHSS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1周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NIHSS量表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基于急诊绿色通道的一站式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护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促进其病情康复。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绿色通道 下一站式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病患在急诊救护过程中接受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列入2019年7月-2021年7月需急诊救护的脑卒中病患88例,通过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常例、通道两组,组均44例。常例组病患采用常规急救办法;通道组在急诊救护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病患的抢救效率用时。结果:通道组病患的抢救效率用时均显著短于常例组病患的抢救效率用时,比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统计区别(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缩短绿色通道停留用时,从而提升抢救效率,推荐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急诊救护 急救护理路径 绿色通道 抢救效率用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模式建设中应用“一站式”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是急诊科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按照时间顺序对54例患者分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实施“一站式”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DN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指标、绿色通道各环节用时及卒中识别错误率。结果:据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的DNT时间、DNT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用时及卒中识别错误率也相对较优(P<0.05)。结论:将“一站式”护理服务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模式中能够缩短DNT时间,提高效率,便于患者尽快接受溶栓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一站式”护理服务 绿色通道模式 DNT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在急诊护理中采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救治各环节用时和急诊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AD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治疗中通过建立绿色护理通道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绿色护理通道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窒息发生率、MODS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建立绿色护理通道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 绿色护理通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建立“绿色通道”的护理模式,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住院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2021年4月-2021年4月)和2组(2021-2022年4月),各组37例。对照组在急诊患者中采用“绿色通道”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心脏功能的改善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急诊就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送到介入病房或溶栓时间、抢救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与治疗前的心脏功能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观察组的心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绿色通道”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时间,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绿色通道 抢救效能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光凝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有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分别加入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532nm绿色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性较单独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更优,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532nm绿色激光光凝 视网膜病变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模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为依据分成两组,2020年上半年入院患者自动纳入对照组,组内实施常规急诊救治模式,2020年下半年入院患者纳入研究组,组内实施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模式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诊到确诊、确诊到救治以及总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院前院内信息一体化模式 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脑卒中 救治时间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取样88例,皆为我院2019.08-2020.11接诊,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n=45)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路径,n=43),对比D-to-B 达标率、并发症率、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率6.67%(3/45)比对照组25.58%(11/43)低,发作至急诊用时(214.16±42.38)min,导管室激活(52.01±6.35)min,D-to-B 时间(77.34±10.35)min,住院(11.42±1.35)d,比对照组用时短,D-to-B 达标率91.11%(41/45),比对照组72.09%(31/43)高,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节约急诊用时,减少并发症率,提升介入治疗效果和D-to-B 达标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

  • 标签: 影响效果 ST段抬高 护理路径 心肌梗死急诊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反1/2内切圆缺口绿色方巾垫衬白色过氧化氢溶液纱布护理技术的应用对术区的预防感染作用的对比研究分析,以进一步降低开颅术后术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2015年1月—2021年9月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开颅手术病例264例,进行A、B分组,其中A组为未应用此技术患者141例。B组为术中应用反1/2内切圆缺口绿色方巾垫衬白色过氧化氢溶液纱布护理技术对术区保护的患者123例。回顾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化验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感染率的高低。结果:应用此护理技术对术区保护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应用此技术者,其中A组术后颅内感染13例,B组术后颅内感染4例。两组比较,P

  • 标签: 开颅术 过氧化氢 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