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及脂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民航总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200例,所有儿童均抽血检测血脂、25羟-维生素D3水平。并根据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为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25羟-维生素D3<20μg/L)25例,25羟-维生素D3偏低组(25羟-维生素D320~30μg/L)45例,25羟-维生素D3正常组(25羟-维生素D3>30μg/L)130例。行骨密度检测,探讨儿童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患者骨密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脂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结果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儿童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95±0.19)、(0.94±0.24)、(0.75±0.13)、(0.87±0.24)g/cm2明显低于偏低组、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儿童TG、TC、LDL-C水平分别为(2.45±0.32)、(5.37±1.23)、(3.12±0.25)mmol/L明显高于偏低组、正常组,HDL-C水平(0.35±0.12)mmol/L明显低于偏低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儿童超重、肥胖的人数分别为8、15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骨密度及脂代谢密切相关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25羟-维生素D3 肥胖症 骨密度 脂代谢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对我院 2012-2014年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口服替莫唑胺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使用替莫唑胺并进行全脑放疗,而对照组仅使用全脑放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生存时间,通过 MRI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药物组患者中部分缓解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药物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药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能够显著提高患治疗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替莫唑胺 全脑放疗 肺癌 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在头颈癌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所选50例头颈癌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接受CT、MRI早期检查,回顾性分析相关的检查资料。结果在肿瘤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方面,CT检查、MRI检查均显著高于临床检查(P<0.05)。结论应用CT、MRI检查早期诊断头颈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诊断准确性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而且能准确评估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头颈癌 CT MRI 早期诊断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期内接诊的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诊断明确证实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33例患者,对其临床彩色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彩色超声诊断的特点,从而指导临床。结果本组3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测证实,合计检出转移性淋巴结197枚,彩色超声诊断检出181枚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正确率91.88%;患者彩色超声诊断表现多表现为圆形,无淋巴门的低回声结节,且转移病灶多位于颈部下1/3处。结论彩色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这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彩色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脑照射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到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脑癌转移患者80例,利用随机信封法将入住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全脑照射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结果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到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三年期生存率为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照射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组无论从疾病控制率和三年期生产率均优于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组,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脑照射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laudin-7基因敲除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致癌作用及其前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laudin-7基因敲除及基因重组质粒pcDNA6-Claudin-7基因敲除转染的HT29结肠癌细胞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2组,即Claudin-7敲除组和对照组。制模60天后比较两组间转移瘤形成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肝转移组织的Claudin-7表达程度。结果Claudin-7敲除组肝质量、肝转移评分、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血性腹水成率、腹膜种植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的组织病理学检测中,发现Claudin-7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表证实,Claudin-7敲除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laudin-7基因敲除可促进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况且Claudin-7表达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评价指标。

  • 标签: Claudin-7 基因敲除 裸鼠 结肠癌 肝转移
  • 简介:摘要患者逯××,男性,50岁,因乏力,中上腹饱胀不适2月余就诊,于2008年12月1日入我院肿瘤科进一步治疗,我科以楷莱为主联合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胃癌楷莱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结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术后3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结肠癌有肿瘤转移复发。结果有梗阻的患者与无梗阻患者,更容易出现结肠癌肿瘤的复发转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7.9%VS21.4%;P<0.05);Ducks分期有关,A期复发转移率为13.3%,B期复发转移率为25.0%;C期复发转移率为38.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生存率上,有梗阻的患者为52.27%,低于无梗阻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cks分期上,A期患者为50.00%,B期患者为41.18%,C期患者为3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术后肿瘤转移复发与Ducks分期有关,浸润程度越高者,越容易出现肿瘤的转移复发;并且梗阻型结肠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肿瘤转移复发。

  • 标签: 结肠癌 转移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的是一位14岁的患儿,因唇恶性肿瘤术后2年,颈淋巴结转移于2016年8月10日再次住院再次手术治疗的护理。住院期间,我们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照护,确定护理的重点为心理护理,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饮食护理,出院指导。针对于患儿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医护人员充分掌握青春期住院患儿的心理特点,通过交谈、倾听等方式缓解患儿及患儿家属焦虑不安的心理问题,运用整体护理理念,术后密切观察与护理患儿伤口及引流管,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健康的饮食宣教,提高患儿免疫力,防止术后感染,正确的出院指导。患儿手术成功,伤口治愈愉快出院,健康生活。

  • 标签: 上唇 转移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89SrCI2对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以及合并骨痛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83例应用89SrCI2治疗后的多发性骨转移瘤及合并骨痛的患者,从骨痛缓解、骨显像疗效、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合并骨痛的患者经治疗后,31.3%的疼痛完全缓解,55.4%的疼痛部分缓解,总有效率86.7%。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结论放射性核素89SrCI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瘤毒副作用低、疗效肯定,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89SrCI2 多发性骨转移瘤 骨痛 骨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56例脊柱压缩性骨折MRI表现,常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FSE—T2WI及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均有失状位和横断位成像,14例患者做了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8例患者做了T1WI—SPIR增强检查;结果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多,尤以胸段及胸腹段脊柱多见,腰段次之、颈段少见,常为多椎体变扁,呈鱼椎状,轻重程度不一,椎体附件无受累,骨折灶旁无软组织肿块,老年人多见;脊柱转移瘤性骨折较少,多为腰段,颈、胸及骶尾椎段受侵无明显差异,椎体形态明显不规则改变并常累及附件,但不侵犯椎间盘,中年多见。脊柱骨折的诊断从影像学检查为首选,传统的X线平片,CT扫描通常可以明确诊断,但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骨折性质的鉴别诊断、早期椎体形态轻轻微改变性骨析的诊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MRI像技术以其没有电离辐射,主要依靠不同组织的T1、T2和质子数目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脉冲序列特点,能够提供关于脊术骨质疏松性骨折和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的早期轻微骨折信号进行分析。笔者总结56例无明显外伤诱因脊柱骨折患者的MRI成像不同序列信号改变,旨在提高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MRI成像 骨质疏松 转移瘤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转移因子注射液在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年发病病3次以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4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注射液一个疗程,观察转移因子注射液在本次治疗中的疗效,并追踪观察患儿在一年内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4~6天后其治愈率和好转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其远期校,治疗组在本次发病后的一年里其反复发病率为17.9%,而对照组在本次发病后的一年里其反复发病率为137.2%远远高于治疗组,两组在同一时段其反复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因子注射液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转移因子注射液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老年男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虚以阳气亏虚为主,邪实以阴寒瘀毒为要;温阳法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主张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方法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并重,内治与外治并重,中药、针灸并重;中药辨证用药方面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发挥“现代中医”开放体系的特点。

  • 标签: 温阳法 前列腺癌骨转移
  • 简介:摘要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d为1周期,化疗4-6周期,应用多西他赛前1天、当日、及第二天口服地塞米松,8mg,日两次,化疗同时应用止吐、保肝及对症治疗。每2周期评价1次疗效。结果44例患者中,有备无患例因不良反应严重,停止该方案化疗,其余患者均完成4-8个周期化疗,CR(完全缓解)7例,17.5%;PR(部分缓解)17例,42.5%;SD(稳定)10例,25%;PD(疾病进展)6例,15%;RR(总有效率)60%%,(DCR)疾病控制率85%。TTP(无疾病进展时间)8、9个月,中位生存期20.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但经过处理可以继续化疗。

  • 标签: 多西他赛 联合 吉西他滨 复发转移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施康定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并骨转移疼痛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治疗的70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奥施康定联合放疗方式对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治疗。结果患者在治疗开始前身体状态、运动能力、思想状态以及社交能力等指标较差,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放疗进行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身体状况,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奥施康定 恶性肿瘤并骨转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希罗达单药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近期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均采用希罗达单药,患者连续服用2周,通常以休息一周为一个周期。结果治疗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全部治疗一周以上,治疗有效率(CR+PR)为11.7%,临床获益率(CR+PR+SD>6个月)为27.1%,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8%。与此同时,患者治疗失败的平均时间为3个月,疾病进展的平均时间为2个月。而CR与PR患者疾病平均缓解实践为6个月。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症(HFS),且临床发生概率为61.4%,并未出现III度并发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针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应用希罗达单药疗效确切,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中应大剂量维生素,可以有效减轻手足综合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 标签: 复发转移乳腺癌 希罗达单药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女性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体方案为多西他赛60㎎/㎡静滴,d1;卡培他滨950㎎/㎡口服每日两次,d1-d14,21天为1周期。两个周期评价疗效,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16例患者均接受2-6个周期化疗,获CR2例,PR7例,SD4例,PD3例,有效率(RR)为56.2%;中位PFS为7.1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和手足综合征。其中3-4级白细胞减少为18.7%。结论低剂量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 标签: 乳腺癌 化学治疗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技术(VMAT)和静态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脊柱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在靶区和脊髓上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入组5例脊柱转移的病人,分别制订3套放疗计划,即7野IMRT、单弧VMAT及双弧VMAT。处方剂量为3.0Gy,共照射10次。在计划靶区(PTV)和脊髓的剂量分布等剂量学参数上,比较二者的优劣。结果计划靶区(PTV)的D1%和D10%,单弧VMAT和双弧VMAT优于IMRT,且有统计学差异。而D99%、CI等指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代表脊髓受照剂量的D1%、D10%及Dmean等指标,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Dmean分别为(23.0±1.26)Gy(IMRT),(26.1±1.11)Gy(1ARC),(25.6±1.4)Gy(2ARC),P=0.004。结论VMAT与IMRT技术在脊柱转移灶放疗中,PTV的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前者在脊髓的保护方面有一些优势。

  • 标签: 脊柱转移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