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的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130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对患者进行第二次诊断。结果所有的130例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中,有70例患者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误诊率达到53.85%。主要误诊原因包括对患者精神症状的误解、对患者病史了解不全、对相关诊断标准掌握不严等。结论临床医师因对患者精神症状的误解等原因,导致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极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医师不仅要注重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更要对患者疾病的演变加以分析,严格掌握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避免出现误诊。

  • 标签: 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 误诊原因 精神分裂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的临床精神症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42例颅内肿瘤术后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结果本组42例颅内肿瘤术后精神症状患者均顺利康复,无一例发生受伤危险。结论针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出现的临床精神症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脑肿瘤 手术后期间精神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缺乏自知力,患者往往有暴力、冲动等危险举动,危及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探究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有效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患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26例精神障碍型散发性脑炎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6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多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出现,神经系统体征轻微且不对称、不恒定,容易被忽略而引起误诊,早期误诊率达53.85%。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精神病人的意识障碍要正确识别,全面分析,重视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本病预后较好,有效率达88.46%。

  • 标签: 精神障碍型 散发性脑炎 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 诊断 症状
  • 简介:摘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意味着每13人中有一人为精神病重型有一位是患者,每81人中有一人是重型精神病患者。精神卫生的担子艰巨而重大,由于社会大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精神专科医院对患者实施封闭式管理,且住院周期较长,患者长期与外界隔离,探视作为一种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以及与家属情感的纽带因而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物质上得到满足,而且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观察和了解病情及心理状态的良好机会,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动态信息,然而,

  • 标签: 精神科封闭病区 探视 环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后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10年6月我科32例肾癌根治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治疗1周后治愈,4例治疗2周后治愈,2例治疗2周后好转。结论术后精神障碍可能与患者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手术类型、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营养不良等有关,术前积极有效的心理沟通、加强围术期处理及补充充足的血容量、术后早期诊治及早期配合肠内营养能有效防治肾癌根治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精神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对2012年~2013年上报(或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55例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病人擅自离院、病人之间纠纷、制度执行、工作规范、相关设施、设备不合理有关。结论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精神科特殊性的相关设施、设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 标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讨论分析 总结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精神科门诊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精神科门诊患者共计60例且对其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60例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及优质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与总体幸福感评定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人性化及优质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家庭负担,同时对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门诊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养精神科新护士业务素质的路径方法。方法采取岗前培训、护理技能培训、专科知识培训等形式有计划的培训。结果精神科新护士业务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全方位培训能提高精神科新护士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

  • 标签: 精神科 新护士 临床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