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高危人群管控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选取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之间没有实施管控的11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同时选择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之间实施了管理的11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对比进行管控前后高危人群的配合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防治技能掌握率。结果 进行管控之后,研究对象的配合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防治技能掌握率均高于进行管控之前,组别内数据对比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可以帮助高危人群改善自身不良生活习惯,提升其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降低艾滋病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高危人群 管控 艾滋病 防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康复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9月入住康复科的569例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569例中,发生继发感染31例,发生率为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白细胞减少、放置引流管是外科术后康复患者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标签: 外科术后康复病房 继发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专项质控,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及时跟踪持续改进完成情况。方法:对照标准,通过回头看方式,对辖区10家助产医疗服务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进行季度检查督导,督促落实情况。结果:通过质控,查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制定解决对策及措施,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规范管理,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工作流程。使《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 标签: 质控分析与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与价值。方法: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应用的传统管理模式为实验A组,2020年应用的优质护理服务为实验B组,将工作质量以及科室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B组的科室满意度以及工作质量均高于实验A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运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中起到了良好的正面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药学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40例,常规指导)与研究组(40例,药学干预),观察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经观察统计得出,研究组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参照组,抗菌药物疗程短于参照组,P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护理方式上,尝试增加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护理,观察其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正常接诊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中,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的患者,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108例作为本次尝试增加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探究实验的实验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患者的对应不同分组,形成一个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常规对照组和一个尝试增加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护理的实验对照组,排除其他对护理效果影响的客观因素,从而综合比对最终护理效果以及被参与实验的患者对相应护理模式的认可满意度。结果:实验正常开展且顺利完成后,直接发现实验对照组具有更为优秀的护理效果以及得到更高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与常规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针对子宫切口妊娠产妇的护理方式上,尝试增加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护理,既能够有效提高预期护理效果,更可以显著加快患者恢复,并且还能够增加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所以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子宫切口妊娠 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提出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提案,为精神科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辅助。方法 从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病患,一组30例,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病患采取护理手段有所区别,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成效,对比分析得出造成差异的高风险因素,并记录避免高风险因素所采用的护理方法。结果 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与采取全面护理方法的实验组差异明显,实验组护理成效十分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睡眠护理干预后的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患者中选出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研究。结果:对心内科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睡眠质量研究,观察组在睡眠护理干预后有着明显的临床改善。结论:对于心内科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给予睡眠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睡眠质量 针对性护理干预 心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3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外科接收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50例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25例,术后对照组行临床常规西药治疗,术后观察组实施临床常规西药与活血止痛汤配合治疗,分析对比最终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症状改善所用时间较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较少,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值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中实施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可有效加快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改善速度,减少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住院所用时间。

  • 标签: 骨折手术 术后肢体肿胀疼痛 活血止痛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58名突发性耳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者则利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护理,对比临床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综合护理 突发性耳鸣 听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以及主要救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因昏迷而在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发病原因及主要救治措施进行归类分析,观察分析救治手段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一氧化碳中毒、脑梗死、脑出血、肝性脑病、低血糖性昏迷、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以及其他,例数分别为8例(6.3%)、21例(16.7%)、19例(15.1%)、5例(4.0%)、23例(18.3%)、9例(7.1%)、32例(25.4%)和9例(7.1%);对所有患者实施抢救后,115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11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高达91.2%。结论脑梗死、脑出血、低血糖性昏迷和急性酒精中毒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的常见原因,对患者病因进行及早诊断并采取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昏迷 病因 救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高症患者通过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纳入的妊高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法分组后,对照组以本院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本院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的血压对比,p>0.05;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妊高症 血压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结果对提高当地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研究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2021年8月,研究对象均为我区接两癌筛查妇女,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临医学科技发展,各种先进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得到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先进诊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弥补了X线、CT技术诊断中存在的不足,为法医临床鉴定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从磁共振成像技术入手,探讨MRI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项工作意义,分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法医 临床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疗对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者,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采用水疗的60例患儿为观察组,将采用单纯沐浴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疗效,包括:两组患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黄疸指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水疗 新生儿 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地塞米松对产妇羊水栓塞的治疗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地塞米松治疗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羊水栓塞产妇80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参照组40例,给予碳酸氢钠治疗。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地塞米松治疗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碳酸氢钠治疗 羊水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及护理质控管理。方法:研究对象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完成选取,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分析,为了深入了解护理质控管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运用分组对比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排序,将单数分为参照组(n=40),双数分为研究组(n=40),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此护理方案下给予研究组护理质控管理,使用以上方法后需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信息详细的观察,并将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作为研究的主要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将上诉数据对比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出现1例引流管感染,发生率为(2.5%);参照组中发生5例引流管感染、3例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5/40)、7.5%(3/40),上述数据比较后者有明显的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比较后发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操作,并落实护理质控管理方案,有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可在今后广泛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护理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为达成实验目的,均符合实验入组标准,而且为达成实验目的,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护理措施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并对比其风险事件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2例风险事件,包括1例肺部感染和1例反流;反观对照组,出现3例肺部感染,2例压疮,2例脱管,1例导管堵塞以及2例误吸,共10例,对比来看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要点。方法:对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总结其护理要点,评价护理结局。结果:6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急诊内科护理后,皆康复住院。结论:应注重从用药、活动、饮食、心理等多方面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内科护理,提高其治疗质量。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 老年 急诊 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实行传统护理+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5.0%、97.5%,均高于对照组的75.0%和8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