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开展地震监测过程,电力线引入感应雷是导致地震观测设备损坏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传统防雷技术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合研究,设计出一种电隔离无线供电系统,以抑制电力线带来干扰,保护后端观测设备,制作出系统样机,并提供供电系统样机实验室性能测试数据。

  • 标签: 防雷 无线电能传输 系统设计 性能测试
  • 简介:发展高速铁路是解决城市间交通问题有效途径,但其所产生振动和噪声引起环境问题,对铁路沿线居民及周围建筑等造成不利影响。在对高速铁路引起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关于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随深度变化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Ⅱ、Ⅲ和Ⅳ类场地条件下路堤式和高架桥式高速铁路,对0-5m不同深度处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行了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差异;Ⅱ类和Ⅲ类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并呈先快后慢衰减趋势;而Ⅳ类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放大趋势,在深3m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高速列车运行引起振动频带随深度变化特征与场地相关。

  • 标签: 高速铁路 地基土 加速度 振动衰减规律 场地类型
  • 简介:本文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过程中所涉及结构模型动力相似设计、模型土体模拟及土体边界条件模拟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几年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发展历程与现状,重点描述了试验过程为了更好地反映震动条件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学者们所采取办法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技术。最后,总结了传统土箱-振动台试验存在不足,并与这种新试验技术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对于这种新试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问题。

  • 标签: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实时子结构试验 综述
  • 简介:利用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选取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进行强地震前兆定量异常识别探索。探索先是对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数据进行数据分布及各区间参数有震对应分布研究,然后利用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滑动平均概率,从而检验地震对应概率谱在定点形变前兆异常预报效能。

  • 标签: 地震对应概率谱 滑动平均概率 定点形变 卡尔曼滤波
  • 简介:研究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4级地震前地震时空分布、应变能释放异常变化,发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异常变化清楚地反映出南黄海6.4级地震震源过程一“三级跳跃”模式。即早期地震活动增强,形成大孕震空区;中期在上述背景上地震活动再次向外围扩散并收缩,地震活动逐渐减弱,晚期在孕震空区内形成临震空区和临震小震条带。孕震空区缩小;晚期地震活动出现短期平静(4个月无≥2.0级地震),显示临震“平静”异常,由R(t)图可以对64级地震发震时间进行预测。

  • 标签: 短临前兆 震源过程 R(t)图异常
  • 简介:应用地震活动频次Hurst指数研究青藏高原各活动地块地震预报问题。结果表明,对1970年以来各地块地震作回溯性预报检验,得到R值均能通过97.5%置信水平检验,因而地震活动频次Hurst指数研究在青藏高原各地块地震预报中有一定预报效能。

  • 标签: 青藏高原活动地块 HURST指数 地震预报
  • 简介:采用纤维单元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对一个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截面纤维模型能以很小计算成本达到实体单元模型计算精度,并且和试验结果拟合较好。同时,对一个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表明,纤维单元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非线性问题,适合于强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动力弹塑性分析。

  • 标签: 动力弹塑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柱 LS-DYNA 纤维模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
  • 简介:回顾了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前,嘉峪关台利用本台各种前兆资料异常,结合本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预测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基本思路和经验教训,结果认为:只要观测人员对本手段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利用台站掌握第一手资料优势来实现具有减灾实效地震预报,是完全有可能.

  • 标签: 民乐 山丹 地震预测 经验教训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试运行期间在测定地震参数、编辑地震目录和台网观测报告等方面存在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作简短回顾。

  • 标签: 编目 问题
  • 简介:闽、台及海峡三区域发生较大强度地震,在时间上具有成丛性系列特征,在空间上具有一定顺序迁移性。其所呈现出不同形态时、空、强韵律,其原因可能是“多应力集中源”效应所引起

  • 标签: 福建 台湾 台湾海峡 地震 时空强 韵律
  • 简介:1997年1月21日~1999年2月28日,伽师发生了Ms≥4.0级地震106次。通过分析对比速报和编目震级资料,发现速报震级偏差较大。应用线性拟合结合偏差分析方法,对伽师震群速报震级进行了校正。通过对校正前后结果比较以及T假设检验,其效果相当理想

  • 标签: 速报震级 编目震级 线性拟合 震级偏差
  • 简介: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除组织现场快速震害评估和地表破裂带调查外,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是迅速给出初步震害评估和同震地表破裂位置和展布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对比,解译出了12km长同震地表破裂带,其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线性阴影和色彩变化。地表破裂带位置和先存断层、老破裂带位置一致,说明青海玉树地震属于原地复发型地震。同时,解译结果也得到了来自野外实地调查结果验证,证明了遥感解译可信性和及时性。但解译破裂长度远小于实际破裂长度,也说明了基于2.5m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遥感解译存在较大局限性。

  • 标签: 玉树地震 遥感解译 地表破裂
  • 简介:基于网络技术视频监控服务,实现了对新疆北天山地区3个泥火山点实时监测,可在线实时查看泥火山活动情况,分析预报人员依据泥火山活动图像可开展地震预测研究。新疆艾其沟泥火山网络视频监控服务系统扑捉到了2次6级地震前火山液面明显宏观异常变化现象,这说明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可实现互联网用户使用客户端远程软件连接服务器,实现在线实时查看泥火山活动情况监控画面,并依据泥火山群地震观测网,捕捉泥火山群地震前兆异常。

  • 标签: 新疆 泥火山群 地震前兆 实时监测
  • 简介:新形势下,地方地震局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防震减灾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论述玉树7.1级地震后,海东市地震局在防震减灾工作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防震减灾 对策
  • 简介:年度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是地震系统重要科研报告。由于以往报告表示方式陈旧、有限,报告表达效果常常不尽人意。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会商报告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实多彩,论证、推理表达得一目了然,图文声像形象生动。提高了会商报告水平,推动了高科技在会商报告应用。本文从多媒体演示系统制作创意、工程方法、技术应用、系统集成、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介绍多媒体技术在地震趋势会商研究报告应用。

  • 标签: 多媒体 地展趋势会商会 应用研究
  • 简介:本文介绍一个台站日常数据处理工作软件,它用于我局台站观测数据录入、检查及生成上报格式文档文件。它具有可移植性,并适用于一些整点值数据处理,如地倾斜整点值、地磁垂直分量整点值等等

  • 标签: 台站 表单 控件
  • 简介:本文利用海峡两岸地震系统对台湾花莲、台东等六个地区近几年地震资料进行震级差异统计,得出台湾地震系统记录震级一般都比福建台网大。它与福建台网震级差最大1.2级,最小为0级。平均结果在0.4级左右。(本文利用是福建台网中心编目室资料与台湾中央气象局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论)。

  • 标签: 震级 差异 统计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一九九0年四月二十六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后震源区内及附连区域地震地震波参数异常,为共和地震前兆异常反映及强余震预测提供一些新依据。

  • 标签: 地震波参数 前兆信息 共和地震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一次地震记录波形P波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计算出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地壳模型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波续至波进行分析,发现该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不同,即没有穿过台湾岛地震记录波形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而穿过台湾岛后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到时差随震中距加大而减小,据此,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波,即地壳内双程反射波,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 标签: 地震射线 震相特征 低速层
  • 简介: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个数都有较大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强潜在震源区个数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强地震发震构造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特色相协调。

  • 标签: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