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受组织派遣和学会委托,笔者曾一度抽调省民委,参与了1990年贵州民族民间芦笙表演赛的筹备工作。三个月间跋涉近两千公里,对祭祀芦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将初步之考察与浅见呈教于列位专家。

  • 标签: 花棍 生殖崇拜 洪水朝天 祖灵 母性崇拜 历时性
  • 简介:2002年9月16—19日,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代表共30余人,分别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其中既有长期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的著名专家、教授,也有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学者,以及学术刊物、专业报纸和出版社的编辑、记者。东道主南京艺术学院为“论坛”的成功举行作了精心安排。与会代表齐集美丽的南艺校园,就我国音乐学研究的整体形势、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和不足、学术创新及学术规范、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的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建设的讨论,并在下列问题上达成共识。

  • 标签: "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 中国 音乐学 研究 会议纪要
  • 简介:通过对赵沨不同时期有关音乐美学文献的研读和学习.可以看出他在音乐关学各领域的探索中,具有如下远见卓识:1、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音乐生活,探索音乐本体存在和本质问题。2、他基于前人的探索.认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是融成一体、难解难分的。3、他主张在音乐创作中要处理好生活、思想、技巧的关系。4、在音乐批评方面,赵沨与现实的音乐创作实践相联系,驾简就繁、切中时弊,对学界存在的问题现象进行了合理的批评。5、他提倡美育。关注多元教育。主张学兼中西,强调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 标签: 赵沨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音乐美学研究是以音乐思想与音乐作品研究为轴心,依托当代哲学美学理论,从历史、观念与形态诸多方面切人,去面对音乐艺术本体与音乐文化现象,寻求音乐艺术的本原与音乐文化的存在。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研究扩大了美学研究的视野,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音乐美学如要获得自身发展,就必须注重在多维视野中拓宽思路。近年来学者们除了对中、西方传统的美学思想与观念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外,对以往少于关注的一部分音乐对象也给予了一定的探讨,如流行音乐的美学研究、心理学美学研究等。200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其间对这30年音乐美学研究各个领域的总结是必要的,包括通过现代与后现代问题、探索音乐人类学视界中的审美经验、全球化语境中的多元音乐文化观念研究、音乐美学的全人类通则以及跨文化音乐美学的可能研究

  • 标签: 音乐思想 美学研究 中国音乐美学 改革开放30周年 音乐文化现象 全球化语境
  • 简介:韩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由于崇尚儒家文化、使用汉字、实行科举制等原因,它和朝鲜半岛其他国家一样,在历史上和中国有密切的交流;特别在文化上,大陆和半岛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体的或同步的。这样一来,中韩两国就有很多共同的学术课题。在其中一些课题上,韩国学者已进行深入研究,因而远远领先于中国,值得中国学者学习和借鉴。

  • 标签: 中国学者 韩国 儒家文化 学术课题 朝鲜半岛
  • 简介:理论研究常常是随着创作的现实走。与明代戏曲发展的实际历程相一致,明人对当代戏剧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萧条到繁盛的转变。明初至嘉靖前期近二百年间,先是藩王朱权、朱有燉叔侄的那些谈玄慕道或弘宣教化之作,以音律和谐、场面华美的形式将北杂剧导向末路;另一方面,在南戏向传奇的演化过

  • 标签: 戏剧研究 明人戏剧 研究略
  • 简介:<正>前言自从大卫用竖琴的美妙音乐治疗扫罗的失眠症以来,音乐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是一份音乐生理反应研究文献的简要综述(指1980年以前-——译注),包括音乐对心率、脉率、血压、呼吸、皮肤电阻、肌肉及运动反应和脑波等生理机能的影响的研究结论。另外,还包括对差和职业一非职业差异的研究回顾。本文回顾的研究基本都涉及对刺激型音乐(stimulativemusic)和镇定型音乐(sedativemusic)相对效应的比较。按照加斯顿的定义,刺激型主要强调节奏,而不是旋律及和声。其特点包括较强的音量、跳奏、音域较宽,变

  • 标签: 音乐治疗 节奏 音域 旋律 音量 竖琴
  • 简介:达普,系维吾尔族传统音乐中的主要击节伴奏乐器之一。作为一件响器,其不同类型于维吾尔族不同的社会语境中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和意义。突破学界传统的工艺学、乐器学等简单层面研究的羁绊,将达普放入其存在的社会语境中进行整体性的考量和研究,揭示其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重要社会文化功能、价值和意义,既可为探索维吾尔人的音乐审美观和价值趋向提供一条路径,也可为它种乐器的整体研究提供可资参考。

  • 标签: 维吾尔族 社会语境 达普 功能性
  • 简介:半个多世纪的西安鼓乐研究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952-1980)、繁盛时期(1980-2000)、多元发展时期(2000以后)。三个时期学术研究重心、层次、方法、成果体现学术研究内部的自觉调整。随着中国传统音乐学学科内部的发展,西安鼓乐研究如何整合学术资源、调整研究思路、优化学科队伍,日渐成为学科内亟待面对和解决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近十年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存在弊端,提出建设的建议。

  • 标签: 西安鼓乐 研究综述 陕西区域音乐
  • 简介:自殷墟出土甲骨卜辞以来,关于甲骨文字的考释工作也逐渐展开。罗振玉先生率先对“乐”字之意进行考释,此后,郭沫若、修海林等学者也纷纷著书立说.就“乐”字之义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术界对“乐”字之涵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各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方法不同、角度不同,对“乐”字的解释迄今莫衷一是。有关古老“乐”字的研究,今后还需从字的由来、字义的多样以及甲骨文的造字规律等方面综合分析,并结合新的成果、新的发现,才可能使得这一课题获得较大突破。

  • 标签: 甲骨文 “乐”
  • 简介:拙稿"与晚明戏曲文学观念"(博士学位论文)呈请徐朔方先生指正不久,徐先生曾两度来函予以热情鼓励,并多有溢美之辞,近又著专文予以答复.①令晚辈感动的是,先生以汤学泰斗之尊,能如此谦逊地面对懵懂黄口的反对意见,并诚恳地视之为"重在讲理"的"批评"而非"装腔作势"的"批判".徐先生文章风范,实为晚辈楷模!

  • 标签: 汤显祖研究 戏剧文学家 戏曲文学观念 对话式批评 学术范型
  • 简介:一、明清《西厢记》改本研究之检视自唐人元稹的小说《会真记》问世以来,"西厢故事"经过金代董解元敷衍为《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脍炙人口。元人李景云将其改写为南戏《崔莺莺西厢记》(简称"景西厢"),元人王实甫将其改写为《西厢记》杂剧(简称"王西厢"),明清人又将其改写为传奇、杂剧。据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景西厢"并无完整剧本存世,仅存残曲。现存明清《西厢记》改本全本14部。著名的有李日华的《南调西厢记》(简称"李西

  • 标签: 《西厢记》 莺莺 张生 会真记 宋元戏文辑佚 南调西厢记
  • 简介:当我们在领略少数民族服饰奇异多姿的造型之时,更感受到它缤纷绚丽的色彩魅力,及其所承载着的观念表达和情韵诉求的分量。作为民族的文化载体。少数民族的服色展现了从生命的原始色彩自发性到表现出以集体色彩倾向为特征的民族自律的运动轨迹。在这个过程中。它以持久、稳定的文化根性充当链条,以社会集体成员所共有的情感作为纽带,凝聚了民族生存与发展中所沉淀的历史的、自然的、宗教的、经济的等诸多丰富的内涵,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

  • 标签: 少数民族服饰 色彩 艺术研究 语言符号系统 文化载体 运动轨迹
  • 简介:概况《玉音法事》是道教音乐史上第一部词谱兼备的经韵词曲总集,囊括了自东晋以来历代流行的道教仪式经韵,收载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雕板印行的《政和万寿道藏》之中,不着撰人。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卷中诸曲均附曲线谱式,因而在道教音乐史及中国音乐史上具有特殊价值,引来众多学者注目。

  • 标签: 中国音乐史 史料研究 法事 道教仪式 词曲 谱式
  • 简介:原生态民歌唱法研究,以文化中的歌唱为切入点,把唱法放到大文化的背景中,借鉴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诠释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技法及其文化内涵。

  • 标签: 原生态民歌唱法 语音学中的“声 调” 五度标调法
  • 简介:<正>《古今名剧合选》是孟称舜选编的一部元明杂剧集,刊于明崇祯六年(1633),原刻本今藏上海图书馆,《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据以影印。现存《古今名剧合选》共20册,依入选剧作风格的不同分为《柳枝集》与《酹江集》两部分,共收录元、明两代杂剧56种。《柳枝集》全名《新镌古今名剧柳枝集》,取柳永《雨霖铃》词"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意,入选剧本风格以婉丽为主,共收

  • 标签: 古今名剧合选 孟称舜 柳枝集 酹江集 戏曲创作 杂剧创作
  • 简介:对于每个学习钢琴的人来说,倾听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培养出好的倾听能力,将会在漫长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承受各种挑战,使其对钢琴音乐的领域、音色把握、情绪的表现等方面更加的准确、有意义。本文以听作为一个专题,从钢琴演奏中倾听的重要,产生的意义以及倾听的培养等进行探讨,用相关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使钢琴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钢琴教学 倾听培养 探讨
  • 简介:马来西亚作曲家余家和的管弦乐作品《TheGreenwalk》是一部具有现代、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通过对该作品曲式、和声、复调、配器等方面的分析,展示了这部作品主要的作曲技法及其表现内容。

  • 标签: 余家和 The GreenWalk 作曲技法 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