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别名荼,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47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1964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1973年,

  • 标签: 吴冠中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专科学校 高等美术学校 中央美术学院 “文革”期间
  • 简介:本期发表了吴中老师的国画新作7幅。发稿前我曾对吴老师说是不是就这些近作写一点什么,吴老师说先让读者看画吧,我倒想先听听读者的反映,然后再写一篇文章(《中国油画》今年第四期刊登了吴中老师的油画近作,希望读者也能对照一读。

  • 标签: 吴冠中 老师 中国油画 新作 近作 读者
  • 简介:吴先生,您走了,在您的生前我们无缘交流,然而,我曾经批评过您,有时候被人称为批评您的代表人物,因此,社会上有一些误解,有时候我也感到茫然。确实,在今天,批评是很难的事情,经常被怀疑动机目的,因为人们已经忘记了批评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吴冠中 代表人物 学术意义 批评
  • 简介:30年前,我第一次聆听吴中先生的学术报告,被其质朴的形象和富有意境的语言深深吸引。一个诚恳、热情、执着、具有诗性与哲理的艺术家风范深深刻入我的心灵。当时,我在无锡读书,刚刚进入求艺的大门,他的报告,我未必全听懂,隐约中,他从莫奈的《睡莲》谈起,论述形式美的重要性,引发形式就是内容的观点。他的演讲很动情,30多年来,每念及此,总使我不禁产生奋斗的动力……先生仙去了,然而,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句话,贯穿了30年来我对先生由认识到崇敬与感激的心路历程。

  • 标签: 吴冠中 怀念 围墙 学术报告 《睡莲》 心路历程
  • 简介: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画家吴中的绘画成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不仅在同时代画家中独树一帜,而且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他的中国画作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线条进行了继承、反叛和发展。以此来研究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传统绘画 吴冠中 变革 20世纪80年代 著名画家 中国绘画史
  • 简介:中曾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有名的艺术宗旨.风筝不断线:即,缺乏抽象性的作品是放不上天的风筝,而上了天的风筝要不断物象之线,不断人情之线,因而也不断作品同专家群众交流之线。

  • 标签: 吴冠中 追踪 基调 绘画 太空 群众交流
  • 简介:艺术来源于生活。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绘画兴趣不浓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作者认为在美术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美术变得生动,有趣。

  • 标签: 绘画兴趣 绘画方法 写实记忆画 写生
  • 简介:中先生是一位富有睿智、才情和生命激情的艺术家。在中国的艺术家中,还没有看到能把自己对艺术的生命感悟、审美倾向、创作作品的心路用图像与文字的形式如此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赋予绘画、文学表达以学术的品格和艺术家的责任。数十年历经坎坷,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探索中,走遍祖国大江南北,通过不断写生,孜孜于对形式美感的提炼与升华,创作出大量富有形式语言的具有浓厚生活体验的绘画作品。从写实到意象,到抽象,同时又有较强的具象元素和形式美感,绘画面貌独具个性,到达"创造—真美"艺术境界。并且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阐述其卓有艺术品格的

  • 标签: 吴冠中 绘画艺术 写生 形式美感 绘画作品 中国画
  • 简介: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自辽代中叶以来即为华严寺的藏经殿.殿内宽大的凹形佛坛上,依开间塑有三铺像,现存辽代彩塑29尊,各铺均以结跏趺坐佛为中心,左右配置弟子、菩萨像.当心间7尊,主佛为卢舍那佛,北次间9尊,主佛为毗卢遮那佛,南次间9尊,主佛为释迦牟尼佛.佛坛四角立护法四大天王像,构成一堂诸佛讲经的生动场面.

  • 标签: 华严寺 艺术特点 辽代 菩萨 大同 毗卢遮那佛
  • 简介:1999年,杨振宁先生参观南京博物院吴为山雕塑馆后便表示要请他的老友熊秉明来南京,他认为熊秉明与吴为山之间的“暗合”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认同。2001年经杨振宁先生推介,南京大学聘请熊秉明先生出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1年底经吴为山推介,南京大学邀请熊秉明为百年校庆作标志性纪念雕塑《孺子牛》。现选登此间熊秉明部分书信,以飨读者。

  • 标签: 熊秉明 吴为山 杨振宁 书信 吴冠中 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