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世界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梳理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的轨迹,以期探究未来女子跳马技术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由于夺冠权重发生变更,当前女子跳马难度技术发展减缓;未来女子跳马踺子上板类技术依然为发展主流,但塚原类和前手翻类动作将会被更多运动员选择,高难度技术动作仍是攻克的目标,而规则的完善,使难与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

  • 标签: 女子跳马 技术 发展历程 展望
  • 简介:王励勤的正手进攻技术堪称世界一流,他的进攻优势在于既能保证杀伤力,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衔接,实现连续进攻的目的。对于身高超过1.80米的乒乓球选手来说,脚下移动的速度和正反手转换的速度是制约他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王励勤之所以在速度上不落下风,这与他强烈的跑动意识、积极上手的意识有直接关系。

  • 标签: 王励勤 防守技术 正手进攻技术 乒乓球选手 学习 进攻优势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和对比分析对铅球、标枪、铁饼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得出:铅球、标枪、铁饼三者最后用力时起点不同;器械的出手路线不同;三者最后用力动作决定成绩的因素相同;用力的顺序和目的相同;用力顺序中的"用力"是人为的用力过程,不是被动过程,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为投掷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最后用力 左侧支撑 力量传递
  • 简介:<正>门球中的双杆球魅力无穷,可使陷入绝境的一方起死回生,也可使领先的一方将对手控于股掌之中而稳操胜券。任何一支队伍在比赛中都极力想要打造和多造双杆力争控制权。但是这两年随着门球技战术的提高,在赛场上经常出现一方占据优势后而连续打造双杆球,将对方控制得毫无反击之力,形成多半场的球赛只有主动方表演,而被动方只能将界外球击入场地,队员则在场外站立。2005年全国锦标赛的冠亚军决赛上,湖南队在第12分

  • 标签: 全国锦标赛 主动方 陷入绝境 对方队员 甲级联赛 手控
  • 简介:<正>第二十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链球银牌获得者谢尔盖·里特维诺夫的成绩进展:1974年——60.68米1980年——81.66米1975年——65.32米1981年——79.60米1976年——72.38米1982年——83.98米1977年——74.32米1983年——84.14米1978年——76.22米1984年——85.14米1979年——79.82米

  • 标签: 获得者 掷链球技术 运动员 奥林匹克运动会 成绩进展 谢尔
  • 简介:世界网球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变迁,在一切都数字化的今天,职业选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似乎都在追求终极速度。当击球动作受到诸多限制之后,世界网球的各项技术环节逐渐趋向避繁就简、返璞归真,最终回归于基本技术动作,简洁便成为了当今网坛最终一致的技术潮流。

  • 标签: 返璞归真 新技术 网球 世界 赏析 发展变迁
  • 简介:青少年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与心理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教练员总习惯于在运动员的心理上进行分析。但是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不是通过单一模式的训练就可以提高的。我们常说“艺高人胆大”,出色的技术实力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针对年轻运动员,技术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才是重点。

  • 标签: 素质训练 技术训练 科学发展 心理素质培养 年轻运动员 技战术水平
  • 简介:篮球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涵盖了运动学、人际学、统计学、医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本刊特开辟“博士”栏目,请专业的篮球博士向大家讲解这些知识。

  • 标签: 技术统计 NBA 体育运动 运动学 统计学 医药学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录象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现役和已退役NBA中不同类型优秀中锋球员的技术特点做出分析。为中锋球员的分类和技术特点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篮球 中锋 类型 技术特点
  • 简介:对掷铁饼技术中身体姿势的平衡、旋转力矩的产生与有效传递、人--饼系统的旋转速度和轨迹特征、运动员的施力时机进行探讨.表明:身体重心的移动和支撑点的位置是维持旋转过程中身体平衡的基础,铁饼、上肢、躯干和下肢良好扭紧状态是有效形成力和传递力的前提,施力时机的准确把握能提高投掷效率.

  • 标签: 掷铁饼 技术特性 力学特性
  • 简介:一、前言在游泳项目中,蛙泳与其它泳式有着明显的差别。近几年来,世界蛙泳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动作的实效和连贯,要求蛙泳运动员具有很高的身体训练水平。在安排训练时,如何处理好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水平的关系,是蛙泳教学训练中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如何提高蛙泳训练水平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 标签: 身体训练水平 蛙泳 技术训练 教学训练 技术动作 运动员成绩
  • 简介:<正>基本功训练非常重要,它是门球技术训练的重点。坚实的基本功功底对于推动战术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心理的承受力,加快场地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门球技术训练存在着内容重叠、繁杂的现象,对基本功的认识不足,严重地影响了技术的提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应该规范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加速门球技术的提高。什么是门球技术的基本功门球技术的基本功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基础,二是根本性。门球的基础技术,是击球和闪击;门球的根本技术,则是击向的控制和击力的控制。

  • 标签: 基本功训练 技术训练 中远距离 基础技术 技术水平 训练方法
  • 简介:人体运动离不开支撑,有支撑才会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各项目也必须有充分的支撑才能运动,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支撑是田径各个项目“重心前的支撑”。前支撑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脚着地至身体重心移过地面垂直面阶段的支撑;跳跃项目是以

  • 标签: 田径运动 前支撑 身体重心 撑竿跳高 最后用力阶段 三级跳远
  • 简介:自从1896年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排球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除室内排球运动外,又发展了众多的旁支,其中,特别是沙滩排球,它已在1996年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88年,日本诞生了“软式”排球作为人们健身、娱乐一种手段。软式排球很快普及到日本中小学校里,在欧洲也开展得非常好,1995年传入我国。此排球是由柔软的橡胶为外壳,海绵类泡沫为球内填充物;其质地柔软和不易戳手,而使初学者感到好玩,深受人们的欢迎。软式排球比室内排球轻,一般在200克左右,球的气压在02公斤/平方厘米(排球的气压在03~035公斤/平方厘米,重量在260~280克)。由于软式排球与排球表面成份、球的重量和气压不同,所以击球时,对于击球动作必然有不同的要求。软式排球比赛,发球不允许击球点高于肩,发球基本上是下手发球。由于软式排球气压小,球体软,所以当球的运行速度快时,球的表面易被强烈的气流挤压变形,球在飞行的过程中,易改变球的飞行轨迹,由于球的重量轻,球在运行时速度衰减大,球易下沉,所以在接发球时应注意下沉球的处理。从软式排球向排球过渡的运动员,应注意排球比软式排球重...

  • 标签: 室内排球 技术差异 排球室内
  • 简介:对36名男性儿童的最大有氧能力、跑节省化以及心脏左室形态结构与线粒体DNAD-Loop区遗传多态作了关联分析。实验结果支持我们早先的研究结论,即线粒体DNAD-Loop区可能对人类VO2max有一定程度的调控作用,而与RE无关。对于青春发育前期的男性儿童,VO2max与RE呈显著相关关系,但二者的生理机制可能会有差异。中枢机制是决定青春发育前期儿童VO2max自然值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最大摄氧量 跑节省化 心室结构 线粒体DNA 儿童
  • 简介:一、案例背景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时间——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时间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教学有效的体现。而每次上课的“前几分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黄金时间。一般老师会把新的知识点,或者说本次的重点放在这几分钟之内完成,以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 标签: 体育课堂 有效性教学 准备活动 黄金时间 教学有效性 学习效果
  • 简介:通过建立大鼠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研究运动损伤后骨骼肌超微损伤和恢复发生的机制。主要结果:运动后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异常(包括Z线流、Z线模糊、Z线扭曲和Z线消失),肌细胞膜模糊、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等。这些现象随运动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运动后24h表现最为明显,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恢复明显,但没有完全恢复。运动后即刻血清CK活性(2035.42±426.49)U/L与对照组血清CK活性(293.66±76.07)U/L相比,非常显著增高(P〈0.01),达到了峰值,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组血清CK活性(425.51±143.34)U/L与即刻组血清CK活性相比已显著恢复(P〈0.01)。结论:运动后24h骨骼肌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72h后可明显恢复;大强度运动对CK的活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血清CK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状况。

  • 标签: 运动骨骼肌损伤 骨骼肌超微结 肌酸激酶
  • 简介:教学是一个鲜活的所在,相比于量化研究,质研究对于发现教学中一些不被察觉的问题更具优势。通过对两所高师院校6位术科教师的访谈,借助Nvivo8.0质分析软件,术科教学中长期被遮蔽的几个问题得以浮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也是区别于以往术科教学研究的重要发现。第一个发现是术科教师备课过程中形成"备课模式",即他们不会每天、每节课都去备课,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上课。备课模式体现了术科教学的"惰性依附";第二个发现是术科教学考核中存在着"注重技评、达标,忽视能力评价"以及"人为降低考核标准"等教学"失范"现象,"术科教学考核失范现象"体现了术科教学的"目的依附";第三个发现是术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无奈"感受,这些无奈来自于"教师所说的苦衷、教学瓶颈,以及由于教学进度被打乱或者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而导致教师产生的负面情绪"。"术科教学的无奈体验"又体现了术科教学的"情绪依附"。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是以往有关术科教学状况的研究未曾揭露的,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加圆熟术科教师的现实教学与生存状态。

  • 标签: 术科教学 质性研究 访谈 深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