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福柯批判了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对'启蒙'意义阐释,但他同时也肯定并拓展了康德在自我批判本体论上意义。在此意义上,福柯发展出一套自我关怀与治理他人之间伦理关系:'直言'实践形式。'直言'产生于古希腊时期,它具有坦率、危险、真理、批判、责任特征,并与'关照自己'产生密切联系,这种实践技艺致力于处理自我和他人关系,进而指导个人步入政治领域而治理他人。福柯运用'直言'这一古代形式来回应当下现实,让知识分子说出真话,关心他人与这个时代。

  • 标签: 福柯 直言 自我 他人 伦理
  • 简介:<正>在任何一部社会学思想史或社会学理论教科书中,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Durkheim,1858—1917)都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然而,提到杜尔克姆对社会学理论杰出贡献,人们往往专注于这位“实证社会学先锋”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宗教社会学和社会劳动分工论,却很少有人对他道德社会学学说进行系统研究。事实上,在现代社会领域,从来没有一位社会学家象杜尔克姆那样,对困扰着人类思想与行动道德问题作过如此广泛和深入探讨。本文试图对贯穿在其主要著作中道德社会学思想作一客观和科学评析,以期对我国现阶段两个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 标签: 杜尔克姆 道德社会学 社会劳动分工 社会事实 道德规范 自杀论
  • 简介:自然界是一个资源宝库,但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宝库,因此,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公正分配是一个不容忽视分配正义问题。在环境危机愈演愈烈时代背景下,当代人类借助于"环境正义"这一伦理概念将其追求分配正义道德价值观念进一步延伸到自然环境领域,并在追求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名义下表达他们分配正义诉求。

  • 标签: 分配正义 自然资源 代内环境正义 代际环境正义
  • 简介:气候变化威胁到贫困和边缘化群体生命和生计,应对气候变化应当与普惠性人类发展目标相一致。普惠性是人类发展核心,人类发展必须惠及每一个人,而且也能够惠及每一个人。气候公正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最终诉求,普惠性人类发展为气候公正实践提供指导。可持续发展是气候公正指导思想,普惠性人类发展则是实现气候公正道德机制,它契合气候公正伦理诉求,为气候公正实现提供新视角。

  • 标签: 普惠性人类发展 气候公正 人类发展 道德机制
  • 简介: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是那些值得称赞品质,人德性就是既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活动品质。我们认为,公民德性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人价值、追求幸福生活和实现社会善,正确行使一国宪法规定基本权利和履行宪法规定基本义务而应具备优秀品质和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体现在道德、理智和实践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德性资源,这些德性资源对今天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德性培养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人的德性 公民德性 传统文化
  • 简介:森把罗尔斯处理正义问题进路概括为以追求单一完美正义原则为目标的先验制度主义,他批评这种进路既非必要亦不可行。通过澄清一些误解,能够论证在正义这个问题上,界定单一正义原则是必要,但罗尔斯所谓合理正义观念的确面临着由一种高阶无偏倚性要求带来多元化压力。为此,罗尔斯提出了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压力途径及合理性。

  • 标签: 正义 不偏不倚性 多元性
  • 简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他一生勤于著述,涉猎广博,其思想学说具有较强兼容性、实践性、批判性与前瞻性。学界已从不同视角对黄宗羲思想学说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对阳明学派伦理思想诠释与修正,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揭示黄宗羲对儒家心学伦理思想发展所做出独特贡献。

  • 标签: 伦理思想 思想发展 阳明学派 黄宗羲 心学 诠释
  • 简介:以湖北省当阳市“一户三化”活动为个案,探讨文明村镇创建市场化模式。从理论上说,文明村镇创建市场化运作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具有内在一致性。从实践上说,创建文明村镇关键在于要积极培育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市场,要努力提升文明中心户市场竞争力,要认真搭建文明中心户与农民群众互动市场平台。

  • 标签: 文明村镇 市场化 当阳市 一户三化
  • 简介: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是"基础课"建设系统工程着力点。为此,要解决好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关系,突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针对性,做好实践教学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等等。

  • 标签: “基础课” 针对性 时效性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价值基础》这部著作,不仅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奠定了价值基础,而且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研究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高度,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历史性跨越。这部著作理论研究有深度、有新意,在实践研究方面有比较强针对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价值基础
  • 简介:洛克财产权理论中存在许多模糊地方,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把所有权和占有权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在他那里,人对自己生命和自由没有所有权,但对自己劳动能力有所有权,可以任意转让。诺齐克把劳动能力、个人财产,甚至生命、自由,都当作是个人私有财产。马克思观点同洛克和诺齐克观点是根本不同,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本质体现,劳动能力不是可以任意转让私有财产。洛克和诺齐克理论都无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正义社会,我们必须要回到马克思。

  • 标签: 权利 财产 洛克 诺齐克 马克思
  • 简介:乞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乞讨在当代中国泛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比较大冲击,在如何对待乞讨和乞讨者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价值观矛盾及其所引起道德困境构成了对乞讨现象争论焦点.我们必须把乞讨作为一种手段和乞讨者对一种生活方式自愿选择区别开来.如此才能对乞讨之中手段和目的关系、乞讨者和施舍者之间关系、乞讨者和管理部门之间关系进行恰当道德定位,并为处理乞讨问题提供依据.

  • 标签: 乞讨 乞讨行为 乞讨资格 道德困境
  • 简介:佩莱格里诺在反思当代医学伦理学社会建构主义路径和后现代程序伦理建构路径基础上,立足医学哲学对医学本质、医学目的的确认和医学基本概念澄清,建构其医学伦理学理论。佩莱格里诺基于医学哲学建构医学伦理学是充满内容内在于医学伦理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 标签: 佩莱格里诺 医学哲学 医学伦理学 医学本质 医学目的
  • 简介:公民伦理作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基本行为规范,是现代社会重要标志和国家治理重要方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治国之道,构建和培育公民伦理是中央治国理政思想题中应有之意。构建和培育我国公民伦理,在体现其共性同时,应当寻找符合国情路径。

  • 标签: 治国理政 公民伦理 构建 培育
  • 简介: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活力与生命力象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竞争力重要表现,其内容由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各因其自身特殊功能而居位于民族文明素质这一统一体之中。民族文明素质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会随着社会历史进步以及民族素质建设要求变化而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了我国民族文明素质基本要求,强调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重要地位,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时代感。

  • 标签: 民族文明素质 构成要素 时代价值
  • 简介:面对伦理和法律、维护伦理和遵守法律之间两难,亲属容隐,是中华伦理、中华法系提供两全之道.其实质合法性、合理性,不仅在中国古代家庭本位社会是充足,而且至今仍然是明显.

  • 标签: 亲属容隐 合法性 合理性
  • 简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道德代价: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败成风、诚信危机、底线伦理防线失守、社会潜规则横行、社会逆反心理严重、双重道德人格泛起、婚姻家庭道德困扰。其发生社会根源一是市场经济本性及其双重效应,二是改革开放中我们走过一段弯路,三是我们主观认识上形而上学严重。要让道德代价付出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道德建设放到其应有的位置;必须要使道德建设适应、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必须加强执政党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 标签: 改革开放 道德代价
  • 简介:在西方伦理思想中,"勇"存在三个层面的意蕴:一是作为自然德性勇;二是作为道德德性勇;三是作为诸美德一般核心要素勇。作为自然德性勇述说是个体心理学意义上性格特质以及行为方式;作为道德德性勇,还具有理性与正义内涵;勇不仅是一种特定道德德性或德目,而且是道德心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人们由之成就各种道德德性道德勇气,是弥合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断裂一个桥梁。

  • 标签: 自然德性 道德德性 道德勇气
  • 简介: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根本,然而目前高校中德育处于低效和边缘化困境,高校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生活。道德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只有与社会生活相匹配道德教育才是具有实效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匹配社会生活,即理念匹配、“教”“学”匹配和知行匹配。渗透式德育、价值澄清德育、体验式德育是增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匹配有效路径。

  • 标签: 道德教育 渗透式德育 价值澄清 体验式德育
  • 简介:仁智统一是孔子成人之道,仁且智既蕴含结合二者,又蕴含分离二者且偏重前者倾向;在孟子前后,存在着对智广泛批评;仁智分离且偏重前者最终促成由孔子仁智向孟子仁义转承,这一转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孔子 仁智 孟子 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