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遗产中,保存着一份恩格斯学习波斯语时留下的4页语法摘录。这份学习笔记约写于1853年5月到6月间,摘自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爵士的《波斯语语法》。这份手稿不但为考察恩格斯学习外语的一般方法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是恩格斯“曼切斯特岁月”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真切见证。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随着东方危机和克里木战争,恩格斯和马克思敏感而严肃地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他们既关注欧洲列强的殖民战争在东方社会经济中造成的直接后果,同时也关注东方战争的进程及其结果对欧洲各国外交关系和内政问题产生的重要影响。

  • 标签: 恩格斯 波斯语 “曼切斯特岁月” 东方研究
  • 简介:对于1917年俄国革命,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确凿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主要论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月革命的主要成果是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和革命士兵。他们通过工兵代表苏维埃这一组织,手持武器,英勇战斗。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成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是二月革命局限性的集中表现。二是二月革命后列宁及时制定了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包括提出四月提纲、统一党内思想、充分发动群众、与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行动、根据瞬息万变的形势及时变更革命策略。本文着重论述了列宁在这一时期的领导艺术,揭示了列宁不仅是一为伟大的理论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实践家。三是论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十月革命不是二月革命的反动,而是它的继续和发展。两次革命都要肯定,但不能并立,不能调和。十月革命是俄国广大人民唯一正确选择,不是某个政党或某个领袖个人的选择。十月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鼓舞和支持了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共存的新时代。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 简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在于乡村有效治理,而有序的农民政治参与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着参与能力较弱、目的功利性较强、非制度化现象较严重和成本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有效治理,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当前,需要采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降低农民政治参与成本,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发展农民政治文化、开创乡村文化新局面等措施来提升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的有效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 标签: 乡村振兴战略 西部贫困地区 农民政治参与 乡村治理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理论家之一,卡尔·柯尔施以其对哲学的批判和辩证法的阐释而蜚声中外。立足《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研究,将视野拓展到《卡尔·马克思》一书,可以发现:柯尔施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阐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可能性的探索三者内在关联,并且都以其对资产阶级社会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和依据。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中重读柯尔施,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内在统一,并对柯尔施思想中辩证建构与经验具体之间的张力进行科学的批判和说明。

  • 标签: 柯尔施 理论和实践 拜物教批判 从抽象到具体
  • 简介:第四个伟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说,“‘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①话虽不多,却对我们准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重要。政治理论研究者不能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

  • 标签: 空想社会主义者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史考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在《导言》第3节,马克思提出了'第二条道路'作为'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的方法,亦即'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结构'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层面对象的结构与第二层面思维的结构之间,是政治经济学中作为对象的客体同作为思维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层面思维的结构与第三层面形式的结构之间,是'思想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呈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五篇结构计划'。在《导言》第4节,马克思提出了一个更为恢宏的经济社会的整体结构,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对社会整体结构首次唯物史观意义上的表达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相比较,它留有多方面值得思考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方法 抽象上升到具体 结构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精辟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指导做好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和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开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纲领
  •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成熟之作,提出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及原则方法,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语境"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启示。

  • 标签: 建设语境 人民内部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