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6例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全切,1例次全切。平均随访12个月,2例存活,4例死亡;总体生存时间5-17个月。结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彻底切除病灶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预后仍差。

  • 标签: 原发性黑色素瘤 颅内 影像学特点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分水岭梗死(watershedinfarction,WI)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的边缘带局限性缺血损害造成的梗死,在心、脑、肾等器官均可发生,其中以脑最为常见.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watershed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终端带脑梗死、低血流梗死等.多发生在脑内大血管供血区边缘带或基底节区深穿小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偶见于小脑的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的脑组织.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术后多伴随脑水肿,需要应用大剂量脱水剂对抗水肿,限制24h液体入量,故体循环低血压、脑灌注压低,易发生脑分水岭梗死.现将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2010年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24例CWI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

  • 标签: 分水岭梗死 开颅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CT定位微创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出血脑疝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和出院时的生存情况。结果出院时意识状况:神清4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3例,深昏迷4例,死亡8例,死亡率22.9%,8例中6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炎,1例死于再出血。另外9例因放弃治疗而死亡,总死亡17例。存活18例中,随访出院后3个月GOS评分优良率27.8%。结论微创抽吸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患者,创伤小,时间短,及时缓解了脑疝,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CT定位 微创
  • 简介: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合并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93例初诊初治的肢端肥大症病人,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标准使用TI-RADS评价系统。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72例(77.4%)合并甲状腺疾病设为甲状腺异常组,其中良性69例,恶性3例;余21例设为甲状腺正常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甲状腺体积与生长激素随机值(P=0.002)、生长激素谷值(P=0.005)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值(P=0.004)均呈线性相关;T3水平与IGF-1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甲状腺异常组比甲状腺正常组具有更高的GH负荷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肢端肥大症病人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风险均显著提高,且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体积、功能与异常升高的生长激素、IGF-1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做好肢端肥大症合并症的早期评估和规范化诊疗,重视术后的内分泌学治愈。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肿瘤 生长激素 甲状腺疾病
  • 简介: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ticbraini.jury,sTBI)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15例sTBI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塑形钛网颅骨修补和脑室一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 钛网 塑形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 简介: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post-traumaticmassivecerebralinfarction)是颅脑外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和儿童,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加重脑损害,从而影响预后。我院2000年至2010年间收治60岁以上颅脑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2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 标签: 老年 颅脑损伤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目的筛选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通过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并满足撤机标准的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检测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生命体征、生化指标以及浅快呼吸指数(rapidshallowbreathingindex,RSBI)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撤机后连续观察48h,需要重新应用呼吸机的定义为撤机失败,24h后可重复试验。无需应用呼吸机者定义为撤机成功。结果30例患者共完成38次撤机,28次撤机成功,10次撤机失败,失败率26.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和撤机前GCS评分的变化(ΔGCS)是影响撤机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机械通气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浅快呼吸指数偏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撤机前,与撤机失败组相比,撤机成功组的GCS评分、血磷、白蛋白、氧合指数较高,而体温、收缩压、血糖和RSBI则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机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3项指标判定能否撤机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81.6%。结论撤机前的RSBI、肺部感染和ΔGCS为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呼吸 人工 通气机 负压
  • 简介:脑梗死是众多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性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拟探讨脑梗死急性期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生化指标间的关系,以为脑梗死危险分层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脑梗死
  • 简介:恶性肿瘤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并非少见,但许多原发肿瘤症状不表现或隐匿.常以神经系统症状就诊从而被误诊。故现将自2001年10月至2006年11月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且均经CT、MRI或活检等检查后确诊的3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 标签: 神经系统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成人慢性咳嗽发病的影响及其他病因,为临床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400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询问病史以及相应的辅助性检查,对患者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有3.8%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尚不明确,有96.2%的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其中4.0%为合并病因,92.2%为单一病因。在单一病因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比例为3.8%,且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0%和29.5%。结论:睡眠障碍是诱导慢性咳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其病因复杂多变,其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最高,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 临床分析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QualitySleep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5.8%(溃疡性结肠炎:47.6%,克罗恩病:64.9%)、PSQI平均(8.07±2.91)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主观睡眠质量(1.54±0.66)分、入睡时间(1.62±0.74)分、睡眠时间(1.16±0.71)分、睡眠效率(0.89±0.63)分、睡眠障碍(1.10±0.42)分、催眠药物(0.17±0.37)分、日间功能紊乱(1.59±0.76)分。经Stepwise多元回归法明确疾病活动期、无业(学习)、女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与疾病活动性、工作/学习状态、性别及目前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应重视其中的关联性,将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纳入疾病管理方案中。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接受伽玛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与只接受伽玛刀治疗患者的近期肿瘤控制率、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差别。方法总结2012-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收治的83例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伽玛刀联合贝伐单抗治疗40例(联合组),接受伽玛刀治疗43例(伽玛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比较近期疾病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及生存率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42个月,随访率100%,联合组和伽玛刀组治疗中的患者6个月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2.5%和74.4%(P〈0.05)、74.2%和32.1%(P〈0.05)、56.4%和12.4%(P〈0.05)。结论伽玛刀联合小剂量贝伐单抗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后近期肿瘤控制、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伽玛刀 贝伐单抗 脑恶性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0例。各组均常规治疗外,A组并接受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B组并接受早期高压氧治疗;C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其它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及进行GCS和残疾分级量表评定。结果A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伤后一周内A组病人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较B组和C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样本太小之故)。伤后3个月GCS及残疾分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纳络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颅脑外伤 纳络酮 早期高压氧
  • 简介:目的介绍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手术经验,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97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果治愈2541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31例,死亡1例。2190例接受3~240个月的随访,1965例治愈,91例显效,40例有效,30例无效,64例疼痛复发(其中37例行2次手术治愈)。结论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入根区并合并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是TN的主要病因。行MVD同时松解蛛网膜,做到彻底减压。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是提高MVD治疗TN效果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从人口学角度了解牡丹江市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组织承诺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牡丹江市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32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组织承诺得分为65.01,组织承诺受工龄、医院等级、任职方式及学历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组织承诺处于中等水平,需采用多种激励手段,以有效提高其组织承诺水平,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组织承诺 影响因素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因素,导致不能有效地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排出,常因呼吸道梗阻而加重原发性损伤或死亡,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Frenst等分析116例入院时神志尚清的头部损伤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发现74%死于低氧血症、低血压及延误治疗等.而导致低氧血症最常见的因素之一是呼吸道不畅.本文分析了94例(1998年至2004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情况,认为早期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对气管切开若无手术禁忌证应持积极态度,可以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 简介:目的临床分析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方法回顾10年间病理证实的38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鞍区12例,基底节8例,三脑室5例,松果体区4例,其他部位包括下丘脑等.结果手术切除32例,单纯活检6例;术后行放疗26例,其中4例接受化疗.随访18例,其中活检后行放疗4例,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采用局部肿瘤照射,手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明确肿瘤的性质,为放化疗提供依据,除成熟的畸胎瘤外无需做到手术全切.

  • 标签: 生殖细胞瘤 诊断 放射治疗 手术 颅内肿瘤 GCT
  • 简介:目的分析幕下脑肿瘤术后脑脊液相关并发症脑积水、脑脊液漏、假性脑膜膨出以及脑脊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224例幕下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位置、切除程度、术前脑积水程度以及放置脑室外引流与否。结果脑脊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年龄和肿瘤切除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位置、大小及术前脑积水程度和接受脑室外引流与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全面评估,术中尽可能全切肿瘤,可有效防止术后脑脊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幕下脑肿瘤 脑积水 脑脊液漏 假性脑膜膨出 脑脊液感染
  • 简介: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日至2016年7月3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匹兹堡睡眠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对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睡眠障碍和抑郁情况测定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帕金森病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的特征均为睡眠障碍、阻滞、焦虑等,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焦虑,而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其绝望、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P〈0.05);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肢动(P〈0.05)。结论: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特点,但是其绝望、焦虑、睡眠潜伏期、周期性肢动等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以上特征作为这2种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重症抑郁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程度
  • 简介:目的:讨论护理干预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肾结石手术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SAS评分、睡眠效率、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SAS评分、睡眠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质量中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本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结石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