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使用动静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42例动静使用良好,使用时间19~71个月,平均58个月。结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同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正确把握好动静的启用时机,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以延长内的使用时间。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半个月前突发抽搐”于2014年1月22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半个月前走路时突发抽搐伴意识丧失,随后送入当地医院,行头部CT示右侧颞叶卵圆形稍高密度占位影(图1),MRIT2像示右侧颞部卵圆形血管流空影并与颅内血管相连(图2),初步诊断为“颅内血管畸形”,为进一步治疗而转入我院。

  • 标签: 治疗 栓塞性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 Glubran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动静的有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 n=30,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30,接受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动静感染、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0.00%,对照组为 16.67%, P<0.05。结论 给予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预防性护理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动静常规穿刺方法与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血管在穿刺时出血率及成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使用动静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20例,观察患者连续10次内穿刺出血及成功情况。其中,单次操作时常规穿刺作为对照组;双次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血管作为实验组。结果穿刺时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动静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血管,能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且不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用于动静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穿刺术
  • 简介:目的探寻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方法对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前臂动静端-侧内术.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内使用良好,满足了透析的需要.结论前臂远端动静端-侧内是永久性血液净化通路的理想选择.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前臂动静脉端—侧内瘘术
  • 作者: 吴小漫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体会  吴小漫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科 广东珠海 519000)  【摘 要】目的:关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分析。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血液透析,选择78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护理组,对所有患者均配合血液透析,评价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生活质量。结果:本文常规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90%(14/39),针对护理组为15.38%(6/39),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4.36%(29/39),针对护理组为97.44%(38/39),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常规护理组为(75.2±3.6)分,针对护理组为(92.5±1.4)分,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动静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建立动静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动静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动静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DAV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区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窦插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海绵窦和口。结果15例插管成功,DAVF均达到完全致密栓塞。术后多数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术后并发颞叶梗死1例,致左侧肢体偏瘫。10例于6~24个月行DSA检查,均无复发。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可作为海绵窦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岩下窦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静穿刺中钝针扣眼法的应用护理。方法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52例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26例。常规组采用区域法穿刺治疗,而治疗组给予钝针扣眼法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2/26);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8/26)。治疗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动静穿刺患者中采用钝针扣眼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措施保证了穿刺的安全,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穿刺 钝针扣眼法 区域法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动静术后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血透科收治的动静术后的血透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接受血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了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血透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静术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当对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时,患者的血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这对于营造良好护患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将优质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后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自体动静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自体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形成内,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土豆片+热敷+喜辽妥,观察2年,比较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内并发症血栓、感染、狭窄、血肿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血栓、血管狭窄、血肿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土豆片+热敷+喜辽妥的护理干预,使血管寿命延长,功能良好,减少了因内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标签: 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是否影响自体动静(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血栓的发生。方法选择以自体AVF为血管通路的MHD患者92例,观察1年是否有过1次或1次以上的内血栓栓塞事件,将其分为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Hcy、CRP、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value,Hct)、铁蛋白等1年内两次化验的平均值指标及透析时间,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入选92例MHD患者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19.6%(18/92),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MHD患者Hcy异常发生率为100%,但2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CRP和铁蛋白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分析提示Hb和透析低血压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Hcy、CRP不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VF血栓组的透析时间及Hct低于非AVF血栓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细胞、SCr、血小板、LDL、Alb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低血压、Hb都是MHD患者AVF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cy、CRP等与AVF血栓的发生无相关性。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透析低血压 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动静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肝癌患者行DSA造影,判断有无动静,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或肝动脉内化疗术,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结果DSA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者11例,中央型动门静脉6例,周围型动门静脉4例,混合型1例,9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2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术。术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位生存时间,2月、6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内化疗术患者。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中位生存时间,2月、6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弥漫型肝癌。结论周围型、动静的患者封堵口较容易,而中央型动静患者封堵口难度较大,应尽量使用栓塞剂有效封堵口血流或使用微导管绕过口后再行TACE,如无法有效处理口,则仅行TAI。

  • 标签: 肝癌 动静脉瘘 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内化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穿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进行动静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15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7例。观察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实施区域穿刺。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内感染、动脉瘤形成、血管血栓)。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感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栓形成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钝针扣眼法实施动静穿刺可有效减少内感染、动静瘤等并发症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提升透析质量,安全性较普通内穿刺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钝针扣眼法 动静脉内瘘 穿刺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对动静失功的影响,并判定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截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同时选取这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患者100例,判定符合标准且患者自愿同意后,分别分在研究组和参照组参加本次研究,前者50例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或者50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参与不同护理的两组患者的动静发生的不良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同时以利用统计学方法中的相应工具帮助检验,以此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内失功率方面及内感染率方面出现数为0,在内阻塞率方面出现数为1,护理满意度方面总满意率为96.00%;将研究组数据与参照组对比,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统计学中P值表示为<0.05,证明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不良发生率有明显降低,让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对此项护理措施给出较高的评价,临床此项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失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扣眼法和非扣眼法穿刺对血透动静患者疼痛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更能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采用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例,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先用非扣眼法穿刺200刺,再改用扣眼法穿刺200次,然后分别对2组不同穿刺方法引起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扣眼法穿刺组疼痛感觉明显低于非扣眼法穿刺组。结论扣眼法穿刺可有效减轻血透动静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法穿刺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静术的最佳麻醉方式。方法将64例单纯及改良皮内缝扎静脉的AVF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36例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8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中血管痉挛发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0~6h、6~24h、48h、72h疼痛程度。结果VAS评分臂丛组明显优于局麻组(Z=7.073,P=0.000);术中血管痉挛臂丛组0例,明显优于局麻组,Fisher确切概率法单侧检验P=0.013;手术时间臂丛组明显优于局麻组(37.07±2.92minVs45.67±6.56min,t=7.020,P=0.000);手术成功率两组患者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疼痛程度0~6h及6~24h臂丛组优于局麻组,组间差别逐渐缩小(Z值分别为2.922、2.000,P值分别为0.003、0.046),术后48及72h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201、1.257,P值分别为0.230、0.209)。结论AVF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优于局部浸润麻醉。

  • 标签: 臂丛 麻醉 局部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血透是一项治疗疾病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血透过程并不好忍受,为了提高血透效果,只能改善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动静患者54人,分组后采用不同质量的护理方案,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患者生活水平提升,P

  • 标签: 动静脉 内瘘 血透护理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