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铅同位素研究显示,家山曾国铜器(有曾国族属铭文者)铅料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中大多数铅锡合金的铅同位素特征与东秦岭地区铅矿有较高重合度;铜料来源尚难以确认,但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矿的铅同位素数据更为接近;其他族属铜器中,有使用与曾国铜器相同原料的情况,其他器物的数据则与之存在差异;商代风格器物中,多数为先周时期制作,个别器物的成器年代则已进入西周时期。本文通过与周邻地区青铜文化的比较,探讨了西周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青铜技术与文化联系及相互影响。论文指出,周王室对青铜物料资源进行了集中管控和配置,在周王室统筹下开展青铜冶铸生产并分配给各诸侯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业生产体系的主要形式。本文研究结果,还为深入认识曾国与其他族群或方国间关系、商末周初铸铜产业发展、西周青铜工业生产组织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技术 曾国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青铜工业
  • 简介:本文对中国境内散见夹阔叶铜矛进行类型划分,并将其与欧亚草原地区同类器进行类比分析,认为这类器物是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人群在与更北的塞伊玛一图尔宾诺现象人群接触交流的结果,但并非异域器物的直接输入,而是制作技术的传入,即为齐家文化人群"仿制"欧亚草原地区同类器的产物。淅川下王岗遗址H181中新近出土者,应系从齐家文化的分布地域甘青地区传入中原地区,并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因素在二里头文化中得以传承和保存。

  • 标签: 夹叶阔叶铜矛 甘青地区 仿制 传播路线
  • 简介:本文围绕家山M107所出土的一件曾伯爵铭中“西宫”铭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东宫”和“西宫”问题,认为金文中的多数“东宫”和“西宫”可能是不同于传统所认为的后宫之制的名称,由已发现的西周宫殿建筑基址格局分析,作为官署的东宫和西宫西周可能是存在的。从西周青铜器铭文所映的职掌分析,有别于王室后宫的处理国之政务的官署之宫,“东宫”和“西宫”可实指主政于官署的具体的人,“东宫”和“西宫”的主政者必定是王或侯之子及宗亲,由其官署演变为官名。由此认为家山M107墓主就是主政曾国西宫官署的人,并再次论证了西周早期金文中的“南公”非南公适莫属。

  • 标签: 叶家山 西周 曾伯爵 东宫 西宫 官署
  • 简介:王云五先生生于1888年,祖籍广东香山。1979年8月14日病逝于台北,享年92岁。2000年6月,他的儿子王学哲在百家出版社(上海)自费出版《读书与求学》(王云五著,王学哲编选),内收王云五自述体文章七篇:《我的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怎样自修》、《怎样鼓起读书的兴趣》、《青年成功的要素》、《运动家风度》、《读书与求学》。版权页上印有“印数:113000册,ISBN7—80656—060—2/G416,定价:赠送”。

  • 标签: 王云五 四角号码 歌诀 《我的生活》 自费出版 学校生活
  • 简介:当年,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纬毅先生所著《中国地方志》一书出版,引起学术界一片好评,谓之传世之作。25年后,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益先生推出《山西地方志史》一书。此二者可谓辉映在山西地方志界的"双璧"。细读此著,颇多新意。

  • 标签: 地方志研究 山西省 《中国地方志》 台阶 副主任 办公室
  • 简介:家山墓地出土的两件木胎铜钿壶钿件为我们认识西周时期铜木组合器物——木胎铜钿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西周木胎铜钿壶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制作工艺复杂,可分为口足分离式铜钿和口足连体式铜钿两大类,分布区域广,出土于从京畿到诸侯国地区的高等级墓葬中。木胎铜钿壶的工艺不仅影响到两周时期青铜壶的纹样装饰风格,而且也证明钿器工艺技术在西周时期已经成熟,改变了过去“钿器法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观点,同时还为我们研究三代时期非常重要的礼器——早期青铜方鼎的制作工艺和可能的仿制原型带来启示。

  • 标签: 西周 叶家山 木胎铜钿壶 钿器起源
  • 简介:太仓是娄东画派的发祥地,画家辈出,名扬全国。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还曾有一位全国有名的实用工艺美术专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工商业美术学术团体的主要创办者,他就是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理事长鉴修。鉴修,字慎之,1905年11月18日出生于江苏太仓南郊。鉴修的父亲和我的外公是亲兄弟,他的祖父过世后,由祖母当家,靠几亩薄田生活。后来家道日渐中落,幸有我外公的教书收入聊以弥补。

  • 标签: 商业美术 作家协会 理事长 中国 工艺美术 学术团体
  • 简介:长期以来,许多内亚史家都认为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胜利的黠戛斯人追随内亚的政治传统建立了一个包括漠北在内的帝国,尤其是在鄂尔浑河谷——包括回鹘在内的许多早期游牧帝国的传统中心地带。学者们进而认为80余年后924年左右,契丹进军这一地区,把黠戛斯人驱逐出漠北。这个难以立足的推理很大程度上基于错误假设和证据缺乏。通过综合研究,可以揭橥这一错误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 标签: 政治传统 黠戛斯 叶尼塞 回归 中心地带 错误观点
  • 简介:秀珠无名校的背景,也无显赫的职位,印在名片上的职业为“心脏修理工”,但各地心血管病患者偏偏认定了她,每天都有一二百名患者慕名而来。她在哪里门诊,人涌如潮的景象便会出现在哪里。她医名远播海外,法国巴黎和俄罗斯的一些同行多年来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遇到重要人物心脏疾病难以控制时,不得已就会隔洋隔山向她求医求药。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经历 师承 专家 中医 学者
  • 简介:20世纪上半,西藏地区的交通建设非常落后。为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南边疆,国内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在西藏发展近代交通事业,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构想,包括修建铁路、公路和机场,发展邮政、电信,开辟邮路和航线等。这些建议和构想对于20世纪上叶西藏交通建设的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届中央政府的决策,又促使西藏地方政府为此几度努力,引入邮政、电信等近代交通设施。这些建议与构想在当时西藏的影响又有差异,邮政、电信进展较大,铁路、公路始终未能修通。

  • 标签: 西藏地区 20世纪 交通建设 近代化 上半叶 实践
  • 简介:家山西周墓地M111中“犹作烈考南公宝尊彝”的铭文首次将曾国与南公联系起来。而文峰塔墓地M1所出曾侯舆钟铭文提供了曾国始封和族姓的关键证据。我们在《说西周金文中的“南公”》(《江汉考古》2014年第2期)中曾指出“南公”即武王弟聃季载。本文在重新考释铭文的基础上,结合铭文中有关“南公”的记载,得出如下意见:南公应是南公适;曾国应是南宫适的封国,其族姓为姬姓,始封于西周的成王或康王之世,与东周曾国应为一源。

  • 标签: 南公 西周早期 南宫适 曾国 随国 姬姓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以下问题及其历史经验。首先是中、日、泰三国在西方冲击下出现改革的契机与现代化的启动,及其互相联系、影响和差异。其次是三国改革的具体动机、目的和指导思想、政策策略上的差别,造成改革的深度、力度及现代化进展速度的不同。第三是三国改革领导势力的组成结构、能力素质及其掌权程度对改革与现代化成效的影响。第四是关于三国改革的阻力和新旧势力斗争如何导致现代化进程的延误。

  • 标签: 十九世纪 拉玛五世 副王 指导思想 西太后 光绪皇帝
  • 简介:20年前,我们曾提出“周人不用族徽说”和“周人不用日名说”的论断.我们认为周人不用族徽、日名说如同周人不用腰坑、殉人、殉犬一样,可以成为区分殷商遗民墓葬与姬周贵族墓葬的标准,在考古学上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实用价值.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已经在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中持续得到验证并发挥了作用.典型例子是近来关于湖北随州家山曾国墓地族属的讨论.虽然大部分学者不赞成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但通过对出土的族徽、日名铜器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周早期的曾国是姬姓诸侯国,而且现在有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证明这一点.

  • 标签: 商周 日名说 族徽说 叶家山 曾国
  • 简介:普鲁士政治制度发展的独特模式源于19世纪初的改革。自由派官僚普遍赞同这样一个看法,即“自由主要是建立在行政制度而不是宪法上的”。行政制度的合理化是政治改革的关键,宪法政治则是行政改革的辅助。当行政自治方案、宪政计划遭遇普鲁士社会和历史的现状而流产之后,改革时期留下的合理的行政制度却代替“宪政自由”发挥了职能。

  • 标签: 行政制度 政治思想 19世纪上半叶 自由派 普鲁士 宪政
  • 简介:一、引言对古人类技术、行为和生存模式的研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范畴。这一学科通过对埋藏于地下的古人类生产与生存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及其空间分布关系的

  • 标签: 东北地区东部 东部朝鲜半岛 之间文化
  • 简介:“未成曲调先有情”,趣味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趣味小古文的世界里,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古人或微妙或磅礴的感情,正是这样的感情牵引着我们和孩子一道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土壤里。”那么.趣味小古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引领孩子的情感,在传统文化里畅游呢?

  • 标签: 校本课程开发 传统文化传承 古文 趣味 情味 视域
  • 简介:在做学生的时候,就翻阅过几卷由阿克顿勋爵主编的《剑桥近代史》。但那时有几分浮躁,读书不免也有几分潦草,除选用了一些自己的论文所需要的材料外,未能仔细投入地阅读。这一遗憾最近在给《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十二卷做书评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弥补。

  • 标签: 20世纪前半叶 世界史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第十二卷 书评 阿克顿
  • 简介:(一)清代乌什局始设于乾隆三十一年,所铸钱币品种单一,只有小平钱一种版式,在版别上有大小和轻重之分。笔者1999年3月在莎车发现一枚乌什局乾隆通宝背上十穿下大月纹红钱与在和田发现的乌什局背上十红钱相对比多一个下大半月纹;乾隆通宝“通”字也不相同,和田的那枚为三角通。

  • 标签: 乌什局 “乾隆通宝” 叶尔羌局 “咸丰通宝” 形制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