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个案管理后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分别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社会、动力/精力、SQLS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患者副反应因子/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PSP评分(52.31±12.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81±12.85)分,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社会功能,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个案管理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1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1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7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心理社会干预。统计两组共计142例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数据(患者满意度97.2%,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7.6%,总有效率73.2%),观察组的其他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心理社会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恢复具有良好作用,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改善,恢复质量大大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社会干预药物治疗
  • 简介:高唐县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公立医院,近年来在积极履行社会公益职责、体现公益性质、按时完成辖区内群众疾病诊治等医疗功能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关爱群众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 标签: 县人民医院 公众健康 服务活动 责任 公立医院 公益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对焦虑情绪、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入的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额外给予共情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社会功能。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数较对照组低(P<0.05),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SPI)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能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社会功能。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共情护理 社会功能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初产妊娠孕妇护理中应用系统化心理干预对其妊娠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78例初产妊娠孕妇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探究,均于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3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干预,39例为实验组行系统化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妊娠情绪、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系统化心理干预的产妇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顺产几率更高,不良妊娠结局几率更低(P<0.05)。结论:在初产妊娠孕妇护理中应用系统化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产妇妊娠压力,缓解其妊娠不良情绪,提高顺产率,有利于实现良好妊娠结局。

  • 标签: 初产妇 系统化心理干预 妊娠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闭症患者应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其社会交往障碍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52例自闭症患者病历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组,对照组(n=2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6例)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护理后,对照组ATEC评分高于观察组,而PEP-3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自闭症患者应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社会交往障碍和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应用。

  • 标签: 自闭症 社会交往障碍 家庭康复护理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对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调查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放化疗后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放化疗后肿瘤患者采用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肿瘤化疗 护理干预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接受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通过电脑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把我科室2020.11-2021.11接收的50例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分组,(25例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25例研究组)行为疗法。观察组间SDSS(社会功能缺陷残疾程度)评分、IQ(智力)评分。结果:研究组SDSS评分降低,IQ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行为疗法在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应用,能够使患者神经网络得到改善,使其IQ值得到提升,使其社会功能缺陷得到改善,从而使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适应社会能力得到提升。

  • 标签: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疗法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社会功能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系统社会功能心理干预,强调集体性训练与个人总结贯彻始终。以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进行系统社会功能心理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在住院的职业技能、责任心与计划性、参加院内社会性活动等方向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通过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社会功能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 系统社会功能心理干预 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新发精神分裂症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科接诊新发精神分裂症病人(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0人,前者采取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SFR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SFR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3.58±9.56)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9.47±8.2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社会功能更好(P<0.05)。MO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新发精神分裂症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病人的社会功能更好,暴力倾向更轻。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 暴力倾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阴性病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80例精神分裂症病例分成常规组40例、干预组40例,前组提供一般护理,后组则加用认知行为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后的阴性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组社会功能各项目评分(生活能力、动性等)均较常规组更高;但阴性症状总评分较常规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护理,可有效调整其行为模式,改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护理 社会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实验组)和利培酮片组(对照组)各25例,对实验组使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的4、8、12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与社会功能量表,对50例患者在精神状况、社会功能以及安全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实验组中有2例(8%)痊愈,13例(52%)进步显著,8例(32%)进步,2例(8%)无效;对照组中有2例(8%)痊愈,12例(48%)进步显著,9例(36%)进步,无效2例(8%),可见,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面相当。实验组在社会功能量表中为,总分为(212.65±22.35),对照组社会功能总分为(199.73±21.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锥体外系副作用影响了病人的社会功能,而帕利哌酮很少有。两组对精神症状控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减分差不多)相当,社会功能改善,帕利哌酮组明显优于利培酮组。

  • 标签: 帕利哌酮缓释片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齐拉西酮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BP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社会支持系统状况明显改善且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突发新冠肺炎期间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选取 2020年 1月~ 2月全国六个省份 33所医院的 285名医护人员,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P e a rson 相关性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 。 结果 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总分为( 62.19±14.28)分,社会支持总分为( 38.04±8.41)分;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r=0.169-0.367, P<0.01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 月收入、科室物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可解释心理弹性 25 .8 %的变异。结论 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改善待遇、保障医疗物资供给,重视和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对处于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调适,继而改善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以期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护人员 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 新冠肺炎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青海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427名高职护生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4.45%。SCL-90中9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女性常模组(P〈0.001);一年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结论应加强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加强新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高职护生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隆回县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新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心理和社会支持需求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结核病患者患病后出现担心情绪的比例较多,达到54.1%,恐惧和无所谓态度的比例分别为17.0%和28.9%。年龄在20~70岁之间的患者得知自己得了肺结核后出现担心情绪的比例较高,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出现担心情绪的比例较低,更多的持着无所谓的态度。患者患病后更愿意将病情告知家人。大部分患者愿意通过心理咨询或与医务人员交谈的方式减轻心理负担,占82.1%,不同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得知患者病情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最好,各种人群中均存在少数歧视患者的现象。结论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社会支持程度低。应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心理和社会支持工作,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结核,肺/心理学 社会支持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不孕不育虽不是致命性疾病,却足以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它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主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不孕不育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和干预研究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标签: 不孕不育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况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多维度护理管理模式在社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中的应用。 方法:通过医院以“建章立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着力点,建立以编制护理管理丛书、打造护理服务品牌、护理质量控制、人才的选用育留及坚持实践不断创新等多维护理管理体系,以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医院自2014年12月投入运营至今6年时间里,护理管理在“监管机制、监管模式、监管内容”等方面取得成效,并较好的完成医院阶段性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结论:多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有效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有正向支撑作用。

  • 标签: 社会办医疗机构,多维度,护理管理,高质量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行为认知治疗联合人际关系-社会节律对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抑郁症患者为探究对象,按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认知治疗与人际关系-社会节律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行为认知治疗联合人际关系 社会节律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