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机惯导传递对准过程中舰船机动受限、系统可观测性差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状态参数可观测度分析的自适应滤波方法.通过系统状态参数可观测性分析,量化各状态分量可观测程度,进而根据可观测度大小分组构造自适应调节因子,并采用滤波增益衰减法观测度低的分量通道进行有效处理,以此来提高传递对准滤波算法的适应性和滤波估计精度.舰船模拟轨迹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状态参数可观测度分析的自适应滤波方法和常规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对准精度由3′提高到2′,滤波估计收敛时间由15min缩短至8min.

  • 标签: 舰载机 传递对准 可观测度分析 滤波增益衰减
  • 简介:针对车载导弹在低机动条件下的传递对准问题,根据车辆不能沿纵轴和横轴作大的角机动的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导弹发射前的刹车,起竖发射架这一系列的过程来进行传递对准的机动方案;针对主惯导、发射架和子惯导之间的连接为多刚体柔性联接,主子惯导之间的挠曲变形建模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将挠曲变形视为不确定性干扰,利用H∞滤波来实现传递对准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对挠曲变形进行建模和车载导弹只做射前准备机动而不做其它机动的情况下,导弹可在起竖完成前完成对准,且对准精度可达4′。

  • 标签: 传递对准 车载导弹 低机动 H∞滤波
  • 简介:从机载导弹惯性制导装置的工厂生产测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使用自由方位惯性坐标系作为静止导航测试中的导航参考坐标系,证明了它和以发射点地理坐标系为基础的惯性坐标系的等效性,论证了测试平台所需的调平精度,给出了确定测试指标的算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可节省测试场地的建设经费,提高生产效率.

  • 标签: 机载导弹 惯性制导装置 生产测试 工艺 自由方位惯性坐标系 静止导航试验
  • 简介:针对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多导弹同时攻击机动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协同制导律。首先基于平面内的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方程,建立了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协同制导模型;其次,把协同制导律的设计过程分离为两个部分:一是基于图论的有关内容,运用有限时间一致性理论设计沿着视线方向上的加速度指令来保证所有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距离在有限时间内到达一致,进而保证所有的导弹同时击中机动目标;二是利用非齐次干扰观测器机动目标的加速度进行估计,并运用滑模控制设计视线法向上的加速度指令来保证每枚导弹与目标间的视线角速率收敛到零和视线角收敛到期望的终端视线角,即每枚导弹以期望的终端视线角成功击中目标;最后,三枚导弹同时打击同一机动目标的情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带有攻击角约束的协同制导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 标签: 协同制导律 攻击角约束 非齐次干扰观测器 滑模控制 通信拓扑 有限时间一致性
  • 简介:──本文通过液浮陀螺及石英加速度计的误差分析,建立一种机载导弹动基座对准及校正的新数学模型,即利用大维数卡尔曼滤波器完成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调平、对准及陀螺加速度计误差参数估计。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状态与偏差联合的卡尔曼滤波器,在满足一定条件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加速度计 卡尔曼滤波器 机载导弹 液浮陀螺 捷联惯导系统 动基座对准
  • 简介:为提高攻击导弹同时面对目标飞机及其防御导弹情况下的命中概率,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对攻击导弹的制导律进行了设计。应对独立控制的多对象博弈问题,微分对策理论具有天然的优势,且相比于最优制导律,微分对策制导律对于目标机动估计误差和机动策略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所推导的微分对策制导律进一步考虑了攻击导弹的控制有界性,且适用于攻击导弹、目标飞机和防御导弹具有高阶线性控制系统动态的情形。为验证制导律性能,进行了非线性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在成功归避防御导弹的同时可实现趋于零脱靶量的目标拦截。攻击导弹为实现规避和攻击的双重任务,仅需要保持相比于防御导弹两倍左右的机动优势。

  • 标签: 制导律 微分对策制导 有界控制导弹 目标拦截
  • 简介:-本文在分析导弹惯性平台贮存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可靠性物理技术,研究探索了惯性平台贮存失效机理,建立了惯性平台贮存寿命可靠性物理模型,提出了预测惯性平台贮存寿命的计算方法。

  • 标签: 可靠性物理 平台静态漂移 平台贮存寿命
  • 简介:为实现多枚导弹协同攻击机动目标,基于具有推力可控能力的导弹,提出了一种带落角约束的多导弹分布式协同制导律。将制导律的设计分离为视线方向和视线法向上两个部分:视线方向上基于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理论和超螺旋控制算法,设计制导律控制导弹剩余时间在有限时间内趋于一致;视线法向上运用零化视线角速率思想和有限时间滑模控制理论,设计制导律控制导弹击中目标的同时满足落角约束。并针对两部分制导律中存在的目标机动信息,分别设计非齐次干扰观测器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导律能够有效完成协同攻击任务,脱靶量和落角误差分别控制在0.13m和0.02°以内,并且有效抑制了抖振现象,有利于提高导弹自动驾驶仪的跟踪精度。

  • 标签: 协同制导 落角约束 机动目标 分布式通信拓扑 滑模控制 抖振
  • 简介:对应用于近距空空导弹捷联惯导系统的"长时"传递对准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机载火控系统中建立"长时"惯性坐标系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长时传递对准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初步的数学仿真.

  • 标签: 捷联惯导系统 长时传递对准技术 卡尔曼滤波 近距空空导弹
  • 简介:主要研究导弹高超声速飞行时弹头流场自身红外导引头的辐射照度影响问题.建立导弹弹头及气动流场模型,划分计算流场网格、红外导引头镜面网格和辐射场计算网格.从辐射照度和亮度的理论公式开始,推导出适用于辐射网格的气体辐射积分式,并将流场网格数值插值到辐射场网格,求出各节点辐射值得到由导弹飞行状态确定的导弹头部流场气体辐射,积分到红外导引头的光学系统镜面处,求出其红外导引头的光学系统镜面处的辐射照度.得出流场气体导引头主镜面的辐射照度值的分布规律:主镜面中心最大,围绕主镜面中心成环形分布,沿着半径方向逐渐减小,随着Math数增大影响增加.

  • 标签: 数值计算 红外辐射 网格 辐射照度 高温气体
  • 简介:课堂教学是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参与课堂教学大赛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参赛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客观折射出教师在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2017年全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大赛采用“借班上课”“同课异构”的方式,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特色创新四个方面,教学理念、目标确立、内容组织、学习评价、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等十余个方向综合评定参赛选手的教学水平.“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信息技术已经被普遍接纳,不再是重要特色,教学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科要求、教师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

  • 标签: 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素养 中职 教学水平 教学设计 学习评价
  • 简介:由于直线感应加速器束输运系统磁场准直偏差和束脉冲期间所引起的束流Corkscrew运动是导致发射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提高磁场准直精度是抑制和减小Corkscrew振幅的重要措施。机械轴的精密中是磁轴准直及磁场误差校正的基础。

  • 标签: 直线感应加速器 螺栓连接 CORKSCREW运动 对中 同轴度 装配
  • 简介:在《物理(8年级上册)》(苏科版)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设计了冰的熔化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勉强保住温度计的示数为零,稍有不慎温度便会高于熔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老师普遍认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和液体的温度都将保持在熔点不变,我分析后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标签: 熔化过程 实验过程 温度计 老师 熔点
  • 简介:数学问题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结构错综复杂,恰当地思考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境界,而不恰当的思考误区只能导致问题复杂化.对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要准确地把握解题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采用整体或局部、一般或特殊、数形结合或构造转换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要选准突破口,这一点是解题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可以从几个例子中体会到这一点.

  • 标签: 解题 数学问题 构造转换 数形结合 杂化
  • 简介:垫层材料在装置中常常填充部件与部件之间的间隙,并某些部件起保护作用,垫层在以前的使用中是采用双面胶带进行粘贴,目前采用了在垫层表面表糊压敏胶的工艺以代替双面胶,由于压敏胶直接表糊在垫层表面,垫层力学性能的影响就成为生产和使用单位关注的重点之一。研究了垫层带胶前后的厚度、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压缩应力松弛等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垫层涂胶后,厚度(包括胶层)比不涂胶的厚度略小0.01112111、垫层涂胶后压缩性能变硬、压缩永久变形增大、在相同应力下,应变略小2%-4%,影响最大的是应力松弛,带胶垫层的应力松弛超过了25%。

  • 标签: 垫层材料 性能影响 力学性能 压缩应力松弛 应力应变曲线 压缩永久变形
  • 简介: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又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使他们能够从具体的实验现象中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物理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十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让我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 标签: 物理实验教学 综合思维能力 学生观 物理学科 物理教学 实验技能
  • 简介:教材在安排“探究阻力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1所示的不同地方.实验时,我发现当小车从斜面到达水平面时,有一个“抖动”过程,这样,小车在进入水平部分时的初速度还能保持相等吗?

  • 标签: 物体运动 阻力 表面材料 水平面 小车 初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