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近年来掀起的“文化”讨论热潮正以其容纳百川的气势拍打着法学理论的堤岸,给那些一直在“经学”的网罗中左突右冲,寻找出路的年青一代法学者带来了又一个契机。许多著述从文化的角度观察法律现象,特别是比较不同民族法律文化的差异,纵横捭阖,妙论纷呈。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容纳百川 法学理论 民族法律文化 法律现象 堤岸
  • 简介:<正>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和方法研究医药问题,是文化应用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研究视医药为一种文化现象,试图解释和探讨文化对医药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帮助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本文正是这种研究的初步尝试。

  • 标签: 民族医药 文化人类学 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 性疾病 精神病
  • 简介:一、相关研究与学科产生妇女人类(WomenAthropology)是随着本世纪60年代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及其妇女研究(亦称妇女Women’sStudies)于70年代产生,西方现在亦称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Feminism)人类.妇女研究现在多指社会性别研究,这是早期女性主义人类的核心成果.因此,女性主义人类可视为妇女人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 标签: 妇女研究 妇女人类学 女性主义人类学 社会性别 性别差异 两性角色
  • 简介:<正>埃德蒙斯·霍贝尔(E·AdamsonHoebel1906~)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法人类家和社会人类家。他于193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之后,曾先后任犹他大学人类教授兼系主任、密执安大学人类教授、美国民族学会会长和美国人类协会主席等职。现为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人类系名誉教授。他著述甚丰,主要有

  • 标签: 贝尔 文明社会 法律规则 原始社会 原始人 法人类学
  • 简介:庄孔韶教授出生于194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民族人类)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的人类社会泰斗林耀华先生。1990—1994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从事博士后研究,与美国人类家郝瑞教授共同工作,并长期在该校担任访问教授与访问学者。庄先生1988年在林耀华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教育人类》,于1989年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本土教育人类专著。

  • 标签: 人类学 庄孔韶 跨学科研究 学术成就 教授简介 高校
  • 简介:<正>一民族史是研究各个民族的族属渊源、民族形成、文化、各民族间的关系及一切制度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而“人类”(Anthropology)这个字的原意,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类本身的来历、演变、发展。这和民族史研究的对象是很近似的。在十九世纪人类开始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时,只限于研究“人及人种的学问”,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德国人类家把它认为是“博物的一个分科”。在这时,人类似乎与民族史关系不大。后来,人类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了,除了研究人类种属及其演变

  • 标签: 人类学家 民族史研究 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 十九世纪 文献资料
  • 简介:人类坚持"一切人类社会皆有其法律制度"的理论,打破了在国家结构中探讨权力与秩序的传统研究方法.在无国家的人类群体或与国家联系不甚紧密的底层民众中,由公众授权产生的民间权威是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政治权力的出现,这种公众权力因受挤压而凸显出由强渐弱的变迁态势,从而使民间社会表现出单一式、双重式和黏合式的秩序重建家园模式.

  • 标签: 人类学 权力 权威 秩序
  • 简介:华侨农场是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因特殊历史事件,经由特殊历史决策而形成的特殊社区.本研究以松坪华侨农场为个案,剖析这一特殊社区的历史发展轨迹,探讨归侨群体的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并关注集体安置移民的经验及其给与后人的启迪.

  • 标签: 社会人类学 华侨农场 归侨
  • 简介:2002年9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记者晋永权撰写的通讯《孟子为:孤独的西部记录者》,介绍了孟子为出于一种单纯的责任感,投资拍摄了记录片《盐婆婆的香火》。文章后经几家媒体转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认真看完了该片以后,我认为这不仅是记录了把卤水熬成盐的生产工艺,而且是一首对文明前进过程中必然被抛弃的传统民间工艺的美丽挽歌,曲调哀怨但不迷惘,它从人类文化

  • 标签: 人类学纪录片 记录片 生存状态 人类文化 终极关怀 原生态
  • 简介:"文化格"一语会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身在海外的中国人,面对西方和中国文化交织的氛围而所持的一种文化性情.本文将其延用至法学领域,意图概括处在东西方交往背景之下中国的法学者乃至实践者的文化处境和他们所应有的科学态度.

  • 标签: 文化人格 法学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 传统文化 法律制度
  • 简介:本文从中国传统法律现代化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人对待自我法律制度从“独尊”到“轻视”的演变及对现今的持续影响,拽出当代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个性化的关系,主张在法学领域应树立起必要的文化意识。

  • 标签: 法学文化 文化人格 法律传统
  • 简介:李亦园教授是著名的文化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李教授以其多重学术视野和学术贡献以及博大的人文关怀,推动台湾的许多人文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对中国文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本文阐述李亦园教授的成长经历和学术训练及其学术贡献,重点阐述李亦园教授从人类的视野对东南亚华人研究的重要成就与贡献.

  • 标签: 李亦园 东南亚华人研究 人类学的视野与方法
  • 简介:"全球化"使得"现代人类"叙事更加充分,政治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出现空前的"移动-流动"景象,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担心"文化的全球化"给人类所带来的隐忧.如果生物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地方特色的多元性等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保存,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和关键意义便无以兑现.

  • 标签: 生态环境 后现代主义 移动性 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人类学 旅游文化
  • 简介: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1908一)是二战以后国际公认的最有权威和地位的人类家,也是整个西方结构主义思潮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结构主义之父”,其主要论著有《语言人类的结构分析)(1945)、《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神话的结构研究》(1955)、《热带闲愁》(1955)、《结构人类》(第卷,1958)、《今日的图腾主义》(1962)、《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第1-4卷,1964-1971)、《结构人类》(第2卷,1976)、《广阔的视野》(1983)、《象征与双关》(1989)、《看、听、读》(1993)等等。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思想不仅在人类领域,而且在社会、哲学、语言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均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结构主义 野性 克洛德 论略 象征 列维-斯特劳斯
  • 简介:记者的角色除了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人外,还应是一名特殊的调研员。他和一般调研人员不同就在于调研对象的无所不包必须要求记者有更加丰富的知识积累,要求记者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位“文化”。记者作为社会特殊的调研员角色,他的“文化”的定位较一般的“社会人”有其独具一帜的包容。

  • 标签: 社会角色 记者 调研人员 新闻报道 文化素养 法律保护
  • 简介:<正>1、会读、会写、会计算。2、拥有世界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3、懂得科学方法,拥有物理、化学、生物人类的基础知识。4、拥有数学和逻辑的基础知识。5、除本国语言外,至少懂得一门外国语,能够用外语读书、会话。6、能用适当的词句表达出要表达的意

  • 标签: 三个标准 文化人 基础知识 本国语言 逻辑学 世界历史
  • 简介:9月18日.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越南民族学博物馆共同主办、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的“亚洲博物馆馆长和人类家论坛”在云南民族博物馆隆重开幕。云南省政协副主席许克敏、云南省民委主任格桑顿珠到会祝贺.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及中国部分省(区、市)博物馆的馆长和相关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省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及博物馆系统的16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 标签: 民族博物馆 人类学家 馆长 论坛 亚洲 政协副主席
  • 简介:文章认为以往的管理理论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管理理论主要是关于被管理者的理论,忽视对管理者的应有关注;二是人性假设仅仅是必要的前提,忽视人性在实践过程中的改造和自我超越.文章从多重视角,提出和初步阐述了企业家"文化"人性假设理论的依据和意义.

  • 标签: 人性假设 “文化人” 企业家精神
  • 简介:1942年初,邓小平领导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太行山文化座谈会。他的讲话作为会议的指导思想,对座谈会成功地调整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工作者的文艺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太行山文化座谈会因此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召开的、曾经有力地推动解放区文学发展的一次重要的文艺会议。

  • 标签: 邓小平 太行山根据地 文化人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