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联结式树脂金属牙弓夹板防治下颌骨颏骨折内固定术后错位愈合和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福建省建阳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下颌骨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采用内固定术+联接式树脂金属牙弓夹板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3~6个月复查咬合关系和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错位愈合和错畸形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术后3~6个月开口度均大于37mm;咬合关系复查,试验组出现2例错(6.9%),对照组出现8例(38.1%),经卡方检验,两组术后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复查,试验组所有患者下颌骨均未见错位愈合、骨愈合不良和假关节形成,对照组1例患者下颌骨出现错位愈合。结论内固定术+联结式树脂金属牙弓夹板固定联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治下颌骨颏骨折内固定术后错的发生。

  • 标签: 下颌骨颏体部骨折 错 坚固内固定 联结式单颌牙弓夹板
  • 简介: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颌面部常见的骨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随着"功能与外形双项标准"的提出,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开放治疗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规范治疗做一简述。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骨折固定 复位
  • 简介:由肿瘤、外伤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口腔颌面缺损,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这些颌面缺损不仅对患者造成咀嚼、吞咽、语言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低下;同时,还导致患者容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赝复修复是除外科手术外另一种有效恢复患者口腔功能和容貌的方法,在临床开展应用比较多[1]。但是目前关于其制作过程较详细的文献较少。患者,女性,42岁,8个月前因上颌骨肿瘤行上颌骨切除手术,现要求修复缺损。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赝复体 注塑树脂
  • 简介:随着可选择的种植和可用的、经上皮的基台数量不断增加,选择合适的基台可能成为既复杂又易引起混乱的问题。许多修复科医生采取制作昂贵的个别基台的办法来避开这种选择过程。尽管个别式基台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但预成的基台常常是更称心的。此文将描述适用的各类基台,并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地展示对于特定临床条件下如何选择适宜的基台。讨论的标准包括种植的位置,角度,软组织高度以及颌间间隙。本文就实验室条件下用间接方法选择基台的内容综述种植基台的最新改变和发展。

  • 标签: 种植体 支持式固定修复体 基台
  • 简介:颌骨缺损不仅使患者口腔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面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常规义齿修复存在固位差,咀嚼效率低等缺点,本文在3例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应用了种植联合磁性附着的修复方式,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下颌骨缺损 联合 种植体 患者 修复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微型种植联合磁性附着修复老年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5月至12月来自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老年无牙颌患者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8-83岁,平均年龄70.2岁,共植入微型种植38颗。所有病例于种植负重后3个月、9个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义齿舒适度、义齿稳定性、语言能力、义齿清洁性的满意度。结果:在观察期内38颗微型种植中有2颗种植脱落,其余36颗种植均获得了良好骨结合。种植负重后3个月、9个月分别与种植负重之前相比,义齿舒适度、义齿稳定性、语言能力VAS评分经SPSS17.0进行配对t检验均有差异(P〈0.01),义齿清洁性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型种植联合磁性附着在老年无牙颌患者的应用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磁性附着体 满意度
  • 简介:颧骨位于面中部,参与面部宽度和突度的形成,是面部结构、功能和美观的关键标志。因其体表位置较突出,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又因其参与眶外侧壁、眶底及颧弓的构成,故颧骨的骨折常波及上述邻近骨而引发颧骨复合体骨折。根据最小侵袭理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切口,应用恰当的内固定材料,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临床具体病例,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分级和检索的方法对1例颧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材料 循证治疗
  • 简介:磁性附着是利用磁体和衔铁间的磁引力而固位的一种修复。它解决了传统全口义齿的固位欠佳、咀嚼效率低.及可摘局部义齿因卡环而影响美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磁性附着在临床应用中,从选择适应证到制作及口腔戴入整个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衔铁 磁引力 固位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 简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多伴骨折段移位,其中在颏舌肌颏部附着周围骨折后,颏部骨折段被颏舌肌拉入舌下的病例,临床比较少见。作者报道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粉碎性 骨折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双侧髁突骨折的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将双侧髁突骨折进行分别治疗,比较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方法63例双侧髁突骨折按照髁突是否骨折以及升支高度是否发生降低分成3类,每类中有3个亚类,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查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单侧侧方运动、双侧侧方运动、前伸运动、关节弹响及杂音、有无前牙开黯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前牙开殆,有6例最大开口度小于35mm,都在Ⅰ型双侧髁突骨折,Ⅱ型双侧髁突骨折出现单侧侧方运动障碍、前伸障碍、开口偏斜、关节弹响及杂音各占10%,Ⅲ型双侧髁突骨折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双侧髁突骨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治疗,有无髁突骨折对于关节功能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是否有升支高度降低对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起决定作用。

  • 标签: 髁突 骨折 治疗 分类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2009年浦城县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83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类型、治疗方法等。结果183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治疗后骨折线对位良好者175例,治愈率为95.6%。4例出现张口受限,1例出现术后口角歪斜,1例出现下唇麻木,2例咬合关系恢复欠佳。未发现因手术引起的上睑下垂、下睑外翻等症状和体征。结论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是颌面部主要治疗手段,合理手术径路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

  • 标签: 骨折 颌面部 坚强内固定 手术径路
  • 简介:目的探讨颧弓根骨折的临床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0例颧弓根骨折患者根据其骨折线走向分为4型。Ⅰ型:冠状骨折4例;Ⅱ型:矢状骨折3例;Ⅲ型:颞骨骨折1例;Ⅳ型:颧弓根粉碎性骨折伴颧弓骨缺损2例。各自采用不同方法复位并坚强内固定重建颧弓形态,恢复颧面部外形。结果1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损伤。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并坚强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颧弓根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使颧面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恢复面宽和颧突高度。

  • 标签: 颧弓根 骨折 坚强内固定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不同表面形态的种植与种植周围炎发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种植义齿长期稳定性的种植体表面形态设计奠定基础。方法对2307例(3652枚)种植进行追踪观察0.5~10年.分析比较不同表面形态种植之间种植周围炎的发病率.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种植体长度因素。结果发生种植周围炎35例,发生率0.96%。其中负重前发生种植周围炎26例,负重后发生种植周围炎9例。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钛易耐(TiUnite)表面及可吸收性喷砂介质(RBM)表面形态的种植其种植周围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光滑表面形态的种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年龄和性别对于种植周围炎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P=0.08)。10~12mm种植显示出了更高的种植周围炎发生率。结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粗糙表面形态的种植;年龄、性别对种植周围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认为种植的长度与种植周围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牙种植 种植体周围炎 表面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球帽附着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8例下颌牙列缺失的患者,植入2颗种植,利用球帽附着固位制作的覆盖义齿,随访6个月—4年,从患者主观感受和X射线检查两方面观察修复效果。结果:覆盖义齿的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率高。结论:种植支持球帽附着固位的下颌覆盖义齿修复下颌牙列缺失患者临床效果好。

  • 标签: 种植义齿 球帽附着体 覆盖义齿
  • 简介:目的评价球帽型附着与ERA型冠外附着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Kennedy第一、第二类牙列缺损患者27例,于根上放置球帽型附着,烤瓷冠上放置ERA型冠外附着,两种固位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并经6个月到3年临床随访观察。结果两种附着联合应用后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和稳固性能明显提高,咀嚼有力。结论球帽型附着与ERA型附着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球帽型附着体 ERA型附着体 冠外附着体 覆盖义齿
  • 简介:本实验室研究调查了螺钉固位的双套冠修复的载荷传导情况。实验中在铝块内埋入了3个连接了拉力计的Branemark系统种植,它们包括中间的一个EsthetiCone和两侧的Ti-Adapt基台,并在其上制作双套冠式修复,该修复还包括了近远中各一个悬臂桥。实验研究了螺钉固位和粘结固位相结合的修复固剂的缓冲能力。在EsthetiCone下应用不同厚度的垫片,可调整修复的不密合程度,在每个种植和单端桥上轮流加载50N的载荷,并测量其载荷的分布。结果显示;上紧中间修复的螺钉,可加大载荷分布范围。粘固剂调节了双套冠冠层间的不密合,明显减小了一些支持种植上的弯曲力矩,系统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对不密合的耐受力,并能够提供多方面的修复选择。

  • 标签: 种植体 双套冠修复体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利用按扣式附着、磁性附着的不同优点,改善全口覆盖义齿固位.方法:针对残根牙周不同条件,制作按扣式附着和磁性附着,通过水平研磨仪确定附着的共同就位道.结果:二者的联合应用使全口义齿的固位明显提高.所有修复义齿固位稳定、咀嚼良好.结论:按扣式附着和磁性附着的联合应用,充分利用了剩余残根,提高了义齿的稳定、固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按扣式附着体 磁性附着体 附着体 覆盖义齿 固位
  • 简介:经典的粘接类间接修复是在技工室完成的,需要两次就诊:第一次完成暂时修复,第二次完成修复的粘接。本文描述的是修复的粘接步骤,包括修复的试戴、精修完成以及粘接后的抛光,属于粘接类嵌体和高嵌体最新技术的第二部分内容。本文将用两个病例逐步地介绍其临床操作程序;其中修复和窝洞的粘接处理以及树脂水门汀的选择是重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随着对粘接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由于粘接材料和技术的进步,本文所阐述的简化方法可能为后牙提供一种可预估的粘接修复手段。

  • 标签: 粘接材料 修复体 后牙 间接 树脂水门汀 暂时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颧骨骨折在手术治疗中既保持面部美观,又能达到良好复位固定的方法。方法对17例患者行上颌前庭沟切口+颧骨颞骨头钢丝牵引复位固定后,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行临床检查,3个月时加作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及定位X线片头影测量双侧外侧缘高度、眶下缘宽度、双侧颧骨长度,并对计量资料作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软组织均I期愈合,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复发,复位颧骨无移位、变形现象.3个月时CT示颧骨对位对线良好,头影X线片测量分析:双侧眶外侧缘高度、双侧眶下缘宽度、双侧颧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简单颧骨骨折手术进路与固定术式改进方法.是一种在术后面部不留瘢痕、手术复位与固定效果稳定、功能修复良好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颧骨骨折 手术进路 术式改进 面部美观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