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58岁。右侧小趾外跖侧根部淡红色斑块5年,皮损反复出血,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肿瘤位于表皮内,与表皮相连,界清,真皮乳头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肿瘤细胞大小形状一致,呈立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核嗜碱性,可见导管分化,细胞间桥。免疫组化示:CEA(-),EMA(+),S100(-),PAS部分(+),P53部分(+)。诊断:小汗腺汗孔瘤。予手术完整切除,随访未复发。

  • 标签: 小汗腺 汗孔瘤 足部 文献复习
  • 简介:患者女,62岁。'感冒'后出现左咽部疼痛、声音嘶哑4d。查体:全身皮肤未见异常,悬雍垂右偏,左侧咽反射减弱,软腭抬举不良。电子喉镜:双侧杓状软骨黏膜明显水肿,以左侧为重,左侧杓状软骨固定,其黏膜表面局部突出糜烂。初步诊断:喉部带状疱疹。给予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抗生素治疗。治疗9d后咽痛明显减轻,声音嘶哑明显改善。

  • 标签: 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迷走神经 喉部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后甲脱落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310例甲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310例甲脱落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3岁,发病率为56.5%;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发病总数的72.6%;平均受累指(趾)甲3.5个,其中拇指受累比例最高,接近90%;指(趾)甲脱落在患儿患手足口病后的2~3周最多见,约占总体的85.3%。结论甲脱落与手足口病关系密切,甲脱落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后期并发症。

  • 标签: 甲脱落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文献分析
  • 简介:患者男,60岁,手足角化性丘疹40年,足部反复破溃4年。专科检查:双侧掌跖角化过度,其上可见多发淡黄色角化性丘疹,直径2~5mm。左足底见两处溃疡面。躯干散在大小不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其间夹杂点状或雨滴状色素减退斑。足部破溃处病理检查符合“鳞状细胞癌”。诊断:砷角化病并发鳞状细胞癌。治疗:予阿维A胶囊20mg/次,1次/d,口服,硫代硫酸钠0.64g静脉滴注驱砷治疗,足底破溃疡处行光动力治疗。

  • 标签: 角化病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患者女,17岁。面部红斑、丘疹、水疱伴疼痛十年,加重20d,皮损消退部位遗留痘疮样瘢痕。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海绵水肿,可见坏死,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CD3(+),CD4(+/-),CD5(-),CD7散在(+),CD8(+),CD45RO(+),GranzymeB(+),TIA-1(+),CD20(-),CD30(-),CD56(-),EMA(-),ALK(-)。EBER原位杂交(+)。TCR基因重排:未检测到该样本TCR基因克隆性重排。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HVLL,该病后更名为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进一步对国内外文献报道中180例HVLL病例进行分析,简要综述该病的研究历史、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表现以及诊疗进展。

  • 标签: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 EB病毒 T细胞淋巴瘤 文献分析
  • 简介:患者女,63岁。脐周、腋窝以及腹股沟反复红斑、糜烂、水疱伴瘙痒20余年,加重2个月,有家族遗传史。皮肤科情况:双侧腋窝皮肤呈褐色沉着斑,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脐两侧皮肤呈条带状暗红斑疹,部分糜烂、渗出、结痂;双侧腹股沟有小片状暗红斑及色沉斑,轻度糜烂、渗出、结痂,有特殊异味。皮损组织病理:全层棘刺松解,呈'倒塌砖墙样'改变,真皮浅层少量炎细胞浸润。诊断: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予除湿胃苓汤加减7剂,内服并煎汤外洗治疗,皮损基本消退,随访3个月未复发。

  • 标签: 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除湿胃苓汤 Hailey-Hailey病 文献回顾
  • 简介:Sweet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多种类型,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本文对Sweet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SWEET综合征 研究进展 临床分型
  • 简介:瘙痒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007年国际瘙痒研究论坛将慢性瘙痒分类,分类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瘙痒的起源及临床表现分为3组,第二部分根据引起瘙痒潜在疾病分类根据不同分类。并将近几年有关各类瘙痒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瘙痒 分类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系统性疾病 精神源性瘙痒
  • 简介:HMGB1是一种DNA结合的非组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HMGB1在寻常性银屑病(PV)、白癜风等多种皮肤病血清或皮损处高表达。细胞外HMGB1可通过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信号传递参与常见皮肤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刺激。在寻找有效的HMGB1抑制剂以靶向治疗皮肤病方面,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值得进行大量的探索。

  • 标签: 皮肤病 HMGB1 作用机制
  • 简介:皮肤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易与多种疾病混淆。文中综述了该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

  • 标签: 组织细胞增生症 窦性 皮肤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
  • 简介:BP180(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又称胶原蛋白ⅩⅤⅡ,是半桥粒蛋白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真表皮交界处紧密连接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BP180可能存在其他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BP180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BP180 类天疱疮 皮肤炎症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芳香烃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具有诱导多种重要的外源性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芳香烃受体不仅可介导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它还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皮肤组织细胞,例如角质形成细胞及皮脂腺细胞,该受体可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和分化、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的发生。近期有研究表明,芳香烃受体的活化对炎症性皮肤病有益,例如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因此,芳香烃受体可能成为潜在的皮肤病治疗靶点。

  • 标签: 芳香烃受体 炎症性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