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为胶质成分的节细胞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肢体抽搐、头晕。MRI检查显示右侧顶叶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顶叶,大小4.50cm×4.00cm×4.00cm,质地柔韧,血运一般,大部分肿瘤组织边界清楚,呈灰红色,分块切除肿瘤后可见术腔与侧脑室相通。HE染色,肿瘤组织由肿瘤性胶质成分和散在其中的神经细胞构成,胶质成分为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呈伸展形束状排列,可见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结构;神经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匀,多分化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成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表达阳性;而神经细胞则表达神经元核抗原和神经微丝蛋白。结论节细胞胶质瘤为分化良好、生长缓慢的临床罕见神经上皮来源肿瘤,由肿瘤性成熟节细胞和肿瘤性胶质细胞混合构成。大多数肿瘤性胶质成分为星形细胞,以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为胶质成分的节细胞胶质瘤十分罕见。掌握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脑肿瘤 室管膜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颅锥细孔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即常规钻孔引流组:常规于顶结节下方颅,置8号导尿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接无菌瓶,术后2~3日拨管.另20例为颅锥细孔颅治疗组:顶结节下方颅锥颅,置入细硅胶管,深入颅内3cm左右,管全长15cm,内径1.5mm,外径2.4mm,管前端为盲端,其后0.5~1.0cm处有四个小侧孔.本组10例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另10例不予冲洗,均接无菌瓶,悬挂于钻孔点下方30~50cm处持续引流,1~2日拨管,创口不予缝合,加压包扎.结果术后48h头颅CT扫描显示:颅锥细孔颅治疗组20例患者无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较少,脑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术后临床证状迅速改善,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短,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50天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应用颅锥细孔颅持续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头部伤口不需缝合,患者痛苦小,住院费用低、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亦可应用于床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但需注意钻孔位置、引流充分、无菌瓶位置等.

  • 标签: 颅锥细孔钻颅低位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1对象与方法我科2000年11月~2008年2月,采用颅置管引流联合纤溶疗法治疗硬膜外血肿109例,其中男82例,女27例;年龄8~82岁,平均45岁。无症状2例,轻微头痛25例,头痛伴轻偏瘫或精神症状68例,昏迷14例。单纯性硬膜外血肿59例,合并

  • 标签: 血肿 硬膜外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我科1993~2002年对12例双侧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患者采用双侧颅置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双侧外伤性 外伤性硬膜 引流治疗
  • 简介:我们介绍一种经皮细孔颅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供同道们参考。1材料主要包括直径为0.3cm扁形钻头.18号硬脊膜外麻醉穿刺针.引入硬脑膜下引流管的导丝(英国产,经皮气管切开套装导丝),头皮硬脑膜穿刺扩张器,脑室引流管(外直径0.25cm,内直径0.2cm)等(附图)。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小孔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小孔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肿清除率/d、住院时间、病死率与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7±2)d、平均住院时间(15±5)d,保守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18±5)d、平均住院时间(21±7)d;手术治疗组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结论颅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孔钻颅 尿激酶纤溶
  • 简介: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临界点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4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临界点下血肿,分别采用微创颅穿刺引流+尿激酶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0d时微创手术组生活自理26例,保守治疗组14例,微创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微创组生活自理38例,保守治疗组21例,微创组ADL评分亦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微创手术组再出血6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5例,微创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临界点下20~30ml血肿,采用微创钻孔引流+尿激酶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颅行脑室外引流和腰椎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破入脑室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局麻下采用自制的颅锥于床边行单侧脑室或双侧脑室前角锥孔后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术后5~6h将尿激酶1~2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至4~5ml注入脑室并夹闭引流管,头部抬高30°,2~4h后开放引流管,每日2次。双侧引流则采用交替开放与夹闭引流。侧脑室引流3~7d后,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结果患者恢复良好19例,中残14例,重残9例,死亡14例,死亡率25%。结论采用床边锥颅脑室引流和腰椎置管脑脊液引流抢救治疗破入脑室内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具有微创、快捷、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脑室引流 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