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891152HOAP和LDAra联合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6例/于秀琴…∥内蒙古医学杂志。-1989,9(1)。-186例中男女各3例,2~12岁。初治4例,复治2例。先用HOAP(或COAP)化疗1~4个疗程。未缓解再用小剂量Ara-C,12mg/m~2,Q12h,皮下或静注。同时服强的松1~2mg/kg/d,3周1疗程,间歇1~2周,并配用胚胎肝输注和输血等辅助治疗。结果,3例急淋死亡1例,PR1例,CR维持治疗至今32个月1例;2例急粒CR后半年内相继复发;1例急单CR维持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急淋 纤维瘤病 肝内肿块 脾淋巴结肿大 嗜铬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062571Surv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定位表达及意义/侯燕…∥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11(1).-6~8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62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表达及定位,并将40例发热但非恶性血液病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中的阳性率为41.94%,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2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2例患儿中Survivin胞浆表达阳性率为46.15%,胞核表达阳性率为53.85%,2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4周末,Sur-vivin胞核表达者的完全缓解率高于胞浆表达者(P<0.01)。Survivin在高危、中危和低危组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表1参7(李志文)062572Survivin、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细胞增殖相关抗原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表达的意义/刘静…∥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545~546结果:37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5.9%,CDK4表达阳性率为56.8%,Ki-67表达阳性率为40.5%,均显著高于正常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获随访96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82例.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外科学
  • 简介:目的评价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治疗儿童良性睾丸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到2009年3月收治的29例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42.6个月(4个月至1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阴囊肿块,除1例术前AFP升高外,其余术前AFP均在正常范围。结果均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2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为表皮囊肿,4例为皮样囊肿,1例为囊肿性病变伴肉芽肿形成,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后行睾丸切除术)。25例冰冻切片均诊断为良性病变。21例B超下计算肿瘤体积为(1.25±2.05)mL,患侧睾丸体积(含肿瘤)为(4.56±5.07)mL,肿瘤占睾丸体积比例为(54.3±30.11)%(6.04%~100%)。7例最近1次门诊随访术侧平均睾丸体积为(0.78±0.31)mL,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例平均获随访34个月(4~72个月),无一例复发,患侧睾丸发育良好。结论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可作为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睾丸肿瘤 睾丸切除术 儿童
  • 简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放疗、化疗极大地提高了儿童恶性肿瘤的治愈率。目前在发达国家总体治愈率超过70%,预计2010年可到85%。但与此同时,因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副作用的影响所导致的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EM),削弱了患儿对各种治疗的耐受性,增加并发症,影响存活率。因此,准确评价患儿的营养状况,适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手段,积极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良,以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期。

  • 标签: 营养支持 肿瘤患者 儿童 营养不良 肿瘤治疗 医疗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生物反馈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5例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OAB患儿临床资料,对治疗有效组195例和无效组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合并尿失禁情况等。结果有效组平均年龄(7.3±1.4)岁,无效组平均年龄(7.1±1.9)岁。有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9.0±3.2)mA,无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7.7±3.8)mA。有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135例,0.5~1次/天者135例,〈0.5次/天者4例;无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无一例,0.5~1次/天者3例,〈0.5次/天者7例。有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15例、51例;无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例、2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P〈0.01),而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合并尿失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频率[比值比OddsRatio(OR)=0.016,P〈0.01]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OR=0.029,P〈0.05)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频率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OAB儿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相对增加治疗频率及联合使用奥昔布宁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LOGISTIC模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