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2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使用NCPAP治疗后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19例,无效3例。应用NCPAP后PO2、PaCO2、pH、R、HR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是一种简便、适宜的新生儿呼吸支持技术。

  • 标签: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呼吸末正压(PEEP)辅助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54例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对32例采用A/C+PEEP模式进行机械通气(A组);有22例采用A/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B组)。结果A组应用PEEP平均值为(9.8±3.4)cmH2O,应用PEEP时间平均(9.4±4.1)小时;A组达到PaO2≥60mmHg的时间(1.3±0.5)小时优于B组(2.8±1.3)小时,0.01〈P〈0.05;A组拔管撤机平均(4.7±3.0)天,与B组平均(5.3±3.2)天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衰竭均改善,脱机过程中无撤机困难者,脱机后均未再插管。A组救治成功29例,成功率90.6%;B组救治成功17例,成功率77.3%,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院内感染、消化道大出血以及自动出院。结论在应用有效复能剂和阿托品的基础上,应用PEEP进行机械通气有助于尽快纠正肺水肿、脑水肿,促进氧合,抢救呼吸衰竭;应用PEEP有助于肺保护策略的实施,安全可靠、效果满意。良好的呼吸道管理、呼吸监测和PEEP数值调节,是AOPP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呼吸衰竭 PEEP 机械通气 应用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合适剂量。方法将45例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A治疗组(15例)采用rhGH4IU,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d;B治疗组(15例)采用rhGH4IU,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d;;C空白组(15例)无rhGH治疗。三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三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平均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及第10天时患者血糖含量、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VAP发生率、ICU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rhGH组治疗后胰岛素的每日用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在可控范围内。结论rhGH在每日4IU或8IU10天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安全有效的,但治疗期间应强化胰岛素治疗,防止糖代谢紊乱的发生。

  • 标签: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重组人生长激素 老年人
  • 作者: 侯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第1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 简介:慢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病,是因为肺功能减弱所致,而肺功能减弱的原因通常与年龄增长、空气环境污染、肥胖、药物应用不当、情绪刺激等诸多原因有关。如果不及时干预,则可能随着病情加重、恶化而死亡。面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时,该如何正确的实施治疗呢?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肺功能
  • 简介:目的慢性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护理要点。方法65例慢性呼吸衰竭病人,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意识,发现有呼吸衰竭先兆,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结果经1~72h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呼吸衰竭能得到及时控制。结论护士能及早发现呼吸衰竭病情,争取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避免死亡。

  • 标签: 慢性呼吸衰竭 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衰竭病人 生命体征 控制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心通口服液辅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00例肺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其中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0±13d)采用常规疗法(低流量持续吸氧、抗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利尿、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作为对照;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1±13a)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通口服液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作为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依次显效70%42%,总有效率88%与76%(P〈O.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心通口服液辅助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疗效。

  • 标签: 肺心病心力衰竭 心通口服液 辅助治疗 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衰竭病人 持续吸氧
  • 简介:目的研究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衰)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急性期合并呼衰患者共55例,随机分为营养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营养组加用了管饲喂养肠内营养液-瑞高。结果2周后营养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

  • 标签: 营养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u)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其严重阶段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可进一步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Au的概念包括了ARDS从轻到重的全部连续性的病理生理过程,重症ALI被定义为ARDS,即轻度ALI为ARDS的前奏。ALI作为危重病研究的热点,尽管目前从诊断到治疗方式有了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居高不下。许多研究仍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拓展与追踪。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治疗方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非心源性肺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60例中重度的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PAP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AP,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六分钟步行实验变化.结果CPAP可改善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以及六分钟步行实验(P〈0.05).结论CPAP对中重度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右心衰竭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 简介:治疗慢性肺心病除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控制心衰的同时,对高粘滞血症进行治疗,能获得较好效果.2000年12月~2003年6月,我们应用卡托普利(CPT)联合络泰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卡托普利 联合 络泰 治疗 肺心病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确诊为COPD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PEEP5cmH2O),B组(20例,PEEP10cmH2O)。监测两组患者呼吸支持后动脉血气、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动脉血气:两组患者上机后0.5h、24h动脉血气指标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2)气道压力:上机后0.5h、24hB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较A组明显升高,P〈0.05.(3)血流动力学:上机后0.5h、24hA、B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外周循环阻力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上机后0.5hA、B两组患者心排血量指数、左心做功指数、胸液水平变化无差异;但上机24h后B组上述3个指标较A组下降,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低水平PEEP是有益且安全的;避免高水平的PEEP给患者带来负面效应。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气末正压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 作者: 杨星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1年第11期
  • 机构: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川眉山 620500
  • 简介: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病理是肺组织弹性减退、通气功能障碍,一般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多由吸烟、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诱发,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情进行性加重等特点。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据报道,中国20岁及以上成人肺功能呈下降趋势。因此,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需要长期管理,以缓解呼吸困难或改善活动耐力。慢阻肺患者冬天急性加重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且病情的急性加重可在短时间内进展为终末期肺病,并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因此如何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作对于控制慢阻肺急性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阻肺;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AECOPD 临床疗效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
  • 简介:目的分析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IPPV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总结近5年我科收治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临床预后分组,并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各种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1.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SaO2)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2.入院时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含量、及通气天数是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PPV是抢救、治疗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且可靠的手段,积极处理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有创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方法采用经鼻罩/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1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13例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因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纳洛酮治疗 呼吸机辅助通气 面罩BIPAP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化脓性胸膜炎由于脓液黏稠不易引流,易形成包裹性积液,尤其是多房性包裹性积液,影响治疗效果,延长病程,继而造成胸膜粘连肥厚及胸廓塌陷,影响肺功能,部分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本院近年应用内科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治疗效果 急性脓胸 疗效观察 包裹性积液 化脓性胸膜炎
  • 简介:临床药理实验证实,国产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又称兰勃素)和进口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两种制剂具有同等生物等效性[1].我科于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60例患者进行了兰勃素与必嗽平片剂作对照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兰勃素 COPD 急性发作期 临床应用 疗效 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
  • 作者: 张雪蔚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宜宾 644000
  • 简介:在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天气逐渐转凉,进入到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阶段,这就容易导致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这是由于到了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变窄的气道在遭遇冷空气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冬季一定要预防好呼吸道的感染,力所能及的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进行康复训练,让肺活量能够提升,进而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作。那么如何采取响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冬季慢阻肺的急性发作呢?本文将带你探索答案。

  • 标签: 慢阻肺;预防;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6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氧代谢、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氧代谢、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1)。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氧代谢、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 氧代谢 血气分析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