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借助于随机表法,我们将其列入观察组(本组共计46例)与对照组(本组共计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动脉再通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冠状动脉介入疗法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常规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动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行研究,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30例,实验1组应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实验2组采用溶栓治疗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血管通过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上,实验1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实验2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血管通过率,临床效果显著好于溶栓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围术期护理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7月到2017年8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6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36例患者施以总体型护理,比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结果组二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产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辅以围术期的总体型护理,可以极大地减小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并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好转,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价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介入急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率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比例比常规组的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的SF-36各项分值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可保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有62例。按照数字表法对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治疗A组以及治疗B组,其中治疗B组采取则采取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A组在治疗B组基础上施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每组31例。对两组心功能、内皮功能指标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A组心功能、内皮功能指标相比较治疗B组较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冠状动脉内溶栓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内皮功能。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功能 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最为常见的 并发症就是无复流,是产生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不仅会影响梗死部位愈合,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对无复流的产生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
  • 简介:【摘要】年龄是影响AMI患者PCI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AMI患者PCI1预后差异的影响因素,术前可进一步准确地评估术前AMI的预后,并针对性制定术前及术后处理策略。本文主要从老年和非老年组AMI患者的角度阐述年龄对PCI预后差异的影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心肌缺血预适应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15)接受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送至导管室时间、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送至导管室时间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从接诊到导管室的送至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极高,利于患护和谐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抽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文中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例数为100例,2019年5月-2021年5月为病例选取起始时间,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与此同时采用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观察组置入支架率、Timi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Timi2级以及Timi0-1级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采用血管抽吸效果确切,操作方便。

  • 标签: 血栓抽吸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动脉动脉入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77例,股动脉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所需的指引导管数[(1.12±0.23)根vs.(1.08±0.34)根]、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42.34±1.23)minvs.(48.18±2.34)min]、术中球囊数[(1.21±0.32)个vs.(1.18±0.25)个]、术中支架的使用数[(1.15±0.37)个vs.(1.16±0.21)个]、造影剂用量[(98.32±8.51)mlvs.(95.45±7.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中桡动脉组发生皮下血肿伴局部皮肤水疱8例,比股动脉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3例少(P〈0.05);桡动脉组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股动脉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桡动脉组有1例导尿,股动脉组6例术后行导尿;住院天数桡动脉组明显较股动脉组少[(7.45±0.61)dvs.(8.39±0.53)d,P〈0.05];住院期间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猝死1例,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期间两组均无MACE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结论动脉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均有效、安全,但前者可以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导尿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急诊处理
  • 简介:目的:考察急性溶栓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确诊后立即进行介入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先给予急性溶栓治疗后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介入治疗后7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CPK高峰时间、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CK-MB高峰时间、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梗死复发率、30d病死率和1年内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7d后的LVEF分别为(56.2±6.7)%和(49.4±6.1)%;CPK峰值分别为(111.7±49.0)U/L和(79.1±51.2)U/L;CPK高峰时间分别为(14.1±4.4)s和(18.9±6.1)s;CK-MB峰值分别为(2586.8±1593.2)ng/ml和(1981.3±1252.1)ng/ml;CKMB高峰时间分别为(13.0±6.0)s和(20.1±6.7)s。2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院内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随访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溶栓在AMI患者的介入治疗中效果更优且安全性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急性溶栓 择期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直接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各43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直接PCI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延迟PCI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指标、左房内径(LAd)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指标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延迟PCI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 标签: 直接 延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念减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筛查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9月,以PASS 软件确定样本量为80,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行正念减压护理,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评价指标为心理状态(SAS、SDS量表)、睡眠质量(PSQI量表)。结果:护理前各指标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SAS、SDS、PSQI评分,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于术后行正念减压护理,可以维稳患者心理状态,利于睡眠治疗的提升,具有可行性。

  • 标签: 正念减压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青年及中老年患者AM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每组受试者3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并在治疗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青年组在发病诱因、单支血管病变、血栓负荷重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另外青年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均优于中老年组,住院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患者中,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发病诱因更加明确,经过治疗,青年组的疗效更好。

  • 标签: PCI 年龄组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病例是 201 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7 4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对照组 3 7 例采纳溶栓治疗,观察组 3 7 例采纳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比心功能水平及血清检测指标。 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水平及血清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改善心功能水平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采取经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 方法: 本次所选 8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将所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采取 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参照组 采取经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 TIMI3 级、 TMP2 级均优于参照组患者( P<0.05 );研究组患者的 CK-MB 、 cTnI 较参照组患者的明显低( P<0.05 )。 结论: 采取经桡动脉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患者发病后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措施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在发病12小时后实施开通血管治疗,观察组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血管治疗,比较左心功能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及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左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血管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患者发病后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措施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在发病12小时后实施开通血管治疗,观察组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血管治疗,比较左心功能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以及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左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血管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就诊的40例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抢救程序护理,实验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分析证实,实验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CCU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