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压吸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局部脂肪堆积患者行肿胀负压吸术4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肿胀负压吸术的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手术部位的围度或体积均改善明显,治疗有效率为100%,患者满意度为95.0%(38/40)。结论采用肿胀负压吸术,在脂肪堆积区能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高,无不良并发症,适合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负压吸脂术 脂肪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肝脏代谢途径是由昼夜生物钟驱动的,并且肝脏的健康由代谢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模式的适当时间维持的。昼夜节律系统可确保质吸收、储存和运输中的日常节律与休息活动和摄食周期在时间上协调一致。因此,时钟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昼夜节律与饮食周期的紊乱将导致脂质体内平衡受损。

  • 标签: 昼夜节律 脂质代谢 时辰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放置于三支真空采血管中制备成血血清标本(血组)、溶血血清标本(溶血组)、正常血清标本(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生化检验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并对比三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血清标本的CK、AST、TBIL、TP、BUN、ALB、GLU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组GLU、TBIL以及ALT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标本一旦出现溶血、血等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医务人员应严格、规范血液标本的收集、转运、保存等环节,确保血清标本检验准确。

  • 标签: 血清标本 溶血 脂血 生化检验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寻常性鱼鳞病采用维生素E霜、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寻常性鱼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维生素E霜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磺酸黏多糖乳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用于寻常性鱼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疾病恢复速度。

  • 标签: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寻常性鱼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溶性维生素在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70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溶性维生素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比较。结果近期疗效统计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55%,经统计学处理χ2=15.00,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远期疗效(随访1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60%,经统计学处理χ2=9.94,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喘息性疾病在抗感染的同时,加用维生素A能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小儿喘息性疾病 维生素A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方法应用单双数球抽签方式将在门诊接受治疗的11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氯雷他定口服治疗,58例)与实验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58例),对比并分析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96.55%vs79.3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而言,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慢性荨麻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疗联合胸腔注射香菇多糖对肺癌癌性胸水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4年1月—2015年2月90例肺癌癌性胸水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热疗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热疗联合胸腔注射香菇多糖治疗。比较两组肺癌癌性胸水治疗效果;胸水减少5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卡氏评分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肺癌癌性胸水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水减少50%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评分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以及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注射香菇多糖治疗肺癌癌性胸水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胸水和改善免疫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热疗 胸腔注射香菇多糖 肺癌癌性胸水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穴位交叉埋线定时开穴驱法用于减肥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中选取120例,根据入院号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交叉埋线定时开穴驱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肥胖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肥胖指标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肥胖指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交叉埋线定时开穴驱法减肥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采用并推广。

  • 标签: 穴位交叉埋线 定时开穴驱脂法 肥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健康管理干预对改善体率和超重肥胖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肥胖患者,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健康管理组,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管理干预,对健康管理组施加健康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时点体率和干预前后超重及肥胖情况。结果干预六个月后,常规组患者体率高于健康管理组患者(P<0.05);干预后健康管理组患者超重、肥胖比例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健康管理干预对改善体率和超重肥胖状态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纠正患者不良饮食、运动行为习惯,降低体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健康管理干预 超重肥胖状态 体脂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取盲选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溶性维生素治疗,对照组行单独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联合溶性维生素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症状消失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脂溶性维生素 支原体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及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神经节苷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对比项目为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1%,研究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85%,两组对比的结果不管是总有效率还是家属满意度,研究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率。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奥拉西坦注射液 小儿脑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71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另外71例观察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内各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前与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Hcy与hs-CRP水平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2例(2.6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23例(32.39%),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后者相对来说不良反应更少,应用更为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采用神经节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基于对照组前提下联合神经节苷治疗的5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2%,P<0.05;组间观察指标对比,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采用神经节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神经节苷脂 更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复方脑络通”对中风(急性期)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调稳斑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自拟复方脑络通和西医常规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IL-6、INF-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脑络通组血清中IL-6、INF-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论自拟复方脑络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C-反应蛋白的表达以及改善质代谢有关。

  • 标签: 复方脑络通 中风急性期 炎性反应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对中风(急性期)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调稳斑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4组,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治疗组50例,复方脑络通治疗组50例,中风1号方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治疗组使用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和西医常规治疗2周,复方脑络通治疗组使用复方脑络通和西医常规治疗2周,中风1号方治疗组使用中风1号方和西医常规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检测治疗前后四组血清中IL-6、INF-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复方脑络通治疗组、中风1号方治疗组比较,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治疗组血清中IL-6、INF-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论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治疗组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C-反应蛋白的表达以及改善质代谢有关。

  • 标签: 复方脑络通合中风1号方 中风急性期 炎性反应 脂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节苷钠联合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儿科60例缺血缺氧新生儿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合联合治疗组,各30例。患儿均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于我院分娩新生儿,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儿评分为(37.4±0.9)分,对照组患儿评分为(35.4±2.1)分,P<0.05。结论神经节苷钠联合高压氧能够更好地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标签: 神经节苷脂钠 高压氧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调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经济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成本1192.12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更显著,更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药物经济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办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将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1周、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平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都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脑梗死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苷对其实施治愈,效果显著,帮助患者有效的提高了其生活活动的能力,并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神经苷脂 脑梗死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GM1)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7月—2018年5月,研究对象随机选择9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效果、血浆浓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86.67%vs66.67%)、血浆浓度(16.46±4.82vs10.23±4.72mg/L)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GM1)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型酸性蛋白在高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出30只体重为140~180g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饮食组。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高组予以膳食配方。8周后进行钳夹技术检测其相关指标。结果喂养8周后,高脂肪膳食组大鼠GIR60-120较对照组降低48%(P<0.01),即机体出现严重的IR。体重(BW)、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5%、14%、17%(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对照组低27%(P<0.05);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在高脂肪膳食诱导的IR大鼠脂肪组织中,SPARC表达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Western印迹杂交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进一步证实,高组大鼠脂肪组织SPARC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75%,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84%。结论SPARC可能参与高饮食诱导的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