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内最新标准,回顾性分析近五年来12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有45.7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其余亦缺乏特异性;有肝细胞型97例(75.19%),胆汁淤积型18例(13.95%),混合型14例(10.85%)。符合重症肝损伤者5例:很多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本研究最常见的为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86.05%患者预后较好,主要肝功能指标于30d内恢复至正常上限两倍以内。5例发展为肝功能衰竭,预后差。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无特异性症状.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细菌药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及时监测肝功能。在本组患者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肝功能严重损害亦可发生,应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 标签: 肝损伤 药物诱导 病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性肝病的内镜下表现。方法:2018年3月到2022年8月,选取22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的内镜下表现。结果:肝细胞型患者的炎症样病变大于混合型患者、肝内淤积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型患者、混合型患者、肝内淤积型患者的溃疡样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病患者应用内镜检查,可明确病变具体类型,指导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内镜 肝细胞型 混合型 肝内淤积型 炎症样病变 溃疡样病变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使用肝病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5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药物和肝病治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4.07%,治疗后,研究组TB、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肝病治疗仪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病痛,改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病治疗仪 药物性肝损伤 效果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其中参照组产妇采用普通缝合方法,研究组产妇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愈合效果。结果参照组产妇的治愈合有效率为78.13%,研究组产妇的愈合总有效率为92.19%,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产妇的愈合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加强对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愈合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勒泰地区不同民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6年01月,在我科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20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六个月以上观察结果;药物性肝损伤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基础肝病,营养状态等相关。,

  • 标签: 肺结核 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炎中的作用。方法84例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均停用抗结核治疗药物,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n=42)和肝泰乐(对照组n=42)进行治疗,4周为1疗程;对两组患者肝损害情况(A1月、AST、TBIL)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及好转40例(95.2%),对照组治愈及好转31例(73.8%),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

  • 标签: 结核 药物性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受到药物损害的患者服用四逆汤加味有何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92例在我院治疗肝脏受药物损害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组后对照组(46例)的治疗药物为异甘草酸镁,观察组(46例)的治疗药物是四逆汤加味,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患者(86.96%),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四逆汤加味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空腹胃液PH值得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复方甘草酸苷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现状,为预防化疗肿瘤患者发生药物性静脉炎,探究金黄散外敷配合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成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我院52例化疗肿瘤患者,研究时间选择于2023年1月至12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划分为2组,后对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药物性静脉炎,占比率1/26(3.84%),同时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25/26(96.15%),较另一组各项数据,组间P值均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临床为预降低化疗肿瘤患者发生药物性静脉炎的风险几率,为其提供金黄散外敷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在早期进行必要的防治措施,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该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对其预后恢复的影响意义深远。

  • 标签: 金黄散外敷 预防 化疗 药物性静脉炎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结核治疗致重症药物性肝炎的全面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录2023.1——2024.1期间于我院接受抗结核治疗致重症药物性肝炎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71例,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后,对比护理前后肝脏功能指标,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较之护理前,护理后患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明显降低,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提升,P<0.05。由患者就本次护理服务是否满意进行评价,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7.18%。结论:在抗结核治疗致重症药物性肝炎患者中应用全面性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肝脏功能指标改善、保证其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显著。

  • 标签: 抗结核 重症药物性肝炎 全面性护理干预 肝脏功能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体效率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空腹胃液PH值的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复方甘草酸苷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 6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区间: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样本容量: 60例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分组, 30例记作对比组(常规治疗), 30例记作研究组(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综合疗效差异性。结果:研究组综合有效率 96.67%( 29/30)高于对比组 76.67%( 23/30),差异显著, P< 0.05;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采取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有助提升综合有效率,更好改善肝功能指标,整体效果卓著,具有极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药物性肝炎 肝胆湿热证 龙胆泻肝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麻醉镇痛与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妇产科产妇,共计50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1月~2020年5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组别不同运用的镇痛对策不同,对照组运用药物麻醉镇痛,观察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总产程时间等。结果:运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效果,此次研究对产妇使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结果显示分娩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分娩时间有效缩短,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药物麻醉镇痛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