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而控制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保障的核心目标,因此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大问题1。乳制品与其他食品有一定的差别,由于乳品营养丰富,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且储存时间有限,因此乳品安全问题更容易发生。乳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不仅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使企业遭到损失,而且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 标签: 乳制品 空间菌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干预,采取问卷调查来收集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患者的眼压平均为(13.25±2.44)mmHg,护理后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7.26±3.83)mmHg,护理后的眼压得到了显著改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t=23.213,P<0.05)。护理前患者平均VAS评分是(6.43±2.12)分,护理后平均VAS评分是(2.45±0.55)分,两组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t=14.421,P<0.05)。此次共6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满意度是96.7%。结论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切割术 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39例(44眼)医院收治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则采取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恢复时间的差异,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手术部位结膜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的结膜恢复良好,无瘢痕组织形成,但对照组中有2眼出现手术部位结膜表面瘢痕组织凸出。结论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治疗方案,观察实施护理新技术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治疗的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以及应用护理新技术的研究组。对于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成效情况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的优越于参照组,P<0.05;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的低于参照组,P<0.05;调查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于玻璃体切割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而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新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率,安全可靠。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护理新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玻璃酸钠,观察组为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糖,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骨性膝关节炎 玻璃酸钠 氨基葡萄糖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30例中,对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有效2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中,无效10例,有效2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模式运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卧具后患者面朝下体位舒适度、依从性、满意度等的效果比较。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卧具,实验组使用改良后卧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面朝下体位坚持时间比对照组更长(P﹤0.001),对卧具舒适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01),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手术当天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眼压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改善卧具,让患者面朝下体位更舒适,使患者面朝下体位的依从性更高、睡眠质量更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玻璃体手术 面朝下体位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混浊应用和血明目片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48例(65眼)作为研究对象,48例患者均应用和血明目片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以1个月作为1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48例患者的视力、眼压、散瞳眼底检查情况。结果48例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4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92%。结论玻璃体混浊患者应用和血明目片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效果理想,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连续长期用药后效果理想,可以用于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治疗用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混浊 和血明目片 羟苯磺酸钙胶囊 口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和内界膜剥离术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MHRD)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笔者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MHR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干参照组(42例)及干预组(42例),干预方法分别为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1个月后的视力改善、黄斑裂孔闭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视力改善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90.4%%、95.2%%76.1%%、73.8%%),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干预组显著低于参照组(4.7%11.9%),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干预治疗是临床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的理想方法,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提升改善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离术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光凝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有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基础上,分别加入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进行治疗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532nm绿色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32nm绿色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性较单独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更优,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532nm绿色激光光凝 视网膜病变 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