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组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儿童中发病远高于成人。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LH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LH患者CD4+T细胞明显下降,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明显减低。结论HLH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NK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失控在HLH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LH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血管滤泡性淋巴增生分析,进一步认识本病的病理形态特征和临床表现,得出结论确诊完全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该病较少见,临床上需与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 标签: 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 病理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临江市医院诊治6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HP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3%,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不表达CD5及CD10。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依靠常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MALT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的表现及临床表现。方法:对象以病理确诊114例MALT患者为例,时间以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为起止,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结果:本组114例患者以黑便、呕血、腹痛为表现的病灶处于外分泌腺者;以无痛性包块为表现的病灶处于浅表及内分泌腺者。超声中血流信号:较丰富48例,不丰富66例;病灶边界清晰60例,形态规则50例,可见强回声、呈斑片状6例,10例等回声,32例低回声、呈管网状,60例表现为低回声。结论:通过对MALT的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提升超声对该病症的诊断准确性,可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超声诊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发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例胃发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MZL-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与胃癌、胃炎相似。结论胃MZL-MALT淋巴瘤是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胃镜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明确诊断,抗HP治疗有显著效果,结合放、化疗预后良好。

  • 标签: MALT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搜集并整理的17例经骨髓或淋巴结穿刺活检证实的MH患者的胸部X线平片资料。结果胸部x线表现为非间质性病变,渗出性病变,纵隔及淋巴结肿大,肺内肿块,胸腔积液。结论胸部x线表现没有特异性,但是正确认识它对MH的诊断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胸部 X线摄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一例组织细胞增生症X确诊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12月行腰椎肿瘤手术发现的病例,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观察,收集检验数据,通过文献复习,得出分析结论。结果根据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及术后随访,考虑诊断组织细胞增生症X,并且更倾向于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患者不考虑诊断组织细胞肉瘤,因该病有自限性,故可能在非关键位置保守治疗也是一种选择。而对于此患者,病变已致产生神经症状,行病灶清除应是较优的选择。

  • 标签: 组织细胞增生症X 肿瘤切除 文献复习
  • 简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是由Issacson和Wright于1983年首先提出,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MALT淋巴瘤约占NHL的5%,多见于胃肠道、甲状腺、乳腺、肺、皮肤、睾丸等,原发于颅内的临床罕见,我们遇到1例,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全身PET/CT检查、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明确诊断,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文献复习 非霍奇金淋巴瘤 MALT淋巴瘤 病理学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VEGF-C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患者预后评估探索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VEGF-C在59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2%,VEGF-C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无相关性。结论VEGF-C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4,<0.05),对预后的判断具参考作用,并可提供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乳腺癌 VEGF-C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5例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研究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研究当中的不同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的表现,经过有效的治疗以后,5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预后。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感染患者,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果无法选择放疗治疗,为患者选择抗Hp治疗或生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例数有限,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今后还需要多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积累,以便于丰富临床的研究。

  • 标签: 幽门螺杆菌阴性 胃黏膜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发病机制、诊治与转归。方法分析1例以全身多发骨骼受侵为首发表现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收治1例女性患者,41岁。以全身多发性骨破坏为首发症状,后出现双侧锁骨上区及纵膈区肿大淋巴结,行右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切取活检并行免疫组化检查示CD1a(+++),S-100蛋白(++),Ki67(+>50%),Langerin(+),诊断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经CHOP方案化疗4周期疾病达部分缓解,行纵膈区姑息性外放疗。12个月后病情进展,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再行CHOP方案化疗,出现Ⅳ度骨髓抑制(WBC,PLT),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拟改为EPOCH方案二线化疗,但疗效亦不确切,家属及患者拒绝,予以最佳支持治疗至今。结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病因不明的以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浸润和肉芽肿形成,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罕见,界于良恶性之间,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免疫组化染色已经成为LCH诊断的重要手段,瘤细胞表达CDla、S一100蛋白和CD68,CDl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诊断LCH最有用的标志物。目前尚无针对该病可靠的治疗方法,多系统受累患者的预后较差。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但LCH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个体化治疗很重要,多系统受累者需积极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如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依托泊甙和克拉屈滨),但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提高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骨LCH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骨LCH镜下形态和免疫表型有相同之处,朗格汉斯肿瘤细胞CD1a、Langerin(CD207)、S-100蛋白、CD68、Vim呈阳性表达。结论联合应用CD1a、Langerin(CD207)、S-100蛋白、CD68、Vim等免疫组化抗体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3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乳腺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D2-40阳性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浸润阳性率显著高于为转移组(P<0.05)。结论D2-40标记物染色效果好,标记淋巴管特异性较强,是可靠的淋巴管标记物。淋巴管浸润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D2-40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