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由地震七兆数推断灾害七兆数1987年郭增建先生在《灾害科学中的七兆数》一文中指出[1]:现代物理学——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具有复杂性。我们进一步认为在复杂性中还有高层次的简单性。所谓七兆数,就是较小灾害达7次后,即跟随有一个较大的灾害,这样七个...

  • 标签: 地震研究 灾害学 地震活动 灾害科学 地震学报 地震灾害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的重大变革,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宽频带地震的含义,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任务以及数字地震的发展的现状和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观测、分析和研究的同志参考。

  • 标签: 数字地震学 数字地震仪 宽频带 大动态 高精度
  • 简介:房屋建筑结构数据是了解房屋抗震设防能力的基础,获取房屋建筑结构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无人机遥感系统、房屋建筑信息无人机遥感调查技术流程的基础上,以全国多地多架次飞行任务为应用实例,对无人机照片进行筛选、姿态匹配、照片拼接、纹理映射等处理,获取了房屋建筑密集区的正射镶嵌图和三维场景模型,然后对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目视判读,并与地面调查的真实结果比对分析,计算得到目视判读的准确率为91.17%,Kappa系数为0.80。结果表明,轻小型无人机轻便灵活,获取的三维场景模型能有效、直观、准确地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判定,可弥补传统实地调查的不足,为评估大范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轻小型无人机 房屋建筑结构 正射影像 倾斜摄影 三维重建
  • 简介:在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中,为满足无线图传系统等通信设备在复杂地形进行大范围和远距离通信作业的需求,提出利用系留式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保障无线电(超短波)的远距离传输。目前,对该系统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分析和试验阶段,尚未在地震应急中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利用多次试验的数据,分析验证系留式无人机供电系统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定量计算中继通信系统的升空效益,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系统实施方案。在城区、郊区以及起伏较低的山地、丘陵等地区,实现了移动图传系统在距离通信车5—10km范围内稳定、实时、快速的数据传输。

  • 标签: 地震现场应急 系留式无人机 中继通信 无线图传 升空效益
  • 简介:以Biot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双相介质中弹性波的本构关系、运动方程及解。结果表明:在均匀双相介质中可获得第一P波、第二P波和S波。第一P波近似于弹性介质中的P波,第二P波称为慢波,其速度一般小于S波,但在个别介质模型中大于S波。选择了合理的参数,对均匀双相介质中的波速进行了数值模拟

  • 标签: P波 S波 地震波速度 双相介质 运动学特征 孔隙度
  • 简介: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项地震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 标签: 山东 苍山地震 地震学参数 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活动
  • 简介:笔者在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查阅到1份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统计表,表中详细记录了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得出本次地震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特征。同时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丽江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具有普遍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云南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云南大震人员伤亡特征、开展精细化人性化的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地震死亡 社会学特征 应急处置 丽江地震
  • 简介:计算了2004年6月甘肃临泽地区发生的震群前的两种地震参数——尾波Q值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得到两种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并与已经研究过的震例进行对比,讨论了这两种地震参数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甘肃临泽 地震学参数 尾波Q值 地震空间相关长度
  • 简介:本文利用box—Counting法讨论了新疆各主要断裂带的几何分形,得出了各断裂带的分维值。结合区域构造及地震活动性特点,分析讨论了断层分形几何在判定强震危险区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相应于较大的断层分维数,则对应于较强的地震活动水平;相应于较小的断层分维值,则对应于较弱的地震活动水平。一方面,断裂分维值较高的断裂带,其构造也较复杂。因而,断层分维有可能作为判定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水平的一种特征物理量。

  • 标签: 几何分形 地震活动性 分维值 特征物理量
  • 简介:通过对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石特征、空间分布、形态、火山机构、火山岩与构造关系的研究,确定该套火山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层单位为鄂拉山组,为一套陆相喷发火山岩,呈NW向展布于大海滩-都库隆瓦地区.以中-高钾、高钙、低钛为特征,属钙碱性系列.火山喷发活动由强到弱,岩性由中性向中酸性渐变,岩浆活动由啧发型向侵入型递进.表明岩石构造环境为陆内消减带火山岩中的造山区.是来自地壳下部的火山岩浆经分异结晶并在上涌过程中混入有上地壳物质而喷发形成.喷出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造山环境,该火山岩最初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由于A型俯冲构造活动,测区乃至鄂拉山地区产生一系列右旋走滑断裂带,受NW向右旋走滑断裂的影响,岩石孔隙加大,并出现强烈的热流活动,导致岩浆沿这些断裂带喷出地表.

  • 标签: 查查香卡 火山岩 构造环境 晚三叠世
  • 简介:本文以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对粤东核电乌屿厂址影响烈度调查为例,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地影响烈度调查方法。其调查结果不仅为该厂址评定历史地震最大影响烈度提供了依据,也为修定1918年南澳7.3级地震的等震线准备了条件。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将有助于类似的工程场地开展影响烈度调查。

  • 标签: 工程场地 影响烈度 调查方法
  • 简介: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是浙江省地震局直属事业法人单位,于1994年成立,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浙江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室。负责并承担浙江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宏观调查与震害评估工作,具有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其它业务范围涉及基桩检测、振动测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建(构)筑物抗震性能鉴定等。

  • 标签: 工程地震 浙江省 研究所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球物理勘探 评估工作
  • 简介:以上海浦东机场二期航站楼软土场地为例,应用二维土体模型和一维土体模型分别计算了深覆盖土层的地震反应,讨论了古河道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此外,在二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进一步对比了基岩面地震波行波输入和一致输入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差异。

  • 标签: 古河道 一维土体模型 二维土体模型 基岩一致输入 基岩行波输入
  • 简介:福建及台湾海峡是海陆板块碰撞到板内地震活动过渡带,东侧毗邻台湾板缘地震带,西侧为福建内陆板内地震活动区。这是得天独厚的观测研究大陆边缘地震构造带强震活动及板块动力学的良好地域。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为防御地震造成社会灾害,实现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势必需要建构一个实用化的地震预警工程及其机制。本文即是在对福建及台湾海峡近30多年以来观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现代空间技术、数字地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架构地震预警工程与机制的一种设想。

  • 标签: 地震地质特征 地震预警内涵 预警架构 实施流程
  • 简介:在对规范和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超)高层建筑、巨型储油罐、大跨桥梁工程等重大建设工程基本自振周期的估算方法。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采用本文提供的重大建设工程基本自振周期估算的公式。同时,本文为长周期地震动对工程结构作用的相关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基本自振周期 (超)高层建筑 巨型储油罐 大跨桥梁工程
  • 简介:本文探讨了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涉及的几个特殊问题,如考虑中深源地震影响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海底软弱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借鉴春晓气田群开发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其它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对策,给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海洋工程场地 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深源地震 软弱土层
  • 简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分析了鲁甸地震交通、通信和电力等三类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及应急抢修情况.鲁甸地震是一次较典型的山区地震,地震地质灾害和强地震动共同作用是造成生命线工程破坏的主要原因.交通系统的主要震害是山体滑坡引起的道路中断,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形,道路抢通困难.电力系统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破坏严重,龙头山变电站的破坏直接导致其下级的2个变电站也断电.通信系统在本次地震中受的影响相对较小,恢复也较快.

  • 标签: 鲁甸地震 生命线工程 震害特点 应急恢复
  •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法作为半经验半理论的地震动合成方法,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可在工程关注的频率范围内模拟地震动时程,为实现较大区域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系统阐述了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基本原理、静力学拐角频率模型及动拐角频率模型的发展;分析了主要模型参数(断层尺度、破裂速度、剪切波速及应力降)、Kappa因子和介质品质因子的取值原则,并结合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取值范围;最后讨论了现有模拟方法在考虑参数取值、子断层划分和子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能量处理方式上的缺陷,明确了随机有限断层法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地震动模拟 随机有限断层法 应力降 Kappa因子 品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