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北京电影院现代化改造自去年起进入一个活跃发展期。起因不得不提及北京UME华星国际影城的出现。2002年7月12日,该影城开业,2003年元月被广电总局评定为全国首批五星级影院。2002年华星票房1200万元,2003年预计可达2200万元,若不是四、五、六月间遭遇了SARS的袭击,预测票房应可超过2500万元,自暑期档以来,华星已从月票房排名的第二名跃升为全国影院票房第一名了。

  • 标签: 北京华星国际影城 票房收入 硬件设施 服务质量 放映技术 管理质量
  • 简介: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领导电影工作数十年,成就辉煌,经验丰富.当然,也有过深刻的教训.回顾与总结党领导电影事业的经验,已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业绩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老前辈陈播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说:"我个人在学习、研究50年电影发展历史中,最主要的心得是:只要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就一定会促使电影出现创作高潮,并形成艺术高峰."①我也深有同感.这里仅就学习50多年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工作的一次指示,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以纪念建党80周年.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宣传部 1948年 《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 原则性 灵活性
  • 简介:本文考察了近期阿根廷有关后独裁时期的电影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倾向:由第二代电影人2000年后创作的虚构类电影回到了儿童或青少年视点和90年代以前的"过时的"形式。通过对一部能展现这一近来趋向的政治惊悚片——加斯东·比拉文的《禁锢》的关注,这些电影(笔者称其为"标志的虚构")不应该被读解为当下第二代叙述的常规案例。相反,笔者认为他们恰恰证实了对近代史的表现上存在代内矛盾(尤其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政治活动的表现)。在这些电影中,虚构(及儿童或青少年视角)的使用多考虑象似性(iconicity)而超过指称性(indexicality)——这一象似性的主导地位牵涉到对当代阿根廷来说很关键的意识形态内涵,而且也需要再次审视通过儿童或青少年的镜头来描绘历史这一做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第二代 儿童 青少年 后独裁 象似性 虚构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