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融合对有线的进一步整合提升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尽可能宽广的视野来审视我国有线络发展战略,并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特有的政策环境,来探讨三融合背景下有线最佳盈利模式的方案设计。

  • 标签: 三网融合 有线电视网 盈利模式
  • 简介:互联网电视以其海量数据库、双向交互式传播模式和多元跨界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有线所占据的地域和用户垄断优势,对有线运营构成强大威胁。有线运营企业应理性看待政策庇护,正视"台"""关系,依托渠道优势,发展增值业务,摒弃以单一节目传送作为主营业务,将收视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运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变政策推动为市场导向,建立起能满足受众多元需求,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信息产业特征的业务体系。

  • 标签: 网络机顶盒 有线电视 数字电视 海量数据库 增值业务
  • 简介:<正>我国有线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全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

  • 标签: 电视用户 数字电视 数字化电视 频道资源 模拟电视信号 广电部门
  • 简介:关于城市有线台节目源问题的思考刘景毅据统计,截至1992年底,经广电部正式审核、批准建立的有线台达429家,入户量超过800万户,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有线正以极快的发展速度从以企业为主体向以行政区域为主体过渡,而且这种发展...

  • 标签: 有线电视台 节目源 节目交换 宏观调控 电视节目制作 第三产业
  • 简介:中国的有线数字化转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曾经喧嚣于政策、市场与技术讨论中的转换"模式"之争逐渐归于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地方性的转换实践,以及对转换中涌现的各类技术与市场问题的应对。与上述专业话语和实践不同,本文从对"青岛模式"的批判式历史解构出发,着重分析国家和资本在形塑这一模式中发挥的重要结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将由"青岛模式"及其全国推广所展开的围绕有线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社会过程"称作"青岛实践"。这一未竟的社会过程不仅继续受到技术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国家力量,以及寻求投资报偿和增长的各类资本力量的制约,但也逐渐受到多种"社会保护运动"及其对国家规制的诉求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数字电视道路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传播民主的普遍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多重角色值得特别关注。十年之后再议"青岛模式",既是对历史研究空白的补足,也是对当下未竟的数字革命的重新检视。

  • 标签: 有线电视数字化 青岛模式 青岛实践 国家 中国道路
  • 简介:介绍多区域共用一个有线数字电视平台时遇到的问题,对几种区域锁定进行分析。如何保证机顶盒和智能卡的区域唯一性和合法性,防止机卡漫游,确保各网络运营商各自的利益.

  • 标签: 数字电视 NIT BAT
  • 简介:王昆伦在《中国广播》2014年第9期撰文指出:在“三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通过信息网络同步播放将更加普遍。在广播电视络同步播放这一“新事物”大量涌现的情况下,我国著作权法无法就一些相关的版权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必然会给著作权人、版权使用者、执法者、司法者带来困惑。我国著作权法中“有线传播”“转播”(无线同步传播)宜理解为可以涵盖各种形式的网络上的有线、无线传播。

  • 标签: 广播电视网络 版权问题 同步 播放 “三网融合” 《中国广播》
  • 简介:2011年12月2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1.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工作应当遵循用户为本、安全畅通、公平合理、公益优先的原则。有线广播电视运营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科学审慎、安全可靠、提高效率的原则,

  • 标签: 电视运营 有线广播 服务管理 行规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安全可靠
  • 简介:一、总论反恐怖主义战争已经使美国电视的新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对"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前后的晚间和早间新闻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在"9.11"事件之前,早间新闻充斥着有关名人的报道和生活类新闻,这些内容甚至也成了晚间新闻的"重头戏".一项名为"优质新闻"的研究项目显示,在"9.11"之后,这些新闻都让位于近十年来很难看到的传统的严肃新闻.

  • 标签:
  • 简介:2015年,中国互联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在终端争夺、平台打造、生态圈建设上都竞相发力。从强化终端布局,争夺平台资源,资本推动产业融合,加快构建平台生态圈4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未来的主流电视既可以是传统电视转型后的新型电视,也可以是新兴媒体构建的新兴电视

  • 标签: 电视转型 新兴媒体 融合 生态圈 台网融合
  • 简介:一、电视节目评价系统的现阶段状况自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以来的五十多年里,中国的电视事业飞速发展。至1982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北京新闻学会在北京地区开展了我国首次大规模的受众抽样调查,拉开了我国学术界和电视环境评价信息的序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标签: 北京电视台 评价系统 三网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闻研究所 电视节目
  • 简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企业电视台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但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电视受资金短缺和信息资源有限的局限,已经不再是企业信息受众群的绝对“亮点”,在主流媒体频道竞争下渐显弱势。在此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趋利弊害,让企业职工眼睛尽量盯在自己企业电视屏幕上,已经成为现实中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企业电视台 电视新闻 亲和力 服务性 可视性 贴近性
  • 简介:<正>随着电视的迅速普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有线广播逐步被边缘化。加之广播设备老化、线路被破坏、无人管理等原因,不少地方出现"线路不通、喇叭不响、设备闲置、人员缺乏"的现象,昔日响彻农村家家户户的有线

  • 标签: 设备闲置 村村通 可听性 播出时间 新闻类 广电部门
  • 简介:<正>我在上一篇有关电视文化的论文中,把当前电视界的热门话题“电视文化”作了这样一种解说,即电视文化是指“电视介入社会生活后,在电视社会成员中形成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并非下定义)这个解说的关键点,也即隐含的前提在于,把电视的出现和存在,与当代人类内外行为规则的变化放在一起进行考察。以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电视就既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定发展阶段上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成为改变人类自身的一种驱动力。正如把资本主义的形成归结到古登堡发明印刷术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尔·波斯特曼所说:“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会逐渐形成另一种政治,另一种教育、另一种文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从这样的视角进行考察,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就具有了文化哲学的意味,具有了真正丰

  • 标签: 电视文化 行为规则 电视手段 电视节目 社会成员 当代人
  • 简介: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化进程,它使得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梦想成为可能。一个小小的屏幕就像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使人们的视觉、听觉极大地延伸,古时传说的“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成为现实。其益处自不在话下,但与此同时,这把双刃剑也使得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空前疏远,电视暴力文化垃圾等诸多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

  • 标签: 麦克卢汉 电视文化 地球村 人际交往 延伸 现代社会
  • 简介:电视购物作为一种类型广告具有纯粹的商业谋利诉求,它却在形态及内容两个层面进行有意的混同与嫁接并以此来扰乱观众的认知区隔与收视体验。本文以批判的姿态认为,节目与广告的越界混淆、身份冲突下的粗鄙诉求、商品拜物引发信任追问正是电视购物的三大病灶,也是广电部门对其频繁出手的原因所在。

  • 标签: 电视购物 形态批判 内容批判 伦理批判